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表达能力;策略分析
正文
1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价值
从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来看,它是一种用以进行交流的主要技能,如果教师能在语文课程实际教学中对其加以训练,就可以保证师生间顺畅高效的交流沟通。就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而言,能将所学语文知识用正确而又形象的方式展开表述,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除此之外,如果想要进行更深一步的阅读写作能力训练,那么表达能力是一项以语言为根基的基本能力, 如果其能力水平可达到一定程度,在之后训练中,就拥有更为稳固、综合性较强的语文能力。师生之间以分析讨论学习中存在主要问题为基础,会变得更加具备针对性以及条理性。这些方面提升可以最终落实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上,并为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动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培养价值。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价值:
沟通能力:语言表达是人际交流和沟通的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传递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观点。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密切相关。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得以学习和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体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并通过语言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表达情感:语言是情感的表达工具。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学习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学会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情感的沟通和共鸣。
理解和分析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和解读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并将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批判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学习阅读各种文本,学生可以培养分辨信息真伪、评估观点合理性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论,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见解。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价值多样而重要。它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学生整体素养发展的基础。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和实践,学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路径
2.1增加课堂互动活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说和写两方面,初中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科目,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课堂上的交互内容,既能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跃,又能让学生的整体表现水平得到提升。基于此,融合多种教学方式, 提升整体语言教学效能,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所在。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主要讲解的内容是作者在一夜睡梦惊醒后,看到自己所居住的茅草屋被风吹得十分凌乱。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怎样才能维持一个良好心态?在面临人生的重大考验时,作者是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写下这首古诗。作者的心理状态、对人生的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还可让不同的学生朗诵这首古诗,观察学生的领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生对古诗阅读情感各异,理解也会有所区别。这种方法可以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调动课堂教学气氛。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又比如在《壶口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中描述的壶口瀑布具体特点,让一些曾经到过壶口瀑布的学生发表他们的具体看法。其次,以壶口瀑布为例,利用互动型电子白板将文本研读转化为文本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分析文章具体内容,最后说出自己对文章的主要看法。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对课文的理解,在观看有关视频与纪录片资料基础上,用文字撰写关于景点的观后感短文,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
2.2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表达能力培养。在平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也需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心声。语文教师则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启发性教学,使语文表达能力得到更大改善。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表达,并引入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鼓励学生在视频播放后,进行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用自己的思考来进行更多的表达,这样的课堂教学引导,可有效激活语文课堂讨论氛围。此外,在某种程度上, 这样指导式教学可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让学生对更好地了解文本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知识,进而可有效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2.3重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
虽然表达属于一种自主独立活动,但是因处于初中水平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足够逻辑表达以及文字表达敏感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如教师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次自由交流表达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设置讨论小组、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次自由交流表达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勇气和自信心。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进行表达时,教师可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如帮助学生组织思路、提供合适的词汇和句型等。同时,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组织辩论活动,要求学生针对一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理由进行支持。还可以设计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进行评价和反思。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反思找到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价和反思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自我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课时,应该有效利用文章标题本身的问题属性对学生加以指导和发问。在讲解具体知识点前,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有目的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4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有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职责,教师需充分发挥自己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课。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分享。这样学生会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帮助他们具备更好的学习动力和方向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讲授、演示、讨论、合作学习等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之前,教师应该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联系和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概念和技能,避免学习的断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适当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模型来展示学习的过程和技巧。例如,通过示范解题步骤、模拟阅读技巧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逐步掌握新课内容。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可以进行及时的回顾和总结,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同时,提供巩固练习和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例如在教学《一滴水经过丽江》时,教师可以从课本入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自己的具体看法,说说自己在以前的旅行经历中看到了哪些美丽风景,以及在观赏风景过程中有没有想要说的话,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同时将现实生活与课本有机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在上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合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即文中的故乡在鲁迅心中占据怎样的地位?鲁迅再次回到故乡,内心有着怎样的情感波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课。通过目标明确、教学策略选择、提供知识背景、提问思考、示范模型以及及时反馈和巩固,教师能够有效地辅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2.5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学习环境
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表达、善于表达、提高表达能力是当前教育界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引导学生,可提高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教师需充分重视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尽情表达自我的环境。在王选的代表作品《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本文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并在文章中找出作者的重要抉择,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品味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作者王选相关资料准备好,之后帮助学生了解演讲词、演说词,让学生明晰这一类稿件是在较为重要的场合上公开发表的讲话,具有较强针对性,且思路清晰,体现出口语化特点。之后,教师可在班级上开展“班级演讲比赛”,主题可以确定为: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是什么?在这一主题驱使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仿照书本中演讲词格式展开论述,每个学生都可参与比赛,演讲比赛时其他学生可以评价演讲者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效互动,且能及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演讲作简短小结。小结中,教师需注意多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下次比赛中有更好发挥。教师还可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和兴趣相近的同学“结对子”,互相鼓舞,共同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因此,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指导,这样才能持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训练,培养出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忠军,朱宝利.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散文百家, 2020(26).
[2]陶耀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
(07).
[3]黄岳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分析[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20(005).
[4]肖震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5]徐生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J].考试周刊, 202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