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始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从功能角度来观察,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比较枯燥和复杂,它不但将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进行了综合,同时还将生活情境、数学方法等进行了整合。就教育意义而言,在初级水平上进行的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与内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出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意义
首先,目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传授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缺乏紧密的联系,造成了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完全了解问题的含义,很可能会被误导而做出一些错误的答案。在对应用题教学的有关策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代入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对运用题型的教学方法的探讨,能够有效地克服目前在课堂上,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弊端。在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一种具有高度积极性、高度互动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型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情境理解缺乏启发性提示
首先,一些数学老师觉得在课堂上使用情境,比如讲故事,玩游戏,是一种不现实的做法,而且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最后,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在情境的设置上下太多的功夫,而是停留在了表层,没有真正地执行下去。而恰当地创造“情景”,则能使同学们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此外,应用数学还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就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情境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2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提问始终是由老师主导的。当前的数学应用教学,仍然是由老师来主导,大多数时候都是老师一点一滴地教学生怎么做,没有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性进行指导。多数情况下,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积极地对题意进行解释,而学生却缺少对题目进行积极的分析,从而导致学生不具备对题意进行解析、对题意进行理解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理解的能力。在课堂上,也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学生也没有形成积极地进行学习,并没有形成积极地进行提问的习惯,课堂上的问题基本都是在教师的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学生并没有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3.1创设多样化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第一,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多提取可用的材料,并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自己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习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协助,并进行一些指引,发挥出了引导学生提取情境信息的功能。让学生能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抽取能够用于学习数学的内容,找到问题,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应用题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运用情境式的方法,通过开展几项应用数学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主动的讨论,并进行勇敢的实验,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并对他们进行指导,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第二,在讲授应用题时,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积累,要主动指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转换成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意义,并能更好地分析出问题的类型。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装修时需要的地砖问题,地球仪的比例问题,水槽的进出水问题等等,都属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它们都可以转换成数学的问题。对于这种类型的应用题,老师应该运用情境,在维持题型数目与关系不改变的前提下,把数学应用题变成现实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基础上,对应用题的内容进行了解,找出问题的种类,并在基础上构建一个自己的学习系统,进而提高自己的问题求解能力,把数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到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3.2改进课堂讲授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应用题课程内容的调整,并不是单纯地改变一个老师的角色,也不是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生硬地进入到课堂中,而是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作为评价的依据。特别是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倡导“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与老师的沟通,并指导他们说出原因,据理力争,进行思维的碰撞,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收集信息,选择策略,尝试探究等等。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他们对应用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还处于初步学习的状态,这时就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形式来让他们认识和解答这些问题。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多样化。比如,在看题过程中,可以用绘图的方法来解决对题目含义的认识。例如在几何应用题中,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可以提高多解应用题的求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当同学们在进行物品的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在对其进行文字解释之外,还可以做以下的一个训练:“将一本长12 cm,宽8 cm的长方形软塑料卷成圆柱体笔筒,并算出笔筒的可能的面积”。
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型教学具有综合性、生动性、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厘清其教学目的与任务,从巩固数学基本理论、设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强化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等方面,来提高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全英.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23 (03):62-64.
[2]周少波.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解析[J].亚大教育,2022 (06) :163-165.
[3]初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才智, 2017(28): 158. .
[4]伊晓琪,陈娜.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 2017 (05) :252.
[5]吴天福.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长三角(教育) ,2013 (02) :44-45.
[6]闫国峰.掌握技巧培养能力一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解题技巧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04): 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