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的对策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董乃然

313100

摘要

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指引下,教师应加强认识,形成育人意识;研读教材,挖掘德育元素;依托活动,融入德育,借此开展小学语文课程德育。文章将以教师现有做法为依据,详细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实施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育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有着融入德育的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渗透德育元素,实施德育。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以育人意识为指导,以语文课程为育人载体,挖掘适宜的德育元素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一、运用教材内容,加强德育渗透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很多经典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从中提取有关德育的知识点,结合德育案例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教会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难,都要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思想和道德品质内涵,让学生对德育有正确的认识。例如,《曹冲称象》是一篇可以有效渗透德育思想的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要明白文中的主旨思想,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优秀品质,同时还要通过曹冲称象的表面现象而深入德育教育中进行背景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课文中,曹操问大臣如何称象,但大臣们所说的办法要么无人能及,要么需要舍掉大象的生命。而曹冲虽然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但内心却十分善良,他发挥聪明智慧,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既保全了大象的生命,还给了父亲一个完美的答案。以石块代替大象的重量,运用船下沉的高度来计算大象体重,这是非常有智慧的解决办法,既能让大象活着,又准确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还要从德育的角度培养学生善良慈爱的优秀品质。课文中的曹冲虽然年纪小,但他懂得生命的宝贵,既救了大象,又完成了任务,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是通过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如果当时的曹冲没有想要营救大象的爱心,可能就不会想出救大象的办法,化解当时的危机,大象也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深度解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高尚品格,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成为聪明、智慧、有爱心的好孩子。

二、布置作业内容,提升德育渗透效率

语文是主要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来贯穿、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思想品质。教会学生转换思维,创新学习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认知,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有很多可以切入德育教育的点,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布置作业的方式,提升德育渗透效率,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能够感悟课文内容,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例如,《守株待兔》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作业布置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课文总结,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延伸。《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怎样的道理?为什么人会天真地以为兔子还会第二次撞到树桩?他的想法是怎样的?他本身的思考方式是否是正确的?对于不可预见的事情,我们也会和他一样抱有相同的看法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去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德育角度去寻找答案。德育思想是注入到学生内心的将跟随学生一生成长的种子,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勤劳才是美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足安乐。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与实际行动,否则即便尝到了一点甜头,也不长久,最终反而会被这种“守株待兔”的思想所影响,自食其果。在课文中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德育的内涵,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扩大展德育渗透范围

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拓宽德育渗透范围,通过公益活动、红色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豁达的心态。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所带来的快乐。社会与每个人都是一体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运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去理解、感受德育内涵。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活动内容和德育渗透形式,如在博物馆和名胜古迹范围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就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引入德育话题,让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古代名人圣贤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去革命教育基地,为学生引入红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学习革命先烈身上所展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懂得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亲身体验,去了解现在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几代人艰苦的奋斗过程,从而引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我国新时代教育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发展,也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所学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认知,践行良好行为,增强语文学科育人效果。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育人意识,挖掘教材,获取丰富的德育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创设多样的活动,融入德育,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践行良好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孟宪勤.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N].各界导报,2022-10-20(3).

[2]杨靖东.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J].新课程,2022(37):238-2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