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烈波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中学 邮编:554108

摘要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理论知识都比较深奥,如果老师们只是简单地采用理论性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慢慢地影响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且还会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地降低。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根本,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教材中的核心知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逐步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这样才能确保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老师要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一些概念容易混淆等问题上取得突破,让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他们的智能进行开发,并培养他们能够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初中化学;问题;对策

正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项表现进行关注,当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要做好有效的引导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一种完善的化学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心理得到改变,从而将初中化学兴趣激发教学方法应用的价值体现出来。学生的化学素养与兴趣的激发息息相关,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学中,老师们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却没有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这就造成了课堂上的效率越来越低,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老师们要把激发兴趣作为首要的出发点,有条不紊地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影响初中化学课堂实效的几个因素

(一)缺少引入环节,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化学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所以化学教师会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广泛的记忆,并对化学现象进行认识,力图提升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化学成绩。这就导致了化学课堂中的“真知识性”特征十分突出,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更糟糕的是,许多中学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缺乏课堂引入,造成了课堂气氛压抑,“一言堂”的局面,以及学生的消极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兴趣,这对提高他们的化学水平是不利的。

(二)对教学设备的利用情况不佳,实验的可操作性较差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在课程中强调实验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校的化学教学设备缺乏,或是过于陈旧,造成了在课堂上,老师们不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对实验进行严格的指导,或是实验的效果不佳,学生们也不能在课堂上观察到有效的化学实验现象。除此之外,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关的化学实验操作和化学实验流程还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这就造成了化学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充分体现出化学教学的实验性。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许多教学中,人们对化学的实验性缺乏足够的理解,把化学看作一门偏“文科”的课程,并不要求学生对实验有太多的理解,只要记住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就可以了。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它不能让学生对有关的化学现象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就造成了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创新化学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一)降低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压力

化学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知识更容易让学生去理解,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因此,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聆听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将多媒体技术、实验道具等方法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用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给他们进行讲解,让他们不会有太强烈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觉得化学学科并不难学。同时,它也符合目前“双减”政策的需要,有助于教师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克服学生对数学的畏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愉快、学习愉快的目的。

(二)提高课业效益,使学生课余时间自由

现在的学习压力太大了,许多学生都带着镜、背负着沉重的书包,甚至连周末都要去上补习班,当然,大街上到处都是各种补习班的告示,这些补习班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在这种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都会抢着给自己的孩子报补习班,花了一大笔钱,也浪费了学生们玩游戏的时间。然而,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械,他们之所以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因为他们害怕学生没有学会。因此,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上时间里,能够学到该学的东西,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己的时间。

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以化学实验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经常会对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在中学化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特点,注重实验教学,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我们要把每个示范实验都做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绪,营造一种积极思考的气氛,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了。比如,我们在学习氧的识别时,不先教我们识别氧的方法,而是把一根带着火的木,放入两个气体收集瓶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来归纳识别氧的方法。又比如,在讲述金属和酸的反应过程中,用锌、镁、铁三种金属和稀硫酸进行反应,让学生去观察这种现象有何区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为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奠定了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的实验,当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时候,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引导,将纯粹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知识的快乐,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并要及时地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式,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2.加大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的听讲时间较长,往往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多样的课外生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处于一个活跃好动的阶段,他们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添加一些短时间的课外实验。例如,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型的实验,也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些改良性的创新活动。例如,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许多知识都需要实验的帮助,通过家庭小实验,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既可以巩固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比如,在知道了石墨可以作为润滑的特性后,他就可以在老式门锁上撒上铅笔粉,来开启锁头;在学习了木炭的吸附作用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除臭宝”等,让他们把化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3.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提高和优化学生的化学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重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初中化学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为基础,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比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空气有哪些用途”进行分析,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生活的体验,进行抢答,也可以利用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形成具体化的结论等。当然,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也可以把一些比较简单的示范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生活中的化学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构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流程,积极有效地开展演示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应灵活地加大实验的比例。

4.在探究性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的时候,可以利用化学的实验特性,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不断地塑造其科学思维,并促使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等形式,塑造合作精神,从而为其未来的社会参与提供精神保障。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可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的自由,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一些实践应用的现象和方式,让学生们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对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持续地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塑造。

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多种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化学概念、化学术语、化学术语等都要靠记忆,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科学记忆方法。如先清晰后模糊记忆法,编造记忆口诀,特点记忆法。比如催化剂,就是根据“第一个变化”和“第二个不变”的特点来记忆的。其次就是如何通过实验来认识问题。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特别是在与物质性质相关的教学教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认识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识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另一种方法是类比。化学概念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比较显著的关系,那就是它们的意义或相近或相反。例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溶解和结晶等,这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概念。再如,分子和原子,原子和元素,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它们都具有类似的含义。在学习化学概念的时候,要注意分组、结对,并对它们进行归类对比,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各对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弄清楚。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主要有粉笔,黑板,实验仪器,药物等。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使用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可以让学习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信息网络不仅可以快速地提供各种内容的信息,还可以提供图形、声音、语音等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从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民主化、个性化成为可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教学情况为依据,综合信息网络,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对于某些化学实验,比如布朗运动,钢铁生锈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打破化学实验的时空限制,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比如放大或缩小实验内容,加快或减慢实验进程等等,将化学实验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利用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并观察到一些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学科的本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结语:总结来说,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对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的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化学课堂上,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改变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积极探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立起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使化学课堂的学科育人功能得以体现,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琼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5):112.

[2] 杨新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4):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