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公差测量技术》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职;公差测量技术;应用
正文
前言
“我们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教育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开拓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这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的一项重大指示,2019年,在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小学思政理论教师座谈会上,也曾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掘其它学科、教学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这些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课程思政已经不再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专有内容,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各类应用型专业也要迎来一个崭新的改革时代。
一、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问题
(一)课程思政引领效度低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在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和思政课教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在公差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对学生进行对公差测量技术等理论知识和技术点的教育,却很少在这门课程中渗透有关的思想教育,因此,尽管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都很好,但是他们的职业素养却很低,这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不利。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和指导效能较低,严重制约了公差测量技术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
(二)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积极性不高
在学生的发展进程中,教师是一名引导者,同时也是进行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教育者、活动组织者,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思政教育积极性,可以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既要注重对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知识传递,更要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不足,就会对公差测量技术课程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从目前的公差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有些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观念认识还不够,在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相关原理、方法和概念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培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育力度不够。
二、课程思政在《公差测量技术》中的应用与探索
(一)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在进行“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思考方式,建立起一种“课程设置”的教育理念,从而推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首先,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构建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公差测量技术”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实践“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针对当前“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现状,检讨课程教育的不足之处,并以“课程思政观”作为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将“课程思政观”与“公差测量技术”相融合,以充实和补充人文性教育的缺失,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掌握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模式,按照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内容,把思政教育的知识和内容融入到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出应用型和创造性的人才。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引领,在公差测量技术教学中具备一定的教育效度。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要确立公差测量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向,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培养,比如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以此作为目标,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同时,在“公差测量技术”的思政建设中,应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推动“公差测量技术”与“思政”的有效衔接,进而构建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它不但涵盖了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教育目标,更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包括在内。
(三)重视人文性教育
在开展公差测量技术课程的思政建设时,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过去的只注重专业课程的教育转变为突出专业课程的人文教育,并注重将人文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首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为导向,挖掘人文内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次解析。其次,在公差测量技术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韧性,进而提高其专业成长的能力。最后,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用自己所学来的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传统文化兼具文化性和教育性,将文化与公差测量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对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以文化为媒介,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推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
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是一门机械类课程,要注重课程思政的应用与实践,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促进学生专业与职业教育,从而提高公差测量技术的教学质量。在实施“公差测量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规律、课程教育性质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以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为基础,创设职业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这样不但可以学习专业化课程知识,还可以了解未来工作岗位发展模式,对自己进行调整、提升,使自己具备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化素养与能力,以此来凸显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价值。
综上所述,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深入挖掘专业思政教育资源,推动公差测量技术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生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0):3132.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上作贯穿教育教学个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1209.
[3]姜晨,陈立国,朱坚民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机械制造类课程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1):4851.
[4]丰竹丽,张福珍.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24):4243.
[5]林小茜.迈入5G时代的战略选择—以华为投资控股公司为例.价值工程[J].2020,(2):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