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俊标

丰顺县茶背学校 514369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农村学校心理教育不足等因素,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留守儿童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几项有效的教育策略。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借鉴先进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这些教育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也能够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感。


关键词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正文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农村学校心理教育不足等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焦虑、孤独、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留守儿童由于心理问题影响严重而不得不退学或选择辍学。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压力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陪伴,缺乏家庭关爱,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并且容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厌学等负面情绪。另外,留守儿童常常需要照顾年迈的祖辈,负担过重,而且社会环境的压力也可能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3.农村学校心理教育不足的原因

受到资源和教育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首先,教育部门长期以来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许多农村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无法提供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再者,农村教育相对滞后,许多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比较落后,无法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心理教育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加强法制教育,使留守儿童明是非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法律知识贫乏,所以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一些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以强欺弱,以大欺小,甚至有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偷窃等。对此,学校要利用班会课、法治教育讲座等机会组织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他们学法、懂法、守法,使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两个阵地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教育,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要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健康水平。

2.开展主题班会,让留守儿童体验成功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我们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主题班会活动中来。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比如,在开展“我爱学习”的主题班会时,我们可以让留守儿童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如朗读诗歌、背诵课文、表演小节目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留守儿童可以增强自信心,学会主动去学习,并在展示中体验成功。在开展“我爱父母”的主题班会时,我们可以让留守儿童谈一谈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和感受,以及自己在家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让留守儿童谈一谈父母对他(她)们所做的事情,如洗脚、洗衣服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儿童在交流中会体验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以及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3.开展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感方面,而情感的培养离不开集体活动。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他们与同龄人之间沟通不畅,而学校则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跳绳比赛、校运会等,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知道,农村留守儿童都是从乡镇或者村里走出去的孩子,他们长期远离家乡,对于家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好,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走进教室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

4.加强沟通交流,让留守儿童体会亲情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掌握孩子在家里的情况。特别是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父母在外打工,不能经常见面,但孩子会看到自己的父母每天都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这样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孤独感,增加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让他们对父母产生依恋。另外,还要教育留守儿童理解和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体会到亲情是无私、伟大的。

5.开展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释放压力

在学校中,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释放压力,增强其自信心。在活动中,教师要多关心、多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谈心活动,与留守儿童建立密切关系。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在教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对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此外,教师还要利用节假日时间多关心、多陪伴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

6.实行“一帮一”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关爱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亲情缺失是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爱与温暖。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作用,由班主任负责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然后由心理健康教师与这些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对子,让他们在学习上帮助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帮助这些孩子,使他们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劳动技能等。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情聊天会”、“亲情夏令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温暖。

7.举办“家长课堂”,使家长掌握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农村家长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样就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课堂活动。让家长通过观看“家长课堂”视频、参与“家长课堂”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家庭。

综上所述,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使学生在学校接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与温暖。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得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认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J〕.读写算. 2021,(08)29-30

[2]王娟.“互联网+”环境下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 2021, (06)88-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