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舞蹈游戏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绘本舞蹈;游戏
正文
正文:
一、什么是幼儿园绘本舞蹈游戏?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故事创作,集文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能激发幼儿的美感,给幼儿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育是指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身体协调、想象创造能力等艺术表现力为教育目的,以律动、集体舞、绘本剧等表演游戏形式,通过区域游戏、集体活动等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绘本舞蹈游戏的可行性
绘本的教育功能与舞蹈表演有相融性。实际上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情境性”舞蹈这一概念,很多的幼教工作者在组织舞蹈活动时,往往会从一个故事入手,即抛出一个情境,作为舞蹈作品和活动本身的主线。舞蹈是传情达意的,绘本也是;舞蹈是自由的充满创造力的,绘本故事本身也具有可塑性,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舞蹈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审美,绘本本身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审美能力。正是这些共同的特点,使得舞蹈和绘本之间具有了相融性,也证实了“绘本舞蹈”的可实践性。
三、绘本舞蹈游戏的活动案例
在实施绘本舞蹈游戏前,教师首先必须学习了解绘本的教育功能并掌握开展绘本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幼儿园经典优质绘本,调查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并挑选合适的绘本进行课程研发,例如《长颈鹿不会跳舞》、《落叶跳舞》、《京剧猫·武松打虎》、《母鸡螺丝去散步》等。
案例:大班舞蹈《长颈鹿不会跳舞》
活动目标:
1.通过识谱、模仿、创编动作,学习并掌握侧并步、踏步、后踢步等舞蹈基本步伐。理解绘本内容,能根据情境扮演角色进行舞蹈和表演。
2.体会嘲笑带来的负面情绪,懂得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鼓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板课件、表演用的各种道具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有阅读《长颈鹿不会跳舞》绘本的前期经验、已经熟悉歌曲《funga alafia》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导入情境
T:孩子们,一年一度的非洲丛林舞会要开始了,一起去玩玩吧!(播放律动音乐,舞蹈入场)
T:非洲每年的丛林舞会热闹非凡而令人流连,丛林里的每一个动物,都会出席并尽情舞蹈。每个动物都很开心,只有一个例外,他是?(长颈鹿)
解析:在选择集体活动的场地时,特意选择一个空旷的表演区活动场地,有利于孩子们尽情的表演、舞蹈。导入活动律动进场,播放的音乐是剪辑过的《funga alafia》再次熟悉和激起孩子们的已有经验,难点前置,以解决活动中孩子能掌握并跟着音乐节奏律动的教学难点。绘本故事的展开也给此次舞蹈活动一个特定的情景,在情境中能很大程度上激起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共读绘本,识谱学跳
T:他为什么不开心?原来这只不开心的长颈鹿杰拉德是因为不会转圈、不会跳舞而觉得难过呀。舞会即将开始,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动物的表演吧。
T:第一个出场的是——疣猪,请看疣猪的舞谱。
T:沙锤代表音乐的前奏,可以做什么动作呢?(可以跟着前奏拍手、律动)
解析:这是此次活动中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看着舞谱学跳动作,用格子中舞蹈动作的舞谱,增强孩子们的学习模仿能力,更能直观的感受每一段音乐的前奏、主歌和尾奏,并学着给每小段音乐配上孩子们已掌握的基本舞蹈和步伐。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巩固已有的舞蹈步伐的同时,为后两段的同音乐舞蹈打下基础。
T:第二个表演的又会是谁呢?请看狮子的舞谱。让我们跟音乐跳一跳吧!
T:有请第三位表演者——狒狒。让我们也找个好朋友,一起来唱跳一遍吧!
解析:三段舞蹈的设计难度有逐步的提升,难点在于舞蹈的步伐从并步—踏步—踢步的步伐的改变以及第三段中加入了小组合作舞蹈,因此在第一遍识谱学跳的部分已经给孩子们充分的熟悉音乐节奏的基础上,第二次识谱学跳的部分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尝试直接看图跟音乐学跳,教师也可以一起学跳进行镜面示范。第三遍合作舞蹈时难度增加,需要孩子个别示范,教师提示,试错学跳等方法,多次练习熟悉掌握圆圈舞的双人舞蹈形式。
(三)总结故事,自由创编
T:接下来该轮到长颈鹿杰拉德表演啦,可是杰拉德不会跳舞,呆呆地一动不动,小动物们都开始嘲笑他。 如果你是杰拉德,你听到其他小动物嘲笑你,你心里会想什么呢?
T:就在杰拉德伤心地回家时,一只观察了他很久的蟋蟀叫住了他说:“打扰一下,其实如果你也想学跳舞,你只需要一支不一样的曲子就够了!”说完蟋蟀微微一笑,拉起了小提琴,杰拉德也来了感觉,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瞧,他跳的多棒啊!同伴们都很好奇,问杰拉德跳舞的秘诀,他说:“只要找到内心需要的那支乐曲,我们大家其实都可以跳的很棒!”
T: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真正的朋友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而不是嘲笑他的缺点和短处。
解析:此次舞蹈活动来自故事又回归故事,在完整地了解故事情节之后,孩子们自然的学习到这本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朋友之间不应嘲笑对方的缺点,这一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并且绘本的主角杰拉德也从一只不会跳舞的长颈鹿成长为一个自信、杰出的舞者,这都来源于一个一直关注他的好友蟋蟀——帮助他找到了内心需要的乐曲。虽然这一概念孩子们可能理解不了,但是也不建议改变绘本当中的表述,这也是给孩子们无限想象和创造可能的机会,每一个人所擅长、喜欢的音乐都是不一样的!
(四)增添道具,完整表演
T:非洲的篝火舞会可热闹啦,为了让舞会更精彩,挑选自己喜欢的表演道具吧一起来参加吧!
T:不会跳舞的长颈鹿也会跳舞啦!老师把这本绘本放在阅读区,如果你们又有了新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道具的想法,可以在教室的表演区和美工区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哦!
解析:活动的最后一部分,既是对所学舞蹈动作的整合,也是对整个故事的回顾,让活动汇为一体,更具完整性。同时,用更加开放的舞蹈形式并增加了表演道具的形式,让整个舞蹈表演更具游戏化,增添了孩子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最后再用实体绘本,将孩子拉回现实,把游戏的欲望带回现实中的表演区、阅读区和美工区,拓展了之后的舞蹈游戏和表演活动。
课程总结:
在课程游戏化发展的今天,跨区域游戏和区域多领域化已经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趋势,将绘本故事用舞蹈和表演的形式去呈现,能自然而然的将阅读区、表演区甚至是美工区围绕“绘本舞蹈”这一主题,有机地将区域游戏整合在一起。
绘本融入幼儿园舞蹈游戏活动是完全可行的,在发挥绘本文学性、艺术性、情境性特点的同时,融入并促进了幼儿在自主舞蹈、区域舞蹈游戏、绘本剧等舞蹈教育活动中的审美发展和全面成长。
课程实施中教师在通过对活动设计、活动准备、组织策略和效果反馈等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并再次实践获取新的经验。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自主游戏、区域游戏、集体教育教学等领域开展活动,教师创设环境的隐形支持,引发幼儿用舞蹈表演绘本的游戏行为。
参考文献:
[1] 舞蹈教学情境化研究.朱智平.大众文艺,2012
[2] 幼儿园韵律活动材料的选编.许卓娅.早期教育,1999
[3]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创编与设计[J]. 何甜.科普童话,2018(45)
[4] 关于幼儿园开展舞蹈教学的思考. 陈剑楠;朱婷婷.现代交际,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