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融入STEM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实施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STEM教育;科学教育
正文
实施路径STEM教育理念是一个较为复杂但对教育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思想。它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体系不成熟,存在的问题较多,抑制了本身价值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要付出更多耐心、细心并投入大量精力,深入研究STEM教育内涵并抓住其本质,将其科学渗透到教育活动中,以此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STEM教育模式概述
STEM这一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政府提出来的,其来自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数学(Mathematics)四个单词的缩写,这也意味着STEM教育属于加强型的综合教育,注重对孩子德智体美多个方面能力的挖掘以及探索,是现阶段教育界极力推崇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STEM教育模式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应该注重突出教学趣味性,保证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这样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兴趣以及意识,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
二、现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融入STEM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涵盖科学精神、方法和知识教育,使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STEM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缺乏对儿童科学素养培养,究其根源,受传统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部分教师对STEM理念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不能有效整合STEM理念与科学教育,在教育目标的设计上存在偏差,不能充分发挥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价值,对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STEM教育理念倡导有逻辑、有组织的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强调制定的教学模式应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因此,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打破过去单一指导儿童科学教育的局面,基于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原则重新展开教学设计。然而,就当下幼儿科学教育情况来看,内容单一是STEM教育理念下暴露的一个突出问题。具体来说,很多幼儿园科学教育使用的是成品课程,还有的甚至由小学科学教育内容改编而来的,不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中缺乏真实的生活情境,很多都是僵硬、死板的集体教学活动。
(三)教师在教育中过度干预
STE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适当放手,让儿童自主完成各项目的融合。然而,就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情况来看,教师的干预存在过度的问题,甚至出现教师操作代替儿童动手。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双手、思想被束缚,或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是否顺利完成活动目标,当幼儿对于科学原理不能准确概括时,教师通常直接告知儿童答案,教师的过度干预让儿童失去了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的快乐。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融入STEM教育的核心价值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STEM教育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STEM教育旨在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对学科融合能力培养、知识的提升都有较大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当中融入STEM教育,跟上时代的潮流和步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幼儿的实际能力和综合发展的角度作为考量,为幼儿今后的科学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让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动手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锻炼。对此,教师需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设置较多的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并且逐渐培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终,幼儿能够形成对这世界较科学的认知,能够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正确、合理、科学的实践方法和手段。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融入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对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让幼儿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因此,STEM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有助于幼儿形成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究态度。所以,幼儿教师就可以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去自主发现和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记录、猜想和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这样幼儿就会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幼儿可以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内容,掌握科学问题的解决手段和技巧,逐渐培养幼儿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幼儿教师应充分彰显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可以作为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通过问题启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和探究,获得对相关科学问题的实质性理解,确保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科学活动《我喜欢的水果》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和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带一个水果,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去互相交流水果的外形特征,并且引导幼儿探究不同水果内部结构,品尝水果,总结对所研究水果完整的介绍。从而,幼儿通过体验和感悟,认识到更多的水果,增长幼儿的见识和生活经验。
(二)实现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
在幼儿这一阶段的科学教学,教师的引导对幼儿科学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实现与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幼儿能够时刻跟上教师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表现出巨大的耐心、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给予耐心的解答和细心地引导,提高科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教师需要融入STEM教育,让幼儿和教师之间产生更多的课堂互动。在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行积极地参与,融入幼儿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加顺利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学习氛围。在幼儿接纳教师作为其一份子和朋友之后,就能够更加放松地进行学习,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更加乐于寻求教师的帮助。
例如,水是大自然当中随处可见的物体,而且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接触到的物体,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设计教案。在正式开始科学教育之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教师可以和幼儿说:“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体,它有很多的作用,除了能够喝,能够滋养大地之外,还有什么样的用途,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就是:水真好玩。”在听到教师的这一番解释之后,不少幼儿的精神开始集中,想要积极地参与这一堂科学教育课中,看一看水到底还有哪些玩法。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发现水不只能够喝,而且还能够做溶解剂,溶解一些物质,幼儿可以在玩水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水的特性。但同时,教师也要和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先准备水管、水桶和空塑料瓶等物品。紧接着,教师对幼儿说:“今天让我们来一起玩水。”教师先请幼儿用水桶接一些水,倒入水箱中,充分感受水的重量,并询问幼儿感觉如何。幼儿表示,在用水桶提水倒入水箱的过程中,感受到水在水桶当中激荡,并且水桶当中的水的重量还不轻。紧接着,教师再让幼儿用水开展游戏,例如打水杖、喷水枪等,在开展喷水游戏时,教师可以这样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做简易的喷水玩具,一起来研究水的特性。”紧接着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纷纷在塑料牛奶瓶壁上扎出了小洞,并用瓶子喷水,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也积极参与并鼓励幼儿想办法使水喷得更远。在有了教师的互动和参与之后,不少幼儿能够更放心大胆地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幼儿最终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三)创新多元化教学内容
STEM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融合,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单一化教学内容的桎梏,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多元化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内容的融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幼儿的主体性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得到凸显,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例如,基于问题探究教学法或小组合作学习法展开主题活动。具体来说,STEM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将教学活动与现实中真实的情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交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引导幼儿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其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好实践活动中的引导和观察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秋季时,可以开展主题为“秋天的树叶”的实践活动,组织儿童去校园里收集形状不同的树叶,并且对每一片树叶的特点进行观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用问题对儿童进行引导:“认真观察校园里的这些树叶,看一看哪些树叶有着相同的形状,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哪些树叶有相同的颜色,并说一说颜色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儿童进行探寻、观察并展开收集工作,由于幼儿各方面能力薄弱,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收集树叶并探讨它们的形状、颜色等。在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儿童从自己收集的树叶中选择喜欢的树叶,并且用这些树叶做一些或可爱或精致的物品,如胸针、书签、拼贴画等装饰品等,这个过程也由儿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将其艺术天赋有效激发出来。又如,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周末、节假日或空闲时间组织儿童去展览现场观察各种类型的汽车模型,并且针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讲解。在幼儿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他们开展实践项目,比如尝试组装玩具车、拆卸玩具车等,还可以利用配件等制作一款特性不同的全新的汽车模型。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儿童不仅亲身体验了汽车模型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培养。
(四)以幼儿为主体的多元评价
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把握幼儿园幼儿的特性,在这个阶段,幼儿渴望自己每一步学习过程都得到他人的关注,得到教师的称赞。对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幼儿的评价,需要充分了解幼儿这一阶段的心理特性,以正面、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开展科学学习。除此之外,STEM教学还十分注重活动评价综合性质,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实施以幼儿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幼儿在科学教育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美好品质,在幼儿有进步或者表现出优良品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表扬。同时STEM教育还提倡幼儿进行小组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团体意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断培养集体意识,在评价的时候也需要将小组表现纳入参考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STEM新型教育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是教育模式变革的一次重要突破。将STEM教育模式应用到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之后,对幼儿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肯定,并且以原有的教育理念为踏板,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幼儿园孩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喜元,刘华.STEM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结合的探析[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05):18-21.
[2]巫文磊.让STEM教育理念走进幼儿园科学教育[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012):267.
[3]刘丽萍.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的实践路径分析[J].知识文库,2021(02):60
[4]杨燕.浅析幼儿园STEM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0:48-49.
[5]黄智明.基于STEM理念下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24):13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