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敏

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842000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在无形当中为我国的物流行业创造出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生产服务的人才,这要求在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但是,目前很多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弱,职业技能也有待提升,学生的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因此中职物流管理教学作为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必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中职生特点与岗位就业需求对课程教学和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真正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化人才。


关键词

中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物流管理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方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在网络购物的大型发展下对物流业的需求逐渐提升。基于此,社会对于具有物流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并且在可见的未来里必然持续扩大。为此中职物流管理教学及时优化教学理念和策略,以学生就业发展方向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强化师资教学力量并提升物流实训条件,结合社会物流管理发展新需求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物流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开辟道路。

一、社会市场对中职物流人才的需求

截止到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已经正式进入到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物流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将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电商技术与进出口贸易知识的高端物流人才来说,他们会得到物流公司的大力追捧。基于此种情况,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出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也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放到第一位,确保他们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事实上,虽然物流行业看似人力资源旺盛,但是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却仍然是非常紧缺,很多大中型物流企业所采用的是宁缺毋滥式的招聘原则,对物流人才制定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此,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此来达到提升物流专业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中职物流管理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当前国内中职物流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最普遍的就是许多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于学生就业需求的体现。许多中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较为落后,缺乏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合理配比,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些院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较为落后,许多学生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时候缺乏兴趣。相比于高职生和本科生,中职生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得中职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课程教学的内容,再加上物流知识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对于物流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动力。许多中职学校存在物流实训条件差的问题,由于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在实训操作方面的投入不足,学校缺乏专业的物流实训设备以及场地,学生很难真正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物流专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也使得许多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岗位的就业需求,为了高效发挥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需要中职学校及时打破现状,优化教育教学课堂,真正从学生就业需求出发培养适应社会物流发展的专业人才。

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教学课程

物流管理教学作为面向社会实际专业化技能需求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科学合理的物流课程设置,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教学课程,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开辟道路,迎合当前社会市场对物流岗位的需求,真正促进学生的就业。对于中职阶段的物流教学而言,科学合理的物流教学课程也是提升中职物流教学的必要基础和前提,具有针对性的物流教学设置也是当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中职学校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专业老师需要时刻与社会市场保持联系,从而明确市场物流岗位的实际需求。物流产业发展对于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之后再进行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队伍与市场的紧密结合能够不断优化课程安排,通过删繁就简的优化过程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健提升。第二,在进行物流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时候不能一味强调理论内容,而是应该与实践课程充分结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的科学配比和协调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专业课程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去。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来随市场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因此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是全新的尝试,只有不断进行调研和调整,才能凸显物流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进行课程比重设置时要充分调整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就业是分开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分开的,因此很多教师只会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教学,认为读书与工作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二者很难统一。这部分教师的思想不能说是错误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秉着为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是教育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实时更新,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实施的是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之前要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帮助学生就业,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教授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有部分实践课程,但是目前的部分中职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教师要看到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群体,所面向的学生群体是一群以就业为目的想要学习一项职业技能的学生群体,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树立以学生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渗入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如在讲授如何进行物流信息的管理时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讲述一些将职业要求与工作内容结合的实际案例,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投资师资队伍建设

在很多中职学校中,物流管理专业只是一门专业,主要教授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通识以及专业知识,但并没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计一个完成的课程体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达标,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对学生的就业没有起到太大的推动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改革,设计以帮助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在构建以工作岗位对口,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过程中,中职学校要进行调研,以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为主,其他相关的工作岗位为辅,再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设计课程,不能盲目的模仿一些学校的做法。中职学校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工作人士进入学校的课程研发体系,认真听取教师和专家的意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要配以相应的师资力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教师队伍的革新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高水平和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教学的正常高效开展,也能稳定落实相应教学课程改革。在建设新的教师队伍时,学校要根据课程建设的中心进行择优录取,要适当的扩充教师队伍,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选择具有高学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双有人才”。对于学校原有的教师队伍要进行培养,构建一个教师培养体系,与国内外的高校建立教师培养合作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选择优秀的教师进行培养,同时也为学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总之,中职学校要培养一支有高学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主的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是教学高效运转的核心。

(四)健全实训设备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在进行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实训设备的不足,学生很难通过校园内的学习了解当前社会物流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不断健全实训设备,提升学生物流实践的环境和机会。物流专业作为一种就业性较强的专业,必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发展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但是许多中职学校在物流实践设备配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实训中心设备陈旧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物流的发展。这就对中职学校的物流管理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物流专业设备和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物流实践学习。一方面需要中职学校加强物流实践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顺应社会物流发展的技术变化和需求及时对设备进行优化更新。在中职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设备大量操作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检修或维护。基于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物流实训设备务必需要不断优化更新,提升学生物流技术的适应性,避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物流操作实训中心。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一旦缺乏训练场地就很难真正进行物流实训操作和练习,仅有理论知识并不足以学生适应社会物流专业需求。因此需要中职学校加强硬件设备和资金投入,建设适合学生实践练习的物流实训中心。需要注意的是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要做到设备齐全,充分模拟社会市场物流岗位实际情况,配备电子标签分拣中心、控制系统、叉车等设备。最后中职学校在进行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在社会岗位上的实习机会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使学生物流实践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教学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培养的主要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一线操作人才,这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必须过硬,学校要设计和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的中职学校相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学校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培养人才要了解学校所教授的学生群体的状况,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指导与专业挂钩,不单独教授一些空洞的就业理念。中职学校所面向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但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带有好奇心,有创新创造的可塑性。学校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又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同的专业就业指导课程要不一样,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专业与实际的就业例子结合,用学生熟悉的事情教学,生活化教学。将专业与就业指导课挂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也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就业。学校还要加大实践教学的研发,投资建设实验室,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场所,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课程的教学评价比例提高,让学生意识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侧重与培养创新性和技能型人才。探索校企业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让学生定期去企业实习,同时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过程当中,如果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会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面临真正的、复杂的、具有巨大挑战性问题时会手足无措。这就需要教师引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在平时的物流专业课堂之上,通过实践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李婧.职业教育下中职物流管理学生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6):160-162.

[2]梁燕君.谈谈当代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1(01):86-88.

[3]王丹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36):173.

[4]黄海.浅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6):2.

[5]彭仁孚.基于MOOC理念翻转课堂模式项目化教学的创新构建[A].决策论坛,2015,27(4):50-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