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优化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心逐步向“读”和“写”倾斜。在阅读环节中,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的阅读量下,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感觉和经验。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能再维持原来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并与阅读教学内容相结合,建立一个更加开放与自由的课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从单纯的看成绩和分数,变成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随着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他们在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语文学习成绩。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只依靠老师的讲解,而没有独立的探索与学习,就很难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思想也会比较局限。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能力后,在学习知识时,就会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
3.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师生角色互换
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展开的一种互动与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在与课本的“沟通”中获得知识,从而在思考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更好的审美观,从而达到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4.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培养全面素质
利用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会变得更强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浓厚,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日益增加的学习任务和精神上的压力。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建立起自主的学习意识,自我思考要比外部推动更直接,因此,由主观能动性的带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促进教师思维转变,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指导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将阅读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堂中,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改变,尽管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深化,但很多老师在教学思路上仍然比较固化,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借助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责任心和教学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进而做到会教、善教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独立阅读
在教学体制不断变革的今天,老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育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让学生本体独立感受文章内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不相同,所以他们对文章的情绪体悟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阅读体验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利用独立阅读来完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够让学生从各个层次上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情感经历。
例如,在《金色的鱼钩》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阅读,由于学生的性格,兴趣,所处的环境和经验的差异,他们会有许多不同的阅读体验。有些同学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有些学生会体验到激动人心的战友情;有些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中的一些描写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独立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调动小学生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始终是小学生积极自主阅读的推动因素。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强,特别是对于新鲜刺激的事物。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首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剖析。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适当地调节他们的学习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老师在教学《猴王出世》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这个课文的内容生动地向学生们讲述,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正确地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主展开阅读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与主题。最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故事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3.利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的内容,并且在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自制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对课文人物、情节以及中心思想的把握存在缺失,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以课文为材料,为学生创编一个角色扮演式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扮演式情境,进行肢体语言动作的模仿或者对话,在生动趣味的扮演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实感知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扮演式情境实施与学生学习的喜闻乐见心理相吻合,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发挥到最大,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将扮演式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地考虑进去。比如,在讲授《父爱之舟》时,课文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常人眼中,母亲是水一样的温柔,父亲是山岳一样的沉甸,但吴冠中对父亲的回忆,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文章并不以文字出众著称,却以情感取胜,平淡的话语中,蕴藏着浓浓的父子情谊,细细品味,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令人动容。它的教学难点,就是要在学生的形象化阅读思维上,让学生对散文艺术化语言的表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深入地体会到这种语言背后的思想内涵。例如:在第一课时上,让学生初步建立起阅读框架,掌握原文大意。之后,在进行第二课时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角色情境活动,讲一讲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故事,并模仿下父亲对自己关心的肢体语言动作。这样,通过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化的角度上,利用学生已知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将会提高自己对父亲之间关系认识,进而对课文所描述的情感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化理解,从而也将成功地引领学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知识。
4.利用微课,开展拓展教学
微课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它以其短小精悍、一个知识点的精细化讲解、3之8分钟的深度讲解等特点,得到了一线语文老师的肯定和使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它当成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微课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老师在教学《忆读书》的时候,该课文安排两个课时,鼓励学生去寻找自主阅读的乐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课下展开一个拓展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阅读的乐趣之中。当学生从理论上意识到了读好书的重要性,并且对课文要义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的教学重点就放在了如何将课文的内涵内化到学生的行为逻辑上。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为学生们剪辑一些经典的电影片段,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比如《三国演义》,它的全称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描述了魏,蜀,吴三国的纷争,最后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反映出三国时期各种社会斗争和矛盾的变化,并总结出这个时期的巨大历史变迁,塑造出一批三国时期的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在这种方式下,在微课资源的整合与扩充中,将取代板书的教学时间,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扩展课文的内涵。
5.读写结合,激活学生语文学习思维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阅读和写作就是在语文学习中相辅相成的学习内容,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读写结合”的指导,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让写作成为阅读的一种延伸与外在的综合性体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创作积累材料,有效地激活其语文阅读思路,助力其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老师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准备一本阅读心得笔记本,在本子上面,学生可以摘抄从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好的词句、段落,然后书写自己阅读所得到的阅读感悟、所产生的阅读感想,记录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遇到的问题,记录一切通过阅读想要记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或续写。
6.阅读计划要做好
老师要知道好的阅读计划,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能为短期,也可以是长期。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水浒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书的章节把阅读计划做好。例如,学生可以每天都读一章,那么这个阅读计划,一个多月甚至两个多月就能完成。而做读书项目阅读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督促自己,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以前的阅读经历进行回顾
7.基于文本主线,创设阅读情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情境创造和师生互动相融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和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融入情境,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对教材文的理解变得更加清晰,让他们牢牢地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情感主旨,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流,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几年的小学生涯中,哪一课是你最难忘的?是哪位老师教的,为什么难忘?”许多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说完自己最令人难忘的一课后,老师再顺势导入本节课,让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学习有所了解。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互动中对当时的情境有所认识了解,然后在引导学生,让他们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在情感转变的认识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有效地拉近和课文的距离,并由此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情感,促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阶段,因此,各个方面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教师主动地为学生找出适合自身的阅读方式,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与阅读成为挚友。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刘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4.
[2]李红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增效减负的策略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70.
[3]雷惠芳.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24.
[4]梁爱宜.课内翻转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04):40-43.
[5]吴燕.重在指導,巧在授法——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优化设计[J].才智,2019(05):110.
[6]诸炜.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名师在线,2019(13):42-43.
[7]王爱霞.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3(0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