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教志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湖云乡吾峰村小学 邮编:335505

摘要

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古诗词教学策略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之后,从引入诗词背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注重归类积累四个方面,对具体实施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教师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古诗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其语言简洁,句句铿锵,意蕴深长,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不仅能加强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汉语知识,达到与同学深入交流的目的,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真善美”的真谛,把真善美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成为一个不断创造美的人。教师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应该对古诗词的魅力有充分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古诗词的独特性,采取学生较为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以此打造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堂,为学生们夯实古诗词基础、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古诗词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与学生较为熟悉的白话文不同,古诗词的语言较为凝练、意蕴较为深远,加之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现代相隔久远。学生想要学好古诗词,完成所预设的学习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研究与仔细推敲;需要用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以此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需要积极克服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所产生的沮丧、畏难等不良情绪,以更为积极、更加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这些经历在很大程度上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使他们具备坚定的求学态度,在面对困难时,始终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养成定期朗诵、深入品读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学好语文学科提供必不可少的助力。

(二)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学生由于审美基础较弱,在学习与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而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古诗词之所以能传唱千古,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具备用词优美、意境优美、韵律优美等特点,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优美的节奏感,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意识到“美”的内涵,从而将对“美”的理解应用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久而久之,获得个人审美意识的增强。教师应结合学生掌握古诗词知识的具体情况,制订有趣的古诗词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感受古诗词的美,应深入研究古诗词的特征,并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与诗人展开心灵的互动,最后获得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细化学生的需求,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然后以此为依据构建趣味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古诗词所独有的魅力,品读诗人的思想情感。换言之,教师应致力于提升古诗词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融入学生较为喜欢的元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久而久之,获得个人文学素养的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与诗词或诗人有关的资料,如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优秀的朗诵示范视频等,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能克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循序渐进

教师所开展的古诗词教学,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能力,然后选择相应的授课方式。一般来说,不同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以引导他们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为主。这样就可以使古诗词教学形成梯度,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困难,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引导与帮助。比如针对读不准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他们播放示范朗诵视频,使他们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还能做到抑扬顿挫,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与认识。

三、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举措

(一)注重对古诗词背景的讲解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在比较久远,且字词的读音、含义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学生由于古文基础的缺乏、理解能力较弱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词语含义不明白、诗词意境无法体会等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们学习的效率,不利于他们从古诗词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养分。而诗词创作背景的融入则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作者创作古诗词的心情,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古今对比中,感受到如今的美好。因此,在具体授课中,教师应立足于诗词内容,融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学生准确把握诗词的内涵,获得学习效果的明显提升。

以《示儿》为例,这是诗人在临终之前所写的七言绝句,全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愤慨,对收复失地、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期盼。若只是从字面上理解该诗的内容,则很容易弱化作者对国家的深沉的爱。因此,教师应转变做法,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陆游的生平事迹,比如讲述他曾西北从军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抵御外寇的民族立场与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体会在作者即将离去之际,依然无法看到“北定中原”的愤懑情绪,以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深受作者影响,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二)注重对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

角色扮演活动是指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演绎古诗词的内容。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相对强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让他们扮演诗词中的人物,以此加深他们的记忆,使其能更为准确地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教师应利用合适的策略,指导学生围绕古诗词的内容创作剧本,然后借助现有的工具,比如用彩纸制成的古人的帽子、扇子等物品,再现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或是全部内容,使学生能移情入境,领会古诗词的精髓。

以《池上》为例,为了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含义,理解童真情趣,体会纯真的童心与朴素的美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演“撑小艇”的“小娃”。期间,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提示,比如“在表演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在思考以后,会阐述自己的理解:“诗词中的‘小娃’与正常的‘小娃’不同,他是去‘偷采白莲’,为了避免他人发现,他‘撑小艇’的动作应是轻轻的,同时,眼睛会不停地观望四周,看看是否有认识的人。”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对于诗词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然而“说”与“做”是两回事,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停观望,而没有表现出“小娃”的沉着与冷静,对此,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提醒。这些表演经历会加深学生对《池上》的理解,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古诗词的快乐。

待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基础以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编写一些有着丰富情节的剧本,然后将所有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开展古诗词表演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人的表演,准确领会诗歌的意境。以《赠刘景文》为例,在学完该篇古诗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编成剧本,然后与同桌一起表演。表演期间,学生需要将自己想象成“苏轼”,将同桌想象成“刘景文”,然后将古诗中的内容融入其中,并附上自己对“刘景文”的鼓励语言。而同桌扮演的“刘景文”则需要在听到好友鼓励以后,向其阐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对朋友的关心之情、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的理解更为深刻。最重要的是,这种授课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可以充分满足他们表演的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等,使他们在参与表演中准确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对于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应经常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古诗词的含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注重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平时授课中,教师应注重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以便能使抽象的古诗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

以《元日》为例,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新年有关的音乐、图片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以此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引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谈谈他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放假期间想做什么事情、所处地方的春节习俗是什么等,以此将课堂氛围推入高潮。此外,教师可以普及春节的知识,如春节的来历等,通过追根溯源,学生会明白现代许多节日其实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换言之,节日并非现在所独有的。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代没有电子产品,那时的人们无法像现在这样看电视,可他们的娱乐活动也很多,大家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吗?”学生纷纷点头,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该节课学习的内容《元日》,有了之前的铺垫,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日益增加,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在掌握《元日》中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拥有较多快乐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四)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归类积累

积累古诗词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授课中,教师应利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归类积累,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使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得以明显提升,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供重要支持。

比如,结合同类题材的古诗进行拓展积累,在学完《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等爱国题材的古诗以后,教师可以适当讲述一下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结合同一位诗人的诗词进行拓展积累,在学完《山居秋暝》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内容,使学生对王维的诗风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山居秋暝》的记忆。

(五)问题驱动教学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却经常忽视这一点,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少,反而还有不少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这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问题驱动法则能改善上述问题,其主张以问题为基础展开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及实际情况来设计出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主动鉴赏古诗词,也能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词,让其了解古诗词结构,在学生能够正确且流利的诵读古诗词之后,教师即可联系古诗词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词中描述的画面美吗?(多媒体视频播放古诗词画面)你们最喜欢这一首诗词中的哪个词语呢?为什么呢?看到这样美丽的西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驱动下阐述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这能减少学生古诗词学习对于教师的依赖,也能提高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让学生真正在问题驱动下学会品鉴古诗词,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古诗词既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炼,领略诗词的意境,从而获得古文基础的夯实。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在具体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入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此形成高效的诗词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启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2):144-147.

[2]陈丽明.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2(15):132-134.

[3]王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2(21):19-21.DOI:10.16704/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