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程 有效教学 实践研究
正文
前言
高中物理是高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目,当前很多高中物理课程都存在着以应试为目标、以高分数为目标的问题,着重于传授应试技能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受到限制,课堂体验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与新的教学目标相背离[1]。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相关能力,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入手,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
为了促进物理等基础学科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融合和渗透,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物理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价值,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增加了部分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概念和相关原理。与此同时,采取了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材编写方式,图文并茂,丰富生动,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教材内容。此外,对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也有所重视,针对他们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增设了可选择的知识板块 。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对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有明确认识[2]。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物理学习,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不能感受到探究与讨论的乐趣。因而,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变学生的上述状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感受到物理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
二 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物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物理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业表现,忽略了对学生的物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在习题的讲解中,也多强调答题模板;此外,表现好的学生更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平衡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很多老师将教材知识当作教学的重心,忽略了对物理思维和方法的总结,使得学生在遇到变式题时不能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物理课堂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中心,不能充分地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而且缺少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只会去听、去记忆理论知识或公式,忽略了对物理的本质的探索。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一根本需求。比如,在新课导入中,学生倾向于老师采用实验、物理情境等方法进行新课的导入,但老师们仍然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压抑、枯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课堂缺乏实验教学方式。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将教材的传授摆在第一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过于狭窄。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物理在生产技术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物理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理科学科[4]。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很少进行,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提高。
(四)教学忽略了与生活的联系。高中物理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对生活现象,然而有些老师却过于重视教材的教学,忽视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像在架设一座空中楼阁,丧失了其教学的真谛。另一方面,高中物理老师所选择的教学素材往往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脱离,不但不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使他们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模糊的认识,学生们没有机会去实践,也没有能力去实践,所以他们只会学不会用,这就给他们以后的学习埋下了隐患。
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实现策略
(一)精心组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检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的关系,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水平和最近的成绩。教学方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了解教育理念的合理性和便于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问题的设定,都能清晰的梳理出知识的脉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整门课程。了解和说明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在教师设计“磁场”教学时,教师会先对课本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对磁铁、罗盘、正弦、星体及其它磁力现象的基本知识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对事物间的一般关系的理解,并预先为将来的物理学打下一个很好的框架。在教室里,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物理解地球磁场、太阳磁场和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宇宙中的黑洞、极光等等。这种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最终通过观察、假定、推理、归纳、分析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总结。
(二)利用先进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
在一堂课之中,最重要的便是课堂的是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领到物理的世界,并在无形之中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内驱力。这样,教师再进行任何的教学工作都能够进行得更为顺利。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将其中的精髓部分进行拆解和分析,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出创设出一个多元化的课堂环境,给予学生多个层次的感官良性刺激,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拥有更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师在讲授万有引力相关课程的时候便可以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由于航天技术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较为遥远的,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此项知识的时候经常抱有一知半解的态度,无法透过机械化的文字领略到实际的知识内涵。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将航天技术的视频资料展现出来,并将天体运动的动态三维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视觉上对航天技术拥有初步的印象。不仅如此,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之下,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航天知识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随后,教师再进行任何一项知识点的阐述时,学生都会抱有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的教学效率便能够因此变得更高,学生也可以在这种饱满的学习热情之下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班级内部便会形成一股隐形的学习凝聚力,使整体的学习实力都会因此得到明显强化。
(三)运用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主要分为学生群体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及教学要求分层。鉴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强逻辑性、高概括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掌握新知识点时吸收理解的速度差异就会非常明显,因此分层化教学设计尤其重要[6]。首先,要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得以发散思维、拔高训练,中等生得以稳固所学、适当提高,学困生尽己之力、夯实基础,为后续教学目标的分层做铺垫。就教学目标而言,对物理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以拔高训练为主导,精练基础性知识练习;对中等生应以难度适中的教学为主,适当选取拓展思维型练习;对学困生则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不断反复,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点的印象。就教学内容而言,启示基础好的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超前学习新知识,课后还可给基础较差的学生答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师讲解的内容即可,课后教师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加以辅导。
(四)创设多元化的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高考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是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取得较高分数的基础。有一部分实验和现实生活相关,有一部分还是比较抽象难懂。对于同日常生活现象非常相近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课堂演示实验来讲解物理相关的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来直观地解释物理相关理论,可以充分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例如 :生活中包括毛衣上的静电以及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等都与物理知识有关,但是在较好生活条件下的高中学生对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了解、不熟悉,物理教师要想办法使得学生转变消极思想,并主动地学习总结物理知识。例如 :当在教学有关磁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的有关磁场的应用以及现象,并且通过列举一些熟悉的现象以及例子来进行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实验,利用磁铁堆硬币积木,教师可以在桌子的下方事先放上一块磁铁,接着再让学生在桌子上方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这样处理,物理课堂教学增强了实用性和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另外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 :磁场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人在休息的时候是头朝南北好还是东西好?让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进一步得到开发,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完善与开发。
(五)利用思维导图
物理学科知识涉及到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系统性,每个单元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是较为繁重的,很容易在学习一项新的知识时便将以前接触过的知识点全部遗漏,待到进行期末总复习的时候,学生无法将整个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点在脑海之中建立成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在进行相关考试的时候也不能快速寻找到恰当的解题步骤,甚至会出现物理公式混用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即便进行了大量的学科题目练习但还是无法取得令自己的满意的成绩。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物理学习之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混乱的学习思路。比如,教师在讲授力学知识的时候便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将重力、弹力等几种力的类型在黑板上书写下来,将各自的概念以及运用到的公式写在后面,并利用线段将这几个项目进行连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复习课程的时候便不用反复翻阅课本,仅将导图之中的内容熟记下来便掌握了教材之中的全部精华。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教师要根据新的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教学并非只是一句空话,高中物理教师将其充分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均体现出“有效”,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岱.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3:874-877.
[2]张继萍,高丽丽.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4):197-199.
[3]侯中兵,夏中利.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出版者不详],2021:542-545.
[4]于颖.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4):44-45.
[5]刘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3):159-160.
[6]赵巍.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