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曾荣江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昆明市 651700

摘要

一直以来,国家安全观教育都有在进行,只是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导致教师对此的重视度不高,学生对此的认识模糊,在教育方式上也相对简单,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新时代对大学阶段的安全教育有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大学生应系统性的接受国家安全观学习训练,以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逐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已是当前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立足国家安全观,就如今形势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大学生提供优良的网络环境,便于学生更顺利的进入社会,走进人生新征程。


关键词

国家安全观;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

正文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J2063负责人:朱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4年4月,习近平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书记还说,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所以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要重视政治安全,人民安全,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其进行国家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就目前来看,已开展的国家安全教育与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差距较大,各种网络问题层出不穷,给学生个人成长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根据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多元的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来为国家培养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一、加强师生对国家安全观及网络安全观的重视

(一)教师层面

教师作为安全教育的主体,应明白自身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需要竭力思考的是怎样培养人才。在既往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是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课程,但由于不少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不足,在教育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氛围淡薄,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很高,教育目的无法真正落实。对此,教师要立足己身,深入对当前社会的网络问题,对学生可能落入的网络陷阱进行观察和研究,然后对应国家安全观设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教育策略,将学生拉出歧路,引入正确的人生轨途,真正履行好自身为人师,为国育才的使命。

所谓“强将底下无弱兵”,仅凭教师一人为教育尽心尽力只能算是沧海取粟,难以得到明显效果,所以学校领导班子应首当其冲,加强对学校教师团队国家安全观及网络安全教育概念的培训力度,比如针对教师召开座谈会,让教师深刻的明白什么是国家安全观及网络安全教育观,让其学会从教育、政治、网络、国家等多个层面看待问题,保持清醒的教育头脑,确立明确的教育方向,避免教育思想片面和教育方向错误。在教学方面学校要基于国家安全观及网络安全教育观结合现今网络社会实际情况,多渠道的借鉴他人的教育思想与方式,给教师团队带来教育指导,帮助教师团队不断的提高个人素质,优化教学模式,促进网络安全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而教师本身,也要发自真心的去研读国家安全观及网络安全教育观的内容和目标,深化和巩固对两观的认知,推动网络安全教育更准确更科学的践行。同时,教师也要在每次教育后自省本次教育的效果,要建立系统的教育发展观,使每节课的网络安全教育都能卓有成效。在非课上时间,教师也要关注班级和学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及网络安全意识,要有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并将问题记录下来,在总结大会上提出,让教师的教育作用进一步彰显。

(二)学生层面

大学生虽说大多已经成年或是接近成年,但这只是年龄上的增加,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分辨稂莠,看待真假上仍有很多不足,所以在面临网络上的引诱时,很难辨别真伪和具有良好的自制力与自觉性。且大学生涯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段教育路程,若此时不能为其打好网络安全底子,若学生带着较少的网络认知步入社会,这将增大其走入歧途的概率,给学生带来多重生活和发展问题,使其人生累加负担和附上阴霾。如浏览违法网站引发违法乱纪问题、随意下载应用程序导致病毒侵入、没有网络安全隐患意识致使个人重要信息被攫取、错信网络宣传导致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皆是时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网络安全问题。

首先,学校与教师在教育上要随时随地的将国家安全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挂在嘴边,要时常对学生耳提面命,让学生在不断的灌输中将这些常识铭刻于心,使其在遇到相关网络安全问题时,能不由自主的自脑海中蹦出对应警示,达到归引学生的作用。学校还要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班子,从每个班级中选出具备良好网络安全观的学生,让其成为学校的眼睛,观察班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与行为,并给予权力让该学生对班级学生做出引导,对于无法引导的学生,则要及时向班主任或是安全管理小组上报,让教师来介入处理。同时,安全管理小组管理人员也要阶段性的对安全管理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也要建立管理群,方便新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条例等出来时及时传递,使学生管理意识和手段得以及时更新。另外,学校也要针对国家安全观与网络安全观对学生展开集体教育,或观看相关影像,来使学生的网络安全观念更深入透彻。最后,学校和班级还可以对那些网络安全意识优良的学生予以奖励,来营造一种积极奋进的网络安全教育环境,催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厚植学生的网络安全观念。

