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尹作辉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清溪中心学校 341000

摘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都是一种很难理解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显得有些无聊。而且,以往的传统教育,基本都是单一的数学课堂,这让孩子们对数学的排斥变得更大,久而久之,也无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因此,这是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适时地改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滞后的、深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革新。尤其是最近两年,国家开始实行“减负”政策,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想办法,用创新化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热情,从而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减负;背景

正文


引言:近年来,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在创造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认识到了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受到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数学教师仅仅限于在课堂上进行这些繁琐的教学工作,因此,学生都是用一种机械式的方法进行死记硬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担,并且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要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尤其是现在的“减负”,让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更要想办法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自己的身上。要认真解读“减负”的实质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在保证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加快小学数学教育的同时,全面贯彻“减负”的方针,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的课堂上,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传统教育观念太过于普遍,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着教育,尤其是“减负”之后,更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优质的教学上。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改变以往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训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为其将来的学业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虽然“减负”政策出台了不短的时间,但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是有些家长,也依然坚持这样的教学方式,加之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现在“减负”,还是有很多教师还在坚持着传统的教育方式。

1.2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还没有达到创新化的程度,无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其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热情和主动性激发起来,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愿意主动投身到小学数学知识的海洋之中。因此,教师必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通过“创新化”的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一般来说,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决定整体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好操握授课方式,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都是喜欢将学生作为容纳知识的容器,有时会为了跟上教学进度,不顾学生能否接受,只是一味地向他们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充的能力。每个班级的同学,在不同的班级里,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贯彻国家的“减负”方针。

 

二、在“双减”条件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的质量和效率

“双减”的实施,让他们摆脱了沉重的学习负担,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间,有了更多学习知识,更多接触自然,更好锻炼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全方位的学习。要尽可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兴趣活动。所以,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怎样才能在40分钟内,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专心地上课,并将所学知识牢牢地把握住,这就成为了目前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数学作为一门课程,它有着很强的抽象性,由于受到了年龄的影响,一些学生在数学几何图、重点难点知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困难,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数学几何图、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从而影响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成长需求的发展是不利的。以这一点为基础,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老师们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反思,突破常规的教育方式的缺陷,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对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分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教育中来,从而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通过延时服务来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是非常必要的。

 

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本文作者以为,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就要处理好教育“抽象性”与“感性化”这两个问题,并从中寻找一种平衡,从而将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做以下工作:

3.1加强对课堂的兴趣

1着重阐述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的重要性。小学生正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初期,他们对新鲜的、好玩的东西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如果采用单调无味的方式,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无聊,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课堂上,数学老师要利用自己信息的多样性、动态化、趣味化等优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互动,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好认识和消化这些知识,缩短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效果。

比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老师用通化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了5位数“1”至“5”的顺序,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让同学们根据“比个头”“论关系”“找朋友”等问题,迅速记下自己的姓名,从而让同学们掌握了字母的简写、加、减的计算技巧。

2突出在真实世界中“玩”的作用。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喜欢玩,对他们来说,只要是有趣的东西,都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将他们的潜能和思维发挥出来。老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这种特点,把游戏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进程,并结合学生的主观兴趣,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边玩边学”中,吸取并运用所需的知识,达到“离教于乐”的目的。 

3.2加强班级教学中的差别

1拓宽对学生进行研究的途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是“一日一变”的,但在诸多因素的限制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却表现出差异性,进而对儿童的学业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的不同,拓宽收集资料的途径,不仅可以通过测试来收集资料,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问题和对话,来对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他们的资料保存到自己的个人档案中,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资料。比如,老师可以收集他们之前的考试的试卷,并通过他们在不同题型、难度和题型等问题上的回答,来判断他们的知识的强项和弱项分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提问的力度,注重每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的反映和答案的质量,从而了解他们的听课情况和学习的心理状况;每日与同学们沟通,以获取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意见及疑问。而与父母进行面谈,可以更好理解父母的成长过程,增加对父母的信任。

2对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进。一旦产生了学生资料,老师就会依据这些资料制定出更加详尽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考试方法;要掌握“动态”思维,要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并根据自己的特征进行相应的调节。

 

3.3重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将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自己的教育方法相融合,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在“面积”课程结束后,老师就会要求同学到户外测量花坛,运动场,楼梯等等,然后把测量的结果和相关的资料,做成一个简易的表格,这样就能使课程顺利进行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从而意识到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单调的,从而主动去探索。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猪八戒吃桃”的故事。当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孙悟空为何如此愤怒?请同学们自己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同学们在积极地探究和研究中,再通过“猴儿采桃”的情景,引发同学们对“猴儿采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互相交换意见,互相讨论,并请同学们对猪八戒的吃桃行为进行积极的想象。

3.4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养成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升40分钟的课堂质量和效率,使之成为一门既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俗云:“要想干好一件事情,必须首先要有工具。”在“双减”的背景下,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预习,就能够让他们更早地认识到这门课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快地学会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以他们的预习为基础,对他们展开有意义的解释,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老师们还可以养成他们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认识图形”这门课程之前,老师要先让孩子们先进行一次预习,然后在预习的时候,要求孩子们紧密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仔细地观察身边的各种图形,然后再合理地运用剪、拼、画等方法,指导他们自己制作自己的学具,让他们在自己的动手中,了解图形的形态,体会转动和移动的感觉,并结合自己的游戏知识,自己去完成课本上和课本上的有关的训练,并且在学习的时候,要记录下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在学习的时候,要把这些问题记下来,这样才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的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让他们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让他们加深对新课程内容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哪些知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从而让他们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期间,老师要带领学生对当日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并着重对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在做作业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进行辅导,在这2个小时的课程中,在学生们完成他们的作业的过程中,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习题,拓宽他们的思维,利用他们的自主练习,来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为将来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牵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自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养成积极的学习行为。在数学课堂上,要提高对数学的关注程度,要有“减负增效”的观念,要以多元化的问题为中心,实行系统化的数学课堂,要在学生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探讨、自己的探究中,做到“学得会用得好”,为未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安梅.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J].新课程导学,2021(Z1):5-6.

[2]魏雪梅.“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作业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 6(24):94-96.

[3]韦礼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措施探究[J].学周刊, 2022 (01):52-53.

[4]高根新.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 2021(35):143-144.

[5]张燕燕.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效率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 (23):88-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