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大单元 核心素养 设计 实施
正文
《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实施,对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和实施等都需要一线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统编教材的单元编排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落实。
我们语文老师要积极主动投身到新课标的学习中来,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读懂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对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微调、重组或拓展的方式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创设语文学习的大情境,通过相互关联的任务群的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下面我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来说说我对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留心观察。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表达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是一个典型的读写结合单元,人文主题、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结合比较紧密的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文阅读中感受到的作者连续的细致观察,准确生动地记录等所得,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观察日记中来。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教材的分析,本单元主要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第二学段(3-4年级)指出: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2]
观察这个语文要素在中段教材编排的纵向对比见下图:
图1
三上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体会文章生动表达和感受细致观察的基础。到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增加了准确这一要求,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准确表达的前提,可以说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紧密相连,语文要素的训练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再看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横向对比:《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是写景的古诗,运用巧妙的比喻,创设出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秋色的喜悦之情。第二首诗《题西林壁》是一首通过对庐山的景物描写说明事理的诗,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的深刻内涵。第三首《雪梅》是一首通过对雪、梅争相报春情形的描绘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诗,讲述了物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爬山虎的脚》叶圣陶先生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对学生连续细致地观察记录植物的形态颜色等变化有所启发和影响。《蟋蟀的住宅》中法布尔以拟人的手法,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作者对动物的观察和描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敬佩和喜爱之情。对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生动地表达传递情感有所启发。“口语交际”是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调查班级学生视力情况,讨论交流保护视力的做法,保护好我们用以观察的眼睛。“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词句段运用”则让学生通过语句的对比体会名家用词的准确性。整个单元各部分的编排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也紧密相关,利于教师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本校学情分析
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百分之七十为县直学生,学习基础良好,阅读兴趣广泛,在我校和合阅读节的推动下,教师都能做到结合单元内容学期初推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有书可读。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会了留心观察,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习了观察实验并记录下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日记的格式,练习写过日记。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持续观察并用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细致观察落在实处,坚持观察并发现观察对象细微的变化,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对语文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观察语文要素的横纵向对比,结合本校的学生学情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明确单元的主题,进入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三种写法,选定观察对象,开始“慧眼看世界”观察实践记录活动。
2、诵读古诗和谚语,感受古诗的情境和哲理,体会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观察思考的方法。
3、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表格支架的运用,从名家叶圣陶爷爷身上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体会其连续观察的细致,表达的准确形象,拓展阅读《森林报》;跟着名家法布尔学习观察动物,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昆虫的习性特点,拓展阅读《昆虫记》。
4、保护慧眼大讨论。通过对校园、班级同学近视率的调查,梳理总结保护慧眼的方法,日常注重保护自己的慧眼。
5、开展“慧眼看世界”成果展示,学生利用在阅读教学中所学习的观察方法,修改完善自己的观察日记,分为动物篇、植物篇、季节变化篇等进行班级年级组展示分享,形成班级《慧眼看世界,观察我能行》习作集。
四、大单元任务群的建构
大情境:根据单元目标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在四年级组内开展“慧眼看世界”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见图2)
任务一:单元开启课。通读本单元内容,自学生字词语,明确“慧眼看世界”的任务要点。学习观察日记的写法,选定观察对象,开始观察记录之旅。阅读38页资料袋和42页阅读链接内容,明确观察日记的写法,可以图文结合,可以表格,可以采用日记的方式。教师设计三种观察日记记录表格,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开启观察之旅。观察对象可选择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但是必须是两周内有变化的,为单元观察日记的成果展考虑。
任务二:跟着古人学观察。学习古诗三首和日积月累中的谚语,通过读懂故事的情境和谚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诗句体会古人的观察的细致和持续,向古人学习观察的方法,背诵古诗。
任务三:跟着名家学观察。学习《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交流平台和词句段应用。抓住重点语句和词语体会名家观察的细致,以及表达的准确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对动植物充满着热爱之情。拓展阅读《森林报》《昆虫记》,摘录精彩片段赏析诵读。
任务四:保护慧眼我行动。调查本班本校学生的近视率,讨论交流提出保护慧眼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每名学生再通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心灵的窗户。
任务五:“慧眼识世界”成果展。通过古人、名家的观察范本的学习,将学习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修改完善形成自己的“慧眼识世界”作品,提倡图文并茂。可PPT展示、视频展示、习作作品集展示等多种方式。学生先在小组分享,再全班交流,最后推荐到年级组展示评比。
图2
五、大单元教学支架的设计
学生从阅读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可通过设计学习表格支架打通学生阅读、理解、运用的语文学习通道,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慧眼看世界”之跟着古人学观察记录表
“慧眼看世界”之跟着名家学观察记录表
通过学习支架表格的运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将阅读感受进一步具化为观察之法表达之法,将思维过程显性化,利于学生的举一反三,运用于自己的观察日记之中。
“慧眼看世界”习作评价表
评价指标 | 自评 | 他评 |
选定观察对象后,进行了不少于三次的连续观察记录。☆ | ||
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 | ||
观察日记图文并茂,使用了学习到的观察表达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及自己的想法心情。☆☆☆ | ||
总评 ☆☆☆☆☆ |
习作评价表格的使用,师生共同明确了习作目标,学生是学习观察日记的写法,感受作家持续细致观察是准确生动表达的前提,有意识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习作的评价有标准可依,为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自评、互评提供了方向,促进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六、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建议:
1、大单元的情境的设计需要构建教师共同体,同年级组的教师协商共同确定,需要一个真实的情境,学校年级组学生的活动可以和大单元教学一块实施。这样的情境就成为真实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服务,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2、为了大单元任务群的落实落细,需要设计一些表格或关键问题,暨学习的支架、评价的支架,这样才能有统一的标准,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中,才能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明确目标,达到教学评的一致。
3、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各学校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单元进行整合设计,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进阶式的任务。学生能力强的可以拓展相同主题的文本,拓展阅读的篇目,深化细致连续观察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学生程度中等,可只将单元习作作为最后的成果展示,单元内统整教学设计,按照需要进行调整整合,为语文要素的落实而持续用力,一个单元完成一个重点的教学任务。如果学生基础薄弱,教师也得有大单元的教学思想,也可采用现有统编教材的编排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文的阅读理解、表达方法上多花费些时间,领着学生运用表达之法,描述观察所得。
4、成果展示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先在小组内展示评选,再通过班级展示评选,最后推送到年级组进行展示评选。形成的“慧眼看世界,观察我能行”作品集可进行全校性展示。
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模仿名师的邯郸学步,到结合本校学情的创新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的不断改进,我也逐步提升了对单元整体把握的能力,视野更开阔了,目标更聚焦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多了。我始终坚信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正道,我们教师要有大局意识,要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舍得放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做中学,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更强了,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更宽阔了,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 许红琴.基于统编教材,探索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23,4:1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