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与读写结合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荆志强① 王慧灵②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王司李小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贴近母语文化的源头,其思想和内涵深远,极具传承价值和意义。而“文言文”的本意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因此,从幼儿阶段我国就开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的启蒙。近年来,更是在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的经典篇目。该课题从读写结合的方式做好传承发扬,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

文言文;读写结合;语感和应用

正文


前言

随着对部编版教材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明显增加,可见国家要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的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但是文言文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高段的文言文教学却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的现象,对升入初中继续学习文言文并没有做到有效的支撑。

目前,对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不在少数,特别是湖南省长沙市金山桥学校语文教师左琦进行的《读写结合视域下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为我们打开了通过读写结合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思路。但是针对农村小学的研究几乎没有。本课题将围绕农村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开展研究,除部编版5、6年级的《自相矛盾》、《杨氏之子》、《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弈》、(倡议书)《两小儿辩日》的篇目,还选用了一些成语故事和经典名著《西游记》,旨在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突破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提升文化自信、人文素养。

 

 

 

 

 

 

 

 

 

 

 

 

 

 

一、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了切实摸清农村小学高段文言文现状,为下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我对我校及周边几个小学的5、6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测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对5、6年级的几个老师做了采访。

(一)教师层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对几个高段的语文老师问卷后,发现大家在教学时的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先读文解决字词疑难;再听音范读;接着自读几遍,开始逐句释义;最后解决课后问题,明确文章主旨。课下就是背诵全文和译文。整个过程有读和思,但是没有写的融入。

2、不愿尝试新手段

这种不愿尝试新方法,一是因为教师本人自小学习古文的方法和方式就是多读多思而少练,习惯难改;二是教师没有掌握新的教学手段,也就是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学生层面的问题

1、多思而少练

正因为教师教学的模式只重视多读多思,故而学生会有“思而不学则殆”的情况出现。更多引发了学生的胡思、惫思,久而久之则不愿思。故这里的“学”不只是听说,还有写的参与。实际表明写的过程就是思的过程,这种思的过程是动态的,有积极参与的,是有创造价值的,同时写和思之间是能互相促进的。

2、不会写

就调查的87%学生最大问题是不会写。平常的习作还是难事,更何况这种有巨大时空差距、理解都困难的古文。如何有梯度的降低难度?如何开展有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如何学以致用(写给家人、老师、同学,结合综合性学习)?突破学生不会写的难点,本课题进行了研究。

二、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课题组讨论

(一)文言文教学的相关课程标准的讨论

1、前言: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总目标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4、第三学段(5~6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以上是课题组对课程标准中和古文学习相关的要求和建议的梳理,之后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分别开展了相关的讨论。

研讨主题一:对课程标准相关的认识和研究思路讨论

荆志强: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其实除了教材上的这些古诗、文言文,还应该在课外给学生进行推荐一些优秀作品,比如和成语故事相关、历史典故相关的文言文《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还有古典经典名著《西游记》这样的书籍。因为目前五、六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了些文言文的朗读语感和学习的技巧等。

王慧灵:是的,但是农村小学学生普遍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觉得晦涩难懂。是不是可以举行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

荆志强:趣味性强的活动,我看不如让他们把学到的古文表达运用一下,比如用古语做节日问候,自编哲理文言文、叙事文言文。

王慧灵:可以是可以,用古语做节日问候还简单些,但是自编之类的难度是不是有点大?

荆志强:先从比较短的练起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最重要,至于能练成什么样子,一步一步走着看看。还有一个问题,纯古文的表达毕竟不符合现代语言模式,是不是读写结合还要以现代语言表达的方式为主?

王慧灵: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没见过的方式先吸引他们,之后,我们可以过渡到现代语言表达的读写结合。

研讨主题二: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讨论

荆志强:我教的是六年级学生,为了激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我组织了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阅读打卡活动,前期让学生自读,发现学生没有几个坚持的,后来我让他们每天通过喜马拉雅通过听书的方式听读,坚持的学生就比较多了,再后来,我让学生挑选听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小部分录制并分享班级群,参与的热情就更强烈了。

王慧灵:这个办法很好,在无声处就进行了语感的教育,而不是非指着所谓的知识要学生学。我是让我们五年级的学生从搜集成语故事开始的,比如《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守株待兔》,这些成语故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开始只是看谁搜集的多,学生也有热情,但是接下来就不知道如何推进了。

荆志强:我想着,可以先不让学生去读古文,而是读白话文的成语故事,再匹配着让学生读,降低难度是一,接着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个别语句做自己的设想。我在教学《自相矛盾》的时候,让学生改编成了剧本的模式,还让学生去演了演,这种应该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吧。

王慧灵:这当然算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让学生有参与的教学更应该提倡的呀。

三、读写结合在文言文教学中几个策略

(一)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多样读——增强语感

文言文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从短短的几行文字中叙事、议论或者抒情。但是要让学生感知这一特点,决不能跟小学的学生直接讲什么“倒装、虚指”,而是要在多样形式的读中去感悟。比如教学《自相矛盾》时,通过试读,范读,比较读,配乐读,师生搭配读等,提高学生读文言文的熟练度;还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要求学生听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后期加入学生课前自己讲述一段,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感。

