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亚伟

昆明市禄劝县民族小学 651500

摘要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随着数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改进,许多老师也逐渐意识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要重视对教育方式的革新与优化,用明确的教育目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热情,从而确保他们可以实现深度的学习。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正文


“在“双减”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认识到,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要改变小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学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后,要注意减少重复作业的布置,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特征非常显著,尤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教师采取灌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整体也相对严肃和死板,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不重视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理论性的板书教学比重过大,不愿意创新教学理念,也很少应用新型的教学手段。

例如,很多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经验,认为自身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过去的教学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仍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这种滞后性的教学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步伐,数学教师若是仅仅拘泥于公式、符号的教学,那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也是非常片面的,不仅无法触及数学知识的核心,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缺乏预习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较低,此外,做笔记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学生课堂教学中都是被动学习,教师要求记录什么笔记,学生便在自己的课本中记录相应的内容,这也是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重要表现,正是由于这样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停留在浅度学习层面。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如果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会使其后续学习难度加大。

(三)缺乏明确的目标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注重学生能力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与行为意识。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教师更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偏低。另外,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过于低级,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造成影响。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要更加精准化和有效化,不断提升教学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好地实现提质降负的基本要求,在相同时间内高效益和高质量地完成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探索提升教学效益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规律的把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定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实现教学效益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条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要求数学教师积极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解读,并对教材进行认真阅读,分析该节课包括的具体教学模块、不同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对知识点进行体系构建,结合对这些情况的把握,合理设计具有较强概括性、启发性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了解条形统计图引入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绘制和数据读取的方法,能够借助条形统计图解决生活问题等,让明确的目标指引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课前预习,初步把握数学教学内容

预习能够初步把握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预习导学案,提前发现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高度关注这一部分内容,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探索,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并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利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数学教学内容,为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以教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小数乘法”这一知识点内容为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注重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乘法与除法之间存在的关联。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来,大家相互探究与互动。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深度预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思考预习中的问题与教师讲解内容的冲突,然后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分析问题的可行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度思维的高效实施,提升课前预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而这也意味着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便是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数学思维就是数学活动的根本。

(三)精心实施,抓好教学流程

实现“双减五提”重点在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和效果,就需要教师在精心设计下做到精心实施,抓好教学流程提效是关键。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对已有教材知识感知理解基础上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历中经历知识的发现、建构与掌握,在充分发挥自我主体作用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堂言”的简单教学模式做法,创新智能一体机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应用方式——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下动手做、积极思考和大胆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完成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建构和迁移拓展,形成应用能力,更新数学认知。

例如,在《多位数的加法》执教中,教师以智能一体机作为破解难点的手段而实施导入、新授、巩固和小结的流程教学,在几个流程展开中根据该课目标需要而将该设备置于不同效果的追求实现之中。例如,导入时以呈现现实生活中的多位数作为前提,让学生将前一课时学到的知识,作为铺垫迎接新知识。

(四)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想要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跟随教师的节奏掌握相关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趣味情景导入法需要教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感兴趣的场景,继而在课前导入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动画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趣味童话教学场景来完成教学。

例如,在《时、分、秒》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童话故事《灰姑娘》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大家有没有听过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身世非常可怜,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做饭、洗衣服的家务,就会受到继母和姐姐的毒打。因此,仙女教母才给灰姑娘安排了晚上的约会。灰姑娘7点要做好早餐,8点需要打扫屋子,10点要完成洗衣服的家务。接下来同学们能跟我一起帮灰姑娘制作家务时间表让灰姑娘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吗?以童话趣味场景进行导入,学生们能够兴致勃勃地跟上思路来学习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减负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的减负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数学涉及的教学课外实践、数学教学课外活动、数学知识应用、学习拓展和延伸等,应当依托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让学生在减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不断强化数学学习成效。具体来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和其他同学“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针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讨论交流,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在遵循“双减”政策和减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划定一些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或者合作探索的“主题”。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数学,减轻学生的功课负担,给他们足够的休息和运动时间,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要求数学老师积极地去探寻现代有效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积极地优化,从而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进行全方位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虎正.浅析“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5):41-42.

[2]孙群.浅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14):48-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