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婷婷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中心学校 (云南 红河) 661202

摘要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其演变与发展和先祖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密不可分,标记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识字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汉字学习品位,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汉字形态的演变情况,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教师需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成长规律、认知水平等,并由此入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策略

正文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传统文字的认识不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相似汉字容易混记,学生在汉字默写过程中经常出错,逐渐会丧失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字的兴趣,教师需格外重视学习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开展多样化的识字教学,结合有趣的故事,联系日常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增加识字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最大限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度较低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对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很难长时间对同一事物保持兴趣和热情,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约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监督。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识字习惯自然也尚未形成,他们缺乏主动识字的意识和动力。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在课上集中注意力,从而降低对识字的学习兴趣。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语文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最终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准和效果,需要强有力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和方向。而识字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需要按照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规范和统领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标准的相关要求,错误地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反而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习的内容多而杂乱,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这导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和精髓部分,没有形成对识字内容的深入理解,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汉字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识字教学要避免生搬硬套的机械式训练,适当地融入汉字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意韵之美。例如象形字,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形象思维,教师在识字教学课堂设计阶段,根据学生当前所处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对汉字字形进行观察。其中经典的象形文字是按照事物的形状轮廓衍生出来的文字形态,教师可以将象形文字模拟的实物形态画出来,利用象形汉字的主要特性,围绕相关图像展开教学引导。例如:在“日月水火”文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与文字意义相关的实物图,将象形字与实物图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观察灵动的汉字形态,加强对文字内涵的理解。汉字作为一种古老文字,字形的发展与演变包含着优秀的文化历史,因此,教师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进行“鸟”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鸟”的字形演变过程,搭配相应的背景故事,让学生能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接受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浓厚的民族情感,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索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趣味识字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趣”。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识字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对识字活动充满兴趣,主动去理解、认识汉字,并学会灵活运用。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记忆该节课的13个生字,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就可从课文内容出发创设充满诗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情境下快乐地学习生字。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教师可设置思考性话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季节呢?如果让你用画笔去描绘这个季节的雨天,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色呢?”借助充满想象的问题,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自主学习、自由畅想的情境中,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实现深入学习和思考。在完成前期的铺垫后,教师就可正式开展识字教学,保证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三)增加生活化内容,强化知识的记忆力

在展开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维持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与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使小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以此增强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到带“火”字与“灬”的一系列汉字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联系日常生活中做饭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忆炒、炸、炖、烧、烤这些字在食物制作过程中的体现,和煎、煮、熏、热、熬、熟这些汉字所蕴含的动作含义以及它们分别在厨房中主要烹饪哪些类型的食材。基于生活化内容,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一系列汉字的认识和辨别。此外,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与识字教学内容相关的元素,如在街边的广告牌、零食包装、动画片或熟悉的人名中探索自己熟悉的字,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和记忆力,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汉字,明白汉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四)开展书写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识字习惯

识字教学需要通过书写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通过教师例写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汉字的整体结构以及文字的书写规律,让学生进行描红练习,将最终的练习成果整理到一起,针对每个学生的文字掌握情况进行书写评价。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观察字形结构,认识基本的文字构成规律,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严格训练学生的书写技巧,将学生书写的字与教师书写的例字进行对比分析。一部分不符合文字规律的需要更改后再进行练习,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要求学生书写时笔画布局均衡,例如:在练习“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底各自的方向、大小、所处的位置以及呈现的形态、书写的力度,系统地教育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字形、字体的优美。

(五)编写趣味故事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给予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生字编写有趣的故事。无论是学生自行编写故事,还是聆听他人编写的故事,都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逐步夯实知识基础。例如,教师可将近期教学的生字写在黑板上,并布置学习任务:认真分析这些生字,尝试用这些生字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上课时,教师可直接将生字写在黑板上,如父、羽、翠、捕、蒲、英等,再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聆听有趣的故事吗?以前都是作家给大家编写故事,你们负责阅读和聆听。今天,你们也充当一次作家吧,利用黑板上这些生字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并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吧。”教师需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使其能编写出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例如,有学生写下这样一个故事:“在春天,我的父亲非常喜欢带我去森林里看翠鸟,这些翠鸟有非常美丽的羽毛。在进入森林之前,我们会先看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朵,也有可爱的蒲公英。在进入森林后,我们就会拿着望远镜去寻找、观察翠鸟。但是最近我和父亲发现森林里多了很多捕猎者,越来越多的动物逃到了森林深处。”在这样的课堂中,原本的汉字复习和演绎变成了有趣的编故事活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质量。

(六)利用形象教学法,提高学生写字的准确性

识字教学的过程较为单调,很难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利用形象教学法,可以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形象教学法就是将汉字的形象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汉字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印象,而这整个过程都是充满趣味性的,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轻松和愉悦。例如,部分小学生会犯一个常规性的错误,就是在书写“纸”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在下面加一个“、”,这种书写方式明显错误。尽管教师多次强调,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常常犯这种错误。为了让学生改掉这个错误的习惯,正确认知“纸”字,教师可以在一个空白的白纸上,用毛笔在中间画一个大大的“、”,然后启发学生,原本这张纸是洁白无瑕的,但加了一个“、”后,它就变成了一张有污点的纸,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这跟画蛇添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样的做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纸”字构造的印象,并通过教师形象的展示理解“纸”字的含义,进而减少写字的犯错率。

(七)联系日常生活,增加识字教学趣味性

语文教学必须要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运用熟悉的素材学习知识,准确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结构,保证识字教学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各种生活化素材,创设更加生动、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字。此外,教师还可布置日常识字任务,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生字,做好日常积累。例如,在教学《荷花》时,该节课的生字有胀、姿、势、瓣、蓬、仿、佛、随、止、蹈等。为了让学生准确记忆这些生字,教师可在上课时为学生播放荷花的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复述其中的内容。此时,有个学生说:“在这些图片和视频中,我看到正在随风起舞的荷花,它有粉粉的花瓣,仿佛一个个小汤匙。”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需作出点评,提出合理建议。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能有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促进识字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能养成识字的习惯,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长期识字任务:在课余时间认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广告牌、标识牌、饮料瓶等,从中发现更多的生字;将自己遇到的生字写在笔记本上,并利用工具书了解生字的读音和含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需开展课堂交流会,引导学生在组内分享最近积累的生字,分享学习的感悟和体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集中分享生字。在一个小组分享时,其他小组的学生需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积累更多的生字,也能发现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保持充足的学习热情。

(八)图文并茂,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保证教学的趣味性,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入手,利用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呈现汉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识字教学更上一层楼。小学生都非常喜欢涂涂画画,而教师就可由此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涂鸦;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感知将会逐渐深入,识字效率将会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教学《蜜蜂》时,教师就可开展涂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画画的方式去认识和掌握生字。如,在学习“蜜、蜂”这两个生字时,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观看与蜜蜂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蜜蜂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完成铺垫后,教师就可开展绘画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手中的画笔绘制蜜蜂,并在图画一旁写上“蜜蜂”。这一活动可显著提高识字效率,是非常契合学生天性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识字是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识字教学贯穿于小学教育全程,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积累,还能够起到文化传承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避免识字教学机械化,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将汉字承载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传统文化,讲述识字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谌莹.趣味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8):1-2.

[2]蒋志旭.怎样拓展小学生的识字空间[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80-81.

[3]冉华芬.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考试周刊,2018(8):55-55.

[4]陈娅楠.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26):60-61.

[5]刘涵婧.激发兴趣趣味识字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J].阅读,2018(87):1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