2、学断句——明晰言意

虽文言文短,故事情节完备,表情达意隽永。所以可以从句子的断句朗读来抓。看古代人读书借摇头晃脑,说明句子也是有节奏和韵律的。有原因认为是在断句,其实断句也就在明意。比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断句就比较复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着句子猜测,伯牙为什么用破琴绝弦来谢知音?学生说出大意后,想象这句话会在哪里说出来?什么时候说出来?说出来的语气会怎样?然后自然就能正确断句了。

(二)——拉近文言文和学生的距离

文言文距离现在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较远的,从学以致用的观点出发,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把文言文融入学生生活的做法。

1、写祝福语

在传统文化最集中的过年氛围中,鼓励学生用文言的方式表达祝福。2021过新年时,学生根据祝福的对象,设计带有古风意味的祝福语。现采集几个分享一下:

祝福爷爷的:松鹤延年,佳节又至,新福满堂春!

祝福父母的:一年辛苦,思之亦甜,家庭和睦,更显年轻!

祝福老师的:惟愿吾师万事皆如意,贵体康泰,桃李再添芬芳!

祝福朋友的:虽不能共度佳节,然年已近,春已至,祝愿心想事成,你我友谊地久天长!

2、写送别语

六年级已将毕业,等待学生可能就是各奔东西,但是六年的朝夕相处,同学情谊不可谓不深。让学生折柳相送,在毕业留言册上留下文言表达的语句,是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现摘录几个:

兄之去,遥遥千万里,胡不昼夜思?惟愿此去扶摇而上似鹏程!

故人东辞郑州,六载芳华留于此,更有青春年华日,日日如朝阳。

3、编剧本

高段的几篇文言文中,很有几篇是可以编成剧本来演一演的。比如《两小儿辩日》、《自相矛盾》,在学完之后,进行剧本的改编,让学生活灵活现的演出来,对故事本身的含义认识就会更深刻。

《自相矛盾》剧本片段:

时间:上午

地点:楚国一条热闹的街道上

背景:即将和邻国发生战争

人物:卖矛和盾的人(称老板)、一个老人(称老人)、

 老人的儿子(称年轻人)、围观群众(4、5名)

道具:学生制作的矛和盾若干个、古代服饰

老板(大声叫卖):走一走看一看了,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迅速围拢过来很多人)

年轻人(急问):老板,你这武器怎么卖的呀?

老板(从摊位上拿起一把矛,得意洋洋的):先别说价钱,你们可知道我这矛是如何打造的呢?

老人(疑惑):怎么,你的矛还和别人的不一样吗?

老板(轻轻一瞥):那是自然,我这矛选用昆仑山寒铁,锻造了整整三天三夜,可谓削铁如泥,无物不破!

年轻人(惊异):这么厉害哦,那一定不便宜吧。

老板:那也不贵,只要三百文。

年轻人(吃惊):啊,这么贵,不要了。

老板(眼珠一转):贵有贵的价值呀,你想,在战场上没有你扎不破的盔甲盾牌,很容易取得战功,回来你就是百夫长,千夫长,甚至当个将军也不成问题。

年轻人(眼睛放光):真的吗?那我要一把。

老人(急忙伸手阻拦):我儿,不可,不可操之过急。

老板(眼珠又一转):也是,别急,别急,你再看看这面盾牌,他们是绝配呀!

......

孩子们在编写这篇文言文的剧本时,同时搜集了这篇文言文的出处和背景,利用剧本台词的方式丰富了人物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进行了二次想象,并进行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演一演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喜欢上文言文的绝佳机会。同样适合改编成剧本的还有《两小儿辩日》。

4、写倡议书

学习文言文一方面是感受文言文的表达,同时也是在吸收优秀的文化,受到精神的影响。这方面选编的文言文《少年中国说》、《读书有三到》和《学弈》就非常适合改写成倡议书的形式。

例如《少年中国说》,“同学们,先辈梁启超先生已经唤醒了我们,做中国的少年吧,如喷薄的红日,照耀松林、照耀江河;如腾飞的娇龙,遨游宇宙、恣意人生;如出鞘的宝剑,万般磨砺,光芒四射。青春筑就无悔,共建少年的中国,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我们一起努力!”

再如《学弈》,“我们一起学习,可是为什么大家学习的结果却有不同?这跟《学弈》中情形多么相似啊!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学习态度的不同啊!课堂上的40分钟多么宝贵,如果不专心致志,老师讲的马上就听不懂,听不懂的课堂多么痛苦呀,所以,我在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拒绝小动作,拒绝思想开小差,身心回到课堂上,努力朝着新目标前行!”

结合文言文中内容的这种改写有创新性,同时在写完倡议书后,有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念给大家听,还有的在全校学生的集会上进行了演讲,学生参与了,活动了,印象深刻了,优秀的文化精神印在心里就会深一点,优秀的品质就会扎下根,健康地成长也就随之而来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中读是基础,读得有趣味,读得有梯度,再采用多种写的方式方法拉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距离,这样的读写结合,必定会让学生在学习后有深刻的认识和思想的启蒙,也能让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参考文献

1]左琦.读写结合视域下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评论. 2021,(04)

2]杨祎.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J].  小学语文. 2019(11)

3]江慧,沈燕. 引“小古文”之泉,活“语文课程”之池[J].  华夏教师. 2017(18)

4]高丽鹏. 读写结合,轻叩小古文学习之门[J]. 教育视界. 2019(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