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正文
引言: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小学各项课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各种教育目的,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把网络平台和教育环境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知识中,能够为小学生们提供多种的学习形式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与品质。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将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育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多维交流。目前,小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不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此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进行更多的重视。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和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在这样的沟通中,学生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外,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也要主动和同学们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情境对孩子们的思维与逻辑思维也有不同的影响。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将数学知识和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相混淆,通过互联网,同学可以实时获得大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既可以在同学中引发热烈的反响,又可以带给同学一种直观、真实的思维体验。在这样的实践环境下,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差异有更直观的认识,还可以对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准确的理解,并对其进行正确理解等多种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在讲完“混合运算”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同学们进行了“猴子登高”的比赛。在此比赛中,猴子们要爬10级台阶,爬到最高处的旗子,在每级台阶上都会有一个随机数字,用一个数字来计算,最终得分为24。本次竞赛因台阶数目较多,故其运算工作较多,且须运用圆括弧。当老师提问时,对答如流的同学给予嘉奖。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游戏中得到训练,从而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生的学习心态不佳
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持消极态度。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忽视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在完成一道题后,由于对题不熟,或是遇到题时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水平,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成绩,忽视其他方面,导致了学生厌学等现象。目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未能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班上没有完成作业,将会被惩罚。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上,这样的惩罚往往会导致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进而打击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对部分教师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批评与指责,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其基础知识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其失去信心与热情。
(二)对教科书的理解不够精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科书的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至关重要,而教科书的目标则是教科书的质量。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讲授时也是一知半解,课程的内容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存在一些误解:首先,教师通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智慧,必须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以达到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方法要新颖、合理,便于学习者的参与;例如:某一位同学在做整数除法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误差,这种误差就是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空间概念,运算能力,创新意识是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利用逻辑和抽象思维来展开思维,这样才能够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一)注重对数学思想的训练
在基础教育中,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自主的空间,把它当成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能让学生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独立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对课程知识的了解和综合理解能力。数学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感觉的思维模式。而数学思维指的是在生活中,与之有过较多的接触,并且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独立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品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科学的、严谨的思维风格,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融合,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对数学思维进行培养。
通过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吸收,使其在学科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意识,但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认识某些形状的物体时,小学生不能用直觉去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完成作业。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逐步地给孩子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几何图形,什么是组合。其次,对孩子进行图像和录像等形式的教育,使他们了解到几何的形态特点和几何的组成原则。最终,用实例和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老师可以把课前预习环节引入到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来预习有关的知识,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使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实验技能。通过以上的习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为以后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象征性思维
尽管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实施多媒体技术课程时,要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优化,使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老师要用各种方式,从多个方面展开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点上,可以在老师所组织的活动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网上交流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生活中最普通的数学知识,帮助其养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比如,在利用公式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工具,比如播放一些视频、图片等,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式中每一个符号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解析和判别,从而使问题得以解答。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自身的智慧。
(三)以探究式教学为重点,加强对实践的训练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并利用自己的独立思维,来找到并解决自己所需要的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具备了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科学实验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并与家长展开交流和互动。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大型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重视学生的群体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能力,探究学习的方法,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独立思维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经验与技能,形成合作交流与探究创新,形成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培养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对学生成功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实践,对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以自己的学习为依据,并要对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行积极的培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讲授《统计与概率》时,可以先放一段视频,再请同学们选择各种统计的目标,小组收集数据,最后画出图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都会逐项向学生展示并评估他们的表现,确保他们的授课质量。在此过程中,利用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算的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数学的全部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知识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上找到海量的资讯。网络上有多种形式的数学教材和有关的教育录像。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联系自身的教学,合理地引进和借用优秀的数学教育素材,充实和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导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时,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各种图像组成和应用,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立体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对现实中的数学的认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多媒体技术,更直观地向同学们展现对各种数学公式的推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数学公式和定理,提高同学们的记忆力,促进同学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创新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充满了机会,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挑战。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关键条件就是,老师本身要拥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要能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做出反应。在这一点上,学校也要配置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老师要经常参加教学培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老师们要拥有一定的教学智慧,来处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考虑到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会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设备故障、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注意力偏离等,老师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上进行创新,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老师们除了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之外,还应该提升自己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度的、完美的融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变得更有条理,老师们也要跟同行们进行沟通,他们可以利用参加公开课讲评、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接触到更多的教学例子,从而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老师们可以一直站在教育队伍的最前面,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构建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型。
结语:
所以,在基础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处于最好的学习状况,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使其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培.基于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小学电教,2020(11):19-20.
[2]王美玲.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11):1.
[3]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6) :47-48.
[4]廖燕萍.教育资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数学大世界(下旬) ,2019(03) :90.
[5]帅玲秀用信息技术助推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 101.
[6]吴增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有理数教学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20, 29(2): 53-57.
[7]范广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9(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