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冰兰

江西省吉水县金滩学校 331608

摘要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的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书面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语文课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表达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在新课改之后,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表达素材,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性格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发展的早期,学生的性格对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性格是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下形成的,因此,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良好性格的养成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够将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起来,那么学生在未来将很难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还没有定型,他们还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逐渐地完善自己的性格,并养成良好的性格,进而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与人交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品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勇敢面对。相反,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在与他人沟通时会表现出胆怯和不自信,不敢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有时甚至会逃避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和抗挫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积极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逐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学生缺乏信心

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重视,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大部分都是不会说话的,因此也就无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因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在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培养,这就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自己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教学成果。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愿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得学生缺乏信心。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过于单一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或者是进行口头表达,这些都是一种非常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总是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层面,并且教师往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只局限于口头表达上,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场景锻炼。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会阻碍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缺乏表达自信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不会主动地进行讲解,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缺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害怕说错话,也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都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都比较缺乏,这些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由出版社统一编写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这样也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时间和精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创设一些语言表达活动,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段关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演讲,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演讲。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即兴演讲。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相互评价彼此的演讲水平,并对其中优秀的演讲者给予奖励。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进步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展开的,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将文章主题与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结合,在表达时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好文章的重点,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对一些语言不能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例如,在朗读课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火烧云的形态、颜色等变化进行朗读;当学习到“它们变成了红色”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火烧云颜色变化进行朗读;当学习到“它们变成了紫色”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火烧云形状变化进行朗读;当学习到“它们变成了黄色”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火烧云形状变化进行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反复读课文和在课文中插入录音等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

4.注重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口语训练来实现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口语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座宝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自己对圆明园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圆明园中“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特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自己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通过设计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和引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另外,在口语表达训练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表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与自身的想象力进行结合,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思考,并将自己所想的内容与语言组织结合起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语句开始,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想的内容进行表达,然后再对其进行扩充。

例如,教师在讲解《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时,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书中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讨论内容表达出来,并将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锻炼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又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6.注重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书面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比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图书馆中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如“小学生课外阅读”“小学生美文欣赏”等,让学生通过这些途径进行自主学习。

结语

新课改之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春玲.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2013 (4):55-56.

[2]余小萍,蒋春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 (01):29-33.

[3]王艳着,孙艳梅.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装备,2015 (16):39-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