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润华

江西省贵溪市周坊中心学校 335402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机械重复学习模式逐渐被淘汰。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形势下比较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现代课堂管理技术,分层教学方法指出,应当在教学中关注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且根据学生需求的不同,设立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而更好的教学。分层教学这一方法是学科有效教学的保障,调整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习能力,而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达成以上要求。分层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包容,其创新了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层次、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

一、小学语文分层教学问题分析

(一)分层教学认识不足

在现有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内容遵照学科教学标准进行,完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入手,比如说,位于高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安排自主对话的任务,低层次的学生则在优秀同学及老师的辅助下练习会话。教师可根据需要对轻松完成的学生提一些更高的要求,布置一些拓展任务。可见,分层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对优秀的学生多教,不优秀的学生少教。另外,教师自身的能力对分层教学的执行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不能只单纯地考虑学生与分层教学的适应性,也要考虑教师在分层教学中的站位。在隐性学习分层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还要控制课堂纪律,实现教学目标分层、作业分层等,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会出现很多的难题,教师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分层教学进展得更好。

(二)语文教学目标层次感不强

现阶段,新课改不断深入,但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语文教师在做教学规划时,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且目标设定具有统一化、单一化特点,导致分层教学效果不理想。分层教学不仅需要内容上划分层次,在教学目标设定中也需要具有层级性和阶段性,并在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确保目标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实施、可实现。但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缺少细化和分解,导致分层教学的价值难以发挥,目标设定也与实际教学不符,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三)学生与家长的认知参与不足

首先,对学生家长而言,对分层教学最大的认知误区是家长认为分层教学会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标签,担心老师会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少教或者是降低要求,这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来说相对不公平。且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家长会紧盯孩子学习,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差,这就导致在父母双方的压力下,学生上语文课有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压制很容易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见,家长对孩子的认知不到位,也会成为分层教学执行的阻碍。学生参与是落实分层教学的关键,若学生自身兴趣不足,学习语文的动力也基本为零。对语文课本身就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不论教师是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还是分层教学方式,对这类学生而言影响并不大,但同时这样的情况也会让分层教学的实施更加的困难。

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也不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来实现针对性教学。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三个层次。首先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设置基础类知识,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字词等内容。其次针对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掌握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将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画出来。最后针对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分析文本的叙述循序以及相关的写作手法等,以此来做好知识的延伸,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学习,满足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虽然小学生的认知有限,但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来影响教师对教学进行分层的行为。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而且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吸收率差异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可能一点就通,但是有的学生就会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授课教师应当仔细研究当天的课本内容,对于重点可以先讲,难点放在最后,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难题产生退缩心理。对于简单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快讲速讲,没必要在基础的内容上浪费时间,缩短基础内容,将课程重点放在中段,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保证教学效果,加强与各层次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深思熟虑,及时回答,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疑惑,深入参与课堂。教师也可以尝试调整学生的评估标准。各级学生的评价和指导要重点突出,让学生从中受益,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对于课文朗诵可以快讲,对于本诗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描写手法可以重点讲解。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让他们发散思维,学到知识。

(三)做好方法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生意识和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指导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层指导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需要教师围绕教学主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分层次分类指导。如对学习层次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放养模式”,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自我学习时间,有的放矢,适当指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可以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多探索、多发现、多积累。针对学习层次中等的学生,可以采用“半放养模式”,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请教教师和同学,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大胆彰显个性,还可以为其制定课余的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知识。针对学习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重点帮扶模式”,引导学生多次阅读,学会理解和归纳,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加强知识实践应用。同时,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耐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帮助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等,通过分层指导使学生找到自我定位,打好学习基础,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分层教学内容和节奏,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体学习质量,有效发挥分层教学的价值。

(四)做好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做好作业的布置工作,要能在减轻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作业的设计教师要做好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首先针对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内容以及线索。而针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分析,了解课文对话的特色,并写一段自己对课文角色理解的话。针对语文基础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拓展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如你穿越到当时的赛场,对田忌赛马进行解说,请结合你的想象来写一段解说词。这样学生利用开放性的作业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素养。

(五)做好分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全面性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具备多元化和层次化特点,通过对教学情况开展针对性、综合性、多层次的评价,使评价更加具体、真实、准确,从而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语文教师可以应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几个模式开展教学,不同评价主体所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问题,以多个视角分析教学过程。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精准分析评价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获得更高效的指导。例如,《自相矛盾》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开展分层评价,如在朗读环节评价学生对生字的读音的掌握程度、朗读的流畅程度等,对文章理解环节的评价则可为能否感受文章寓意、分析成语故事内在含义等。学生在学习后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对成语产生兴趣,此时,教师鼓励学生仿编成语故事,并设定评价标准为:能否有故事性地仿编成语、仿编的成语故事是否有深刻的含义等。在教学结束后,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如对学习水平相对一般学生,评价应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评价应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评价应针对学生优势的发挥以及思维拓展情况等。教师可以进行随堂测试,不同层次测定使用不同内容的试卷,全面分析教学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评价与指导,提升教学有效性。

(六)师生互动合作,提升学习效率

在分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教学有较大的促进效果。在合作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伴有师生互动,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分层教学能达到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基础上,高层次的学生对中、低层次的学生帮助,中层次的学生接受高层次学生的帮助,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学习,低层次的学生则把握语文基础知识,在构建高--低带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分层教学,并搭建合作课堂帮助不同阶层的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让分层教学也得以在教学中常态化。因此,就现有教学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位置,以合作形式构建有效的语文课是必要的。比如说以教学中设计比赛以激励学生兴趣,在以小组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比一比那组学习任务完成得好,冠军组的学生也能收获五角星。这样的形式,容易形成你追我赶兴趣高的场面,对学生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另外,小组活动学习中,要定好任务目标,让任务完成得更好,教师可列出不同的学习单,让学生快、准、好的完成目标。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课外观察作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深入观察爬山虎的姿态、趋势、叶脉走向等等,让学生去细致的观察爬山虎,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在统一观察的基础上,针对A层次的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生动描写,结合所学知识生动描写爬山虎,并将课本中的生字生词应用其中;对B层次学生来说,则结合课外观察与课前预习结果,用接近生活的描写将部分生字生词应用其中来来阐述爬山虎;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结合课外观察与课前预习结果,了解生字生词的读法和使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在有效划分的基础上,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爬山虎,并掌握爬山虎往上爬的规律。

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教师成为学习的辅助者,位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收获教师和高层次学生的帮助,位于A层次的学生也会在帮助BC层次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分层教学事半功倍。

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开通时间过程中,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贯彻到教育之中,有效地构建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分层教学也能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教学的影响力,助推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菁华.分层是为了无层——小学语文分层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22-24.

[2] 方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应对探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出版者不详],2021:3.DOI:10.26914/c.cnkihy.2021.058577.

[3] 闫玉岳.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5):37-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