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大单元,具体指的是比传统单元整体教学更加丰富的一种教学。其中,“大”主要是用来描述大单元教学的本质特征:凸显核心知识的大概念、促进知识理解和运用的真实大情境、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大任务。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的积极作用,扩大学生的学习容量,提高学生学习整体性,虽然为教师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探索,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水平,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大单元视域下积极重构课堂,优化教学实践流程。
一、初中数学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是新课标落地的本质要求
2022 版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正式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并指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要重视整体性。教学目标方面,建议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教学内容方面,强调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结构化知识体系,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教学方式方面,建议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以“课”为单位,忽视了知识之间、数学思维之间、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教学模式显露其局限性。而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学习效率、知识技能、认知能力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机械地进行单元教学,往往无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降低教学质量[1]。若要妥善处理此类问题,教师应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实情为基础,基于大单元的整体教学原则,要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数学思维及能力。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单元内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会逐渐形成全面化的思维方式,懂得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分析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更高阶的发展。
(三)有利于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开展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大单元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全面统筹教学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同时,教师应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各学期的大单元教学。教师要基于对数学教材的深度剖析,对各单元主题进行整合,科学统筹教学资源,从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析教材、独立备课、制订方案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让学生得到更加深层次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新时期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构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现阶段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大单元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偏向”,如拼凑式的内容堆积或内容重组,浮于表面、增量不增质;主题式的情境创设,变境未变质,将单个课时的情境变成了连续性情境,形变神不变;助长式的“短平快”,缩短课时,学生吃得多,但消化不良;放养式的翻转实践,学生先自主探索,但缺乏系统性[2]。
根据以上大单元教学的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应向“整体化”发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从而整体推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的提高和数学情感的发展,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明确单元主题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分析单元教学的主题,思考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概念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设定恰当的项目主题。项目主题与大单元教学主题应具有一致性,体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热身活动,让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相关数学知识,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引出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同时,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大单元主题上,为他们指明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应做什么,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3]。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 时,怎样正确合理判定全等三角形,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师可根据这一点,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秘密”,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自主复习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教师通过组织课前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温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动力,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强化章节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知识框架
大单元教学下,应注重单元间联系,突出单元内章节内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初中数学定义定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存在障碍。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单元逻辑关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注重引导式教学。新教材在改动后,联系较为紧密,具有层次性,知识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增加。传统教学方式下,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合,按部就班进行讲授,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整合能力存在不足,已然与当前教学要求相背离。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对章节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教师必修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推动整体学生学习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由于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章节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两个单元内容进行整合,结合学生当前认知程度,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观察到的三角形事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学生通过图片对三角形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教具,让学生自行拼接三角形,通过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引入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判断定理。随后,让学生自行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判断方法,学会添加辅助线,最终学生掌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分层,通过习题检测形式,对学生当前学习程度进行掌握。
(三)优化学习结构,增强数学建模能力
大单元教学策略的重点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教师应将知识结构作为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核心,引导学生先行分析本课重点内容的概念,了解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若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建立相对简单的模型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4]。当学生掌握了转化思维的内涵后,便能轻松应对其他内容的学习。可见大单元教学策略对完善学习结构产生的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本质,以点带面地完成大单元内容的学习,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人教版“平行四边形”为例,本单元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相关知识。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本课共分为五个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探索归纳,交流合作;推理论证,感悟升华;应用巩固,深化提高;多元评价,概括总结。教师通过建模的方式引出主题,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剪刀、彩纸和白纸一张,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就能得到一个四边形。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拼出的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深入挖掘与探索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知识形成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建模能力,突出大单元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四)重视总结评价,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大单元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该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提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采用多元化的点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学生意识到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将单元内收获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借助丰富的点评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此保证大单元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以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本单元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用配方法、公式法和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具体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最简便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五)优化单元作业设计
设计大单元作业时,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筛选,对学生易错点提高关注,设计针对性作业,除此之外,丰富数学题型,利用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拓展,教师通过习题的改编,丰富题型种类[5]。保证大单元作业内容能够得到更好整合,通过大单元作业设计,弥补传统课时作业的缺陷,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在结束《整式的加减》学习后,教师可以融入大单元理念,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将分式和整式的运算方式相结合,设计对比作业。教师设计题目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旨在促进学生取得进步。通过大单元作业不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提高其应用能力。作业评价方式也可以进行丰富,通过小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方式,对阶段性学习作出整体总结,自我评价有时缺乏客观性,小组成员是最了解彼此的人,互相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整改。
四、结语
总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点、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角度深入分析学生知识起点,构建知识网络,打造基于学力提升的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有助于推进新课标落地。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2(28):72-74.
[2]孙坤,刘利.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3):6-7.
[3] 荣誉恒.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智力,2023(02):107-110.
[4] 徐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2(31):29-30.
[5] 许小颖.大单元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2(5):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