二、拓宽国家安全观教育渠道,建立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一)专业课中融合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环。以往受应试教育影响,各科教师习惯性的“各家各扫门前雪”,对其它科的教育内容多是持与我无关的态度。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大学生在国家安全认知上存在意识不强,认识狭隘,对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警惕性不高等的问题,若不能将此对应解决,不仅无法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亦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和对国家未来的不重视。对此教师应打破既往只关心教学而不关心育人的局限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不同现状,探索性的将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安全观嵌入到各个科目当中,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力度,使其成为行之有效、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新路径,逐步辅助落实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任务。

每科教师都要正确认识到何为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安全观,而不能听到学校要求教什么就教什么,要积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应整合信息和需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合理融入到个人的任课课程当中,与教学内容一同传递给学生,实现一手抓知识教育,一手抓安全教育,双管齐下,让科目教学与网络安全教学达到高度的平衡,以此扩大和加快网络安全教育的传播面和速度,更快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深化他们的国家安全责任感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历史科目关于“民族要团结”“国际社会应和谐”等内容时,就可以针对当前国家和国内形势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宣讲,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然后再引入网络安全教育,针对网络上一些错误的,偏激的网络引领予以驳斥,并告诫学生看待这类问题时,要学会分辨真伪,不要听风就是雨,没有主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另外,各科教师还应设立对应的网络安全教学目标,并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作为现今教育教学的一个良好途径,也该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积极的应用起来,帮助拓展教学空间,推动网络安全观深入学生脑海和内心。另外教师也要在编写课案时,习惯性的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进去,来避免课堂讲解时将其忽略,其次这也可以为今后的网络安全教学提供重要的运用参考资料。

(二)丰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模式

课堂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它从来不是唯一的教学途径,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教育领域对此可说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大学应该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网络安全观,而非只是由课堂出发进行教育,否则就容易导致网络安全教育渠道狭窄,网络安全教育低效,授课内容浅显零散,使网络安全教育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对此,学校要基于全校渗透网络安全教育,通过拓展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途径和平台,构建优良的网络安全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将校内的物质文化建设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的承载,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建设一些具有中华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品质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人物塑像,潜移默化的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这些文化景观和名人塑像的影响下,培养对真善美的感受,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降低其受网络负面信息引导的概率。又如也可以利用特定时间,邀请学校优质教师或校外专家在校内召开集体宣教,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共识,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博物馆、文化场所或鼓励其勇于参与学校校庆等不同的活动,来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进行引导,使其网络安全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然后,学校还可以借助实践,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园和班级组织的各种与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安全观有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深刻的感受到那些正面的和负面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来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观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更切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浓厚。

三、健全网络安全教育的评审机制,推动网络安全教育不断完善

学校作为知识技能观念的教学媒介,除了关注教学本身,教学的成果也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以便帮助优化教学质量与效率,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网络安全观,拥有国家安全意识。对此,学校要在网络安全观教育期间,建立关于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审核机制,以此来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网络安全观教育行之有效。

确定了教师与学生是评价审核的对象之后,教师要对应优化评价标准,即要将既往单一的评估标准替换成多维的评估标准,以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第二是评价的方法要具备多元性和综合性,也就是不能觉得模拟考的测评方式好就一直运用模拟考,而是要基于此不断的发掘其它的测评方式,比如小组讨论、实践测试、论文撰写等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估中,更全面的呈现出自己的学习效果。另外就是评价的内容也不能太局限,比如以往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那么革新之后,教师就得立足以往,做出整改,除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像学习过程、实践情况、听课状态、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能力等均要纳入评价范围,促进教学价值更好的发挥。在教师方面,评价审核就需全面渗透到教师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评审方式也应多样鲜明,使教师教育水平真正符合教学需求,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引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和问题是错综复杂和紧迫的,帮助大学生正确规避这些挑战和问题,具有国家安全意识,也是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因此,大学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及其网络安全观念具备情况,丰富和健全教学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充分展现学校的教育引导力量,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干净和谐的网络空间,营建一个清朗舒适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更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娜.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养成教育探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1, 36(6):116-119.

[2] 方晨.网络安全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J].新商务周刊, 2020, 000(018):259-260.

[3] 陆衍升,陈梅.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大学生网络安全科普知识图谱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 2022, 21(12):146-152.

[4] 刘峥.国家安全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路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4):86-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