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阅读量
正文
前言 :阅读是让学生认知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好方法,一个不爱阅读的人,那他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会有困难,不光是数学、语文受影响,其他的所有科目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喜欢阅读。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阅读,如何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呢?
正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这给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呈现适应新课标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都成为语文老师研究的问题。
从各种资料中提取总结出,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捷径,没有用大量时间积累阅读量是不可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经提出“阅读饥饿期”的说法。朱永新认为,孩子对阅读的饥饿感形成在13岁之前,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时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在阅读中技巧的形成。在13岁以前的阅读积累,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人生以后的历程,是前面13年所阅读积累的知识的展开。
丰富的阅读量可以让学生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独有的、稳定的、强大的发展力。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考试考了多少分而是阅读量有多少,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基础,加大阅读量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阅读的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阅读是让学生认知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好方法,一个不爱阅读的人,那他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会有困难,不光是数学、语文受影响,其他的所有科目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喜欢阅读。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阅读,如何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呢?
首先,阅读的“量”比“质”重要,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阅读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就是记忆力与理解力。就好像锻炼时必须反复提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阅读量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的技能。因此,在小学时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在这是悄然生长,为今后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鼓励初学阅读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大量阅读,不必过于计较这是孩子在读什么。让孩子去挑选总结喜欢的书,这样孩子会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便水到渠成了。
现今小学是基础教育,就像农村建房子需要坚实地基一样,孩子的学习也要从基础教育时抓起,才能逐步向上,循序渐进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学科,学生能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直被重视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学生阅读的量的增加,学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当他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将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素材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加上丰富内容、美化语言,就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等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不要单纯为了阅读去阅读,这时不能再只是为了增加阅读量,而是要增加有质量的阅读。阅读是慢慢积累的过程,通过由量到志的转变,不断增加优质的阅读积累,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认知不断丰富起来。
在学生到高年级,教师教育学生如何阅读一篇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先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去阅读与作者有关的文章与书籍,研究作者的写作背景、人格与人品、写作的特点......然后再次阅读文章,仔细研究作品的谋篇布局,欣赏文章中的文字运用,试着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去反复研读,在文章的精华部分做文字批注,品读完以后耐心书写读后感等等。好的阅读与习惯,对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预习的时候,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当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时,学生就会主动去增加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后,就可以在大量的阅读中领略到各种民族风情,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差别,并在阅读中感悟到由古至今、由中至外的文化,体会到不同笔者的选词用句的方式。
随着阅读量的逐年增加,学生的眼界也会越来越广阔,随着积累的素材增多,学生的语言表达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时的技巧自然也越来越多。丰富的阅读量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
学生的聪明才智就如同一棵种子一般,需要充分的条件才可以生根发芽成长,阅读量无疑是必要的条件。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就没有时间用来大量读书阅读,而这如同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未来而言是大量的时间浪费和成长的巨大损失。
小学阶段需要让学生从容一些,不过分追求分数的高低。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聪明、让人喜欢,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自己的人生中领悟到人生除了努力读书,还有很多的可能性。他们开始意识到不能用固定的模子去复刻孩子,应该从孩子的本真出发,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现金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人,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老师和家长为了学生的长期和持续发展,请把心思放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做到事半功倍,让学生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终生受益。
阅读让使我们都变成更好的自己。“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阅读的过程不单是一次知识摄取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和滋润的过程。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让他们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润,受益终身。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在气质上,在谈吐上,也许还显露在生活在生活和文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不必抱着功利心目去阅读,时间久了,气质也能发生改变。读书不能给学生的物质生活太大的改变,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成长自我。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学生读过的书,已经藏在了他的灵魂里。
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阅读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通过阅读,可帮助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阅读可以开拓思维、助力智力发展,提升理解能力。喜欢阅读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更强,丰富的语言能力会帮助他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相比来说,不常阅读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书中的世界广阔无限、充满可能性,不论现实世界如何枯燥乏味,爱阅读的学生却能理想远大、梦想无穷、创意无限。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他们接触各种文章内容,通过思考书中人物的言语、行为,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升。不爱读书的学生,语言能力相对较差,表达能力有限。阅读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勇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吸收不同的思维,在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跳出束缚思维。探索未知知识的勇气,可以让学生的人生变得不同,从阅读中领略平常见不到的风景。多读书能让学生不畏惧自己的渺小,坚定自信地做自己,对一切事物心怀敬畏,学会接物待人,运用智慧克服遇到的困难。一本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喜爱阅读的学生,言谈举止中总会有一种气质,是金钱也买不到的气质,并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是给学生智慧仓库里增添财富;阅读教学中的任何训练都能开发学生智力。可是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遍存在课外阅读管理、引导滞后的情况。作为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致力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可以简化课堂内的教学,精简课堂教学课时,引入课文相关的文学资料。很多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困难,但在部分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是老师的满堂问,加上学生的满堂答,很多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弄明白的问题,老师也还是去花大量时间讲解。甚至老师把课文的教学处理得比较复杂,总想挖掘课文中所有可能挖掘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也给课内自主阅读带来了时间上的阻碍。
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的时间,老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掌握的课文,用来简化语文课堂教学。选择学生最难掌握的语文训练点进行精细教学,这样就可以节约课时,在保证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节约课时来进行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如神话课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听过的、看过的、读过的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就激发孩子对神话的阅读兴趣,老师再给学生讲一讲或看一看部分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远古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让学生阅读西方开天辟地的故事,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各个方面围绕课文,选择合适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进课堂,做到教师有指导、师生有交流、学生有反馈。
其次,基于课文的特点,挑选课外阅读,帮助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课本中的部分课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语文老师也是难以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针对这样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以挑选课文相关资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用主题相同却丰富多样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主题,深化主旨。
再有,运用课内教学为点,课外阅读为面,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师应将引导学生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必要步骤,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认知的发展、识字量的增多,不仅具备了自主阅读课外书的条件,而且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师结合课内文章推荐课外阅读方向,以点带面,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永远都倒不满水的玻璃杯,书是永远都读不完的,学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读同一本书,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的人生阅读旅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受到更多教师和家长的关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有这么一句古话:“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小学语文阅读如果想单纯的依靠课内或者课外阅读是不行的,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从自身出发,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如果想翱翔于九天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从实践出发,不断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发展,在课堂外也不断获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通过阅读教学致力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甘肃教育,2023,(第9期):99-102.
[2]于彬.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园,2022,(第31期):34-36.
[3]郭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第20期):15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