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艺术的重要作用
摘要
关键词
沟通艺术;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应用
正文
1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常常采用强制性手段进行批评教育。而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对班主任所指出的问题屡教不改。班主任在纠正学生态度时,采用的沟通方式较为简单,甚至存在强硬、严厉的态度,导致整个班级存在一种压迫的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紧张,学生一看到班主任就会心惊胆战,以致教学氛围恶劣、管理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整体的教育和学习效果。消极情感的长期作用,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使其产生精神疾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目标。
2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班主任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就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沟通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在部分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不足,学生对班主任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使得班主任越来越神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不敢求助于班主任。通过有效沟通,班主任和学生的感情能够更紧密,班主任可以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和学业状况,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运用沟通的技巧来进行课堂的管理,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营造和谐愉快的班级气氛。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问题和困惑。通过良好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互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情感支持,并促进学生在学校的积极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桥梁,需要与家长进行频繁的沟通。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加强家校合作,协作教师团队,提供情感支持,解决问题和冲突,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班主任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2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
沟通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专长。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中,班主任要做到对学生保持应有的尊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这样能让学生在与班主任沟通时,体会到班主任学生的关心与尊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2]。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长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其对班级组织工作的重视。通过沟通,班主任可以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良好的沟通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生还处在情绪发育的早期,正确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人格。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观念。同时,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摆脱发展的窘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3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地运用沟通技巧,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让学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其对班级管理、活动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积极的班级观念,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班级建设离不开学生,班主任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否则,可能会造成师生间的误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削弱班里的团结。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沟通的技巧,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顺畅、真诚地进行沟通,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班级工作。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将学校的各项规定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相关规定,为建设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3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关爱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班主任的敬畏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班主任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的,这就大大影响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果。要做好班级的工作,班主任就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观念,全面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加强沟通的效果。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疏远,学生对班主任有畏惧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小学生因为年纪还小,比较敏感,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业状况,发现有问题时,要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其的关爱。另外,对于有过失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只批评,要及时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
3.2尊重学生
学生的年龄越大,自我意识就越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形成互相尊敬的相处方式。在教学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和接受学生的观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全班作出自己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发掘学生的潜力。许多学生认为,班主任既是学生的长辈,又是学生的好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师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敬。班主任最根本的工作就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和人格品质塑造,因此,正确沟通在拉近师生关系、提高管理绩效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相处,能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更多的信赖,同时,也能通过沟通来改正学生课堂上的不规范行为,让学生自觉遵守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课堂管理氛围。
3.3平等对待
有些学生具有极强的思考能力,在学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深受班主任的喜爱;而有些学生,因为思维反应比较迟钝,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一视同仁,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适度地容忍学生犯错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4]。班主任与学生在沟通时,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将难以理解的事情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自己要说什么。班主任则会用诙谐的话语来化解学生的矛盾,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
3.4接纳包容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坚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要宽容学生的缺点,不能只批判学生。在素质教学中,要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积极地剖析学生的错误,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纠正错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接受和理解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在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中,也要搞好班级管理。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交际技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进而达到教学效果。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班主任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同时,也要负责课堂纪律的管理与维持,使课堂安全有序、健康、积极地开展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5]。最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平时的班务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工作。
3.5融洽交流
大多数小学生都害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权威,他使学生畏惧,不敢在任何事情上大胆地行动,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可以在班级设立“私语信箱”,让学生把自己的小秘密、不能和教师说的话,都用小纸条记录下来,由班主任定期检查,然后找相应的同学谈谈,解决问题。班主任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在交流中创造比较放松的气氛,就可以让学生亲近班主任,让学生的人格得到有效的发展,使学生和谐、愉快地合作。
3.6树立威信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如果一位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那么,学生就会相信他,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会变得更加顺畅。所以,教师必须在各方面都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比如,教师平时的穿着,不建议穿得太正式,那样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远。教师在和同学们沟通时,不要用粗俗的语言,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也不能过于随意,否则,会有损教师的权威,影响教学的效果。
3.7避免“语言伤害”
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们的自尊心还是很强的,而且在他们的成长阶段,情绪的形成和发展也非常重要,这对他们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个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重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保持学生的自尊,并运用一些委婉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哪怕学生在学习中犯了错,也不能用太激烈的言辞或者讽刺的语言来刺激他们。另外,教师应该从孩子的立场,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从而理解学生的错误行为,并积极进行引导。
3.8家校沟通
交流并不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教师也要和父母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同时,在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小学“家校合作”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班主任必须转变“家校”的教育观念,突破“考试”的束缚;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家校共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力,对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家庭与学校的协作意识不强、责任不明、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等。因此,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必须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要构建家校共育制度,就要有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进行思想交流。只有在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家校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可以面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来进行家校之间的交流。比如,教师要建立一个班级群,以便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在班级群里,教师可以和父母及时地进行交流,将学校的情况发送给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家长培训工作的定期开展、高效开展让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就为家长在学习先进理念后参与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他不仅以更健全的制度、更丰富的形式长期有效地推进了家长培训工作,也给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和重大活动、表达个人教育情怀间接提供了平台。父母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战略,积极地为学校的各种活动提供积极的支持。教师应拓宽与父母的交流渠道,及时地向父母传递学校的教育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家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比如,父母与学生在进行亲子阅读时,既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内容,又要注意学生的具体表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激励,父母不仅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性格,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观察学生的阅读活动。
4结语
在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管理。教师运用信息方法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形成优良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班主任将沟通技巧融入课堂教学中,其方式有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包容学生等。班主任要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汲取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探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师生沟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其人格发展,激发其内在潜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参考文献
[1]汤艳.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30-31.
[2]关勇华.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16):222.
[3]刘秀兰.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20(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