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珊

铅山县第二幼儿园334500

摘要

幼儿期是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必须采取一种科学的方法,采取一种完备的方法来指导幼儿,并加以培育。本文从创造良好的环境、丰富教学模式、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以及健全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了综合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正文


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已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重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老师们不但要与基础教学目标相联系,展开对其进行科学化、完善化的教育模式设计,而且要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综合分析,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性的引导模式,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创设良好的环境,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物质环境创设

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为依据,除了要利用科学、健全的教学方法和引导策略,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之外,还需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对幼儿的综合设计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幼儿园基本环境的构建给予足够的关注,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可以利用幼儿园教室的墙壁装饰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的布置工作中,使用与自然有关的元素,将花草树木等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造过程中,通过粘贴画等方式来布置墙体。这样一种情境创造方式,既能提高幼儿的感觉,又能加强幼儿的美学意识。所以,与材料环境的创造相结合,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强化思想文化建设

在创建幼儿园良好环境的过程中,物质环境的建设是其基本内容,而精神环境的建设是其扩展,是提高其创建成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的老师应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不断地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以达到孩子们心灵环境建设的目的。比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游戏,增加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使幼儿在宽松平等且相互尊重的精神环境中,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幼儿的心灵环境建设工作,是提高幼儿环境营造的整体成效,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基础

二、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趣味游戏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的,老师们应该注重在教学方式上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以及指导策略上的多样性,并与幼儿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的特征像联系,为幼儿们提供有趣的教学计划,使他们能够在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幼儿园老师可以运用趣味游戏教学模式来指导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主动地参加到游戏当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经历中,最终实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幼儿园,一些幼儿因骤然远离双亲,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分离焦虑。为此,幼儿老师可以为他们设计“雨滴变奏曲”的趣味小游戏,通过搓手、吹气、拍手掌等方法来模拟风声、雨声。这一游戏既能帮助幼儿释放压抑的情绪,又能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还能让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幼儿园的有趣,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运用情景生成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时候,幼儿教师能够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运用生活情景教学模式,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和探索,进而推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可以将其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

比如,老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家庭生活的情景,让他们自己扮演角色,让他们扮演的是家长和小孩,并配合好与角色身份相匹配的服饰、道具等,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代入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环境之中。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情景设定成长者的生日、后辈对长者的祝愿等。在此期间,扮演家长和扮演小孩的幼童,都会给扮演长者的老师们带来祝福,举止彬彬有礼,将对长者的祝愿完全传达出来。这种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情景中进行表演,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让孩子们在情景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从而推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要想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幼儿教师可以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相结合,对幼儿展开指导,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灵活性,让幼儿在多元学习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比如,有些幼儿在面对他人时,会感到紧张、没有信心、害怕被他人取笑等。幼儿的焦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在幼儿早期,老师应该对幼儿的焦虑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注。针对这一点,老师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例如:举办一些演出,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他们的伙伴们面前展现他们自己,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举办一些小型比赛,对每位孩子进行一些小小的奖赏,让孩子知道“参加比赛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人人都是最好的”。通过以上这些实践活动,老师们可以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得到长期的发展

三、设计多元的教育内容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与课堂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以从基本教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在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这种方式既能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又能使其具有科学性,还能有效地充实并完善基本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学习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比如,有些孩子会表现出胆小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一项名为“我勇敢说”的心理健康言语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比如一些孩子向他们的家长说:“爸妈总是争吵,争吵让我感到恐惧。”与教学相结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幼儿加强心理构建,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因素

美术课程教学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引入到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充实和完善,从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以幼儿园“向日葵”美术课为实例,其主要内容是指导幼儿运用点、线来表达太阳花的本质特点,从而促进幼儿在画画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与向日葵的特征像联系,去感受它的精神,进而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向日葵积极向上的态度,达到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此外,在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以拓展化的教学元素为中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内容对幼儿的正面影响,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要素与美术教学过程相融合,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从而更好地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心理健康因素融入到科学的教学中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趣味实验等方式,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提高,使幼儿在探索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对科学的学习有更强烈的兴趣,为他们以后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融入到幼儿科学的课程教学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充实和充实科学的教学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热情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从而延长了科学的教学时间,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就拿幼儿园的“沉浮”课堂教学来说吧,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指导孩子们在实验中去发现沉浮的现象,鼓励孩子们用协作等实验的形式去尝试各种让物品下沉和漂浮的方法,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协作的能力。然而,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因为孩子们的年龄太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弱,而且他们的想法也不尽相同,他们会产生一些冲突,从而影响试验的效果,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试验失败。所以,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在进行一个好的实验过程中,要创造出一个放松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团结的威力,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产生一种相互帮助的感觉,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从而推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在科学的教学中加入了心理健康的因素,能够让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得到充实,让孩子们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四、完善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个人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

在制定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注重建立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健全,从而掌握幼儿的基础状况。通过档案的数据,可以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有助于教师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引导策略,并根据幼儿的基本身体和精神发展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强化幼儿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比如,幼儿教师可以以幼儿的基本情况与信息为基础,建立健康档案,对幼儿的姓名、出生日期以及身心发展情况等进行记录,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模式相结合,推进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让父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将幼儿在家中的基本情况纳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中。构建一份完整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可以有效地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文件时,应与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相配合,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改进。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得到科学、全面的评价,老师们可以将对话法与观察法相结合,来指导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使用交谈法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来了解幼儿的实际心理发展特征,并通过其具体的回答来全面把握其身心发展,为以后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展开综合检测和评价,对幼儿在自然条件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达、语言表达及行为表现等展开全方位的观察,进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展开探索。幼儿教师能够对在自主游戏或合作游戏中的幼儿展开仔细观察,并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与交流能力为依据,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比如,社会能力较差的幼儿,往往在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也不能以积极的态度与其他伙伴进行交流,这就是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关注和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中的重要因素。

改进全面的师资培训评价计划

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时候,老师要对评价和总结方案进行改进,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的特征,运用一种科学的评价方式。同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比如,在设计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独立建立一个教师评价栏,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以幼儿的基本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幼儿的变化有一个清晰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教育策略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时,要坚持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老师要对幼儿展开适当、全面综合评价,既要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其整体提高,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璇,赵静,赵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 (07): 22-25.

[2]何兰兰,谢华.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21, 10 (04):49-51.

[3]朱慧.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 .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11): 156-157.

[4]刘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 (05): 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