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智文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第一完全中学 邮编:6758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任务日益突出,既要重视音乐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更新颖、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实体会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 音乐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音乐课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很多高中生对音乐课都很有兴趣。但是,目前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因为音乐课堂教学依然是以音乐理论和声乐技巧为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再加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过多,导致学生对音乐认识的偏差,使音乐教学不能带给学生愉悦感[1]。所以,学生们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越来越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高中音乐教育的要求,亟待改革和创新。

 

 高中音乐教学在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一)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功能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虽然也具有美学的功能,但是它们的本质是通过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以及形形色色的描写来展示美学的原理,使人类获得理性感知。而音乐是通过独特的旋律,形成一种艺术意象,将其融入到声音中,让人感同身受[2]。因此,这种音乐教学的美学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美的音乐是一种由作者的美好情感和崇高的精神所发出的讯息,它对人们的身心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中生的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猎奇心理,其思维尚处在渐进发展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辨别是非、辨别好坏、辨别美丑,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培养他们具备高尚情操。

    (二)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是一种通过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影响人格形成的艺术方式,它通过表达、塑造情感来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情感的表现已经转化为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是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人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大部分的乐曲都能让人感到快乐、舒适,这是一种正面的态度,也是一种友善的态度,它能安抚受伤的、疲惫的心灵,也能让人平静下来。所以,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不断地被聆听和传唱的过程中,会对高中生的个性养成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当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和谐发展会产生独特的作用。

 

 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学科教学的重视不足。由于受到高考这根“指挥棒”的约束,主科往往会占据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无法保证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此外,个别高中音乐教师敬业精神不足,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对教学敷衍了事。长此以往,音乐课程变得可有可无,不但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当。音乐教学应该是生机勃勃的,但是许多高中音乐教师都采取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导致音乐课堂枯燥而乏味。部分音乐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中才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采取的教学方式又过于开放,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无止境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课堂显得热闹,而学生无法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无法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重理论轻实践。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应注意音乐教学离不开实践,缺乏实践的音乐教学就像是纸上谈兵。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很向往音乐课,他们都希望能够在音乐课堂中随着音乐律动充分地展示自我。然而,部分高中音乐教师更重视理论的讲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要针对音乐学科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及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学设计上首先要重视“以生为本”,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师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学生实际水平偏上难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跳一跳能拿到”,这样学生才能爱上音乐课。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要注重高中生的文化积淀和理性思维能力,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对教材要做到合理的重组、增补、删减,根据学情适当选择拓展教材,大力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审美”“双基”有机结合,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双基”为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美感浸润。

(二)联系实际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指导下,根据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门也对音乐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上,许多生动的音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比如,宴会、婚礼中的音乐,电影、电视的插曲或背景音乐等,这些都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真正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从多个视角去发掘生活中的音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新的经验。此外,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探究,并通过影视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3]。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大量的音乐技巧,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的养成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也是信息技术常见的教学策略之一,但由于不同课程对教学情境的需求不一样,因此在创设情境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3]。创建音乐情境的目的除了要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还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共情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高中音乐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其情境创设工作就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具体的做法上可灵活运用视频、音频等载体,增强表现力及感染力,通过对流程的深入设计,使情境创设达到教师需要的效果。这方面工作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以《辽阔的草原》为例。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而蒙古族人最大的性格特点是深情、真挚、厚重,但由于学生的经历相对有限,内蒙古及周边地区之外的学生在鉴赏这首歌时,很难感受到歌曲背后那种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反而更容易因为旋律和歌词联想到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牛羊成群的自然风光。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蒙古族的相关音乐作品,包括各种类型的歌曲(如《乌兰巴托的夜》)或是反映蒙古人民日常生活的短视频等,先让学生体会、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再结合互联网资料为学生讲解蒙古的发展历史、自然崇拜、蒙古人的生活习性等,引导学生完善对相关内容的全面了解。此时,再结合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共同鉴赏《辽阔的草原》,使学生产生共情,感受到蒙古族歌曲背后的深情与豪迈,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注重课程内容的拓展                                        

在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授课教师喜欢选用一些喜闻乐见的古典音乐、戏曲和民歌等作品,通过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或教唱。这些音乐作品的价值毋庸置疑,具有良好的文化价值、情感内涵及艺术审美价值。但是,通过实践发现,由于作品的产生年代或创作背景与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很大难度,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授课教师要加强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或知识的素材挖掘,加深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比如,在讲授戏曲有关的音乐知识时,可以引入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将京剧是国粹的戏剧形式讲解给学生,并让学生了解四大徽班、京剧和昆曲、秦腔等的相关背景知识。这样的融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音乐学习需求,还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五)以丰富的文化为内涵

音乐艺术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它,人类可以了解这个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是一种社会人文素养,它能使学生从音乐发展的视角去更好地了解社会,反过来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更好的认识音乐。比如,在欣赏《多彩的民歌》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去聆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歌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其发现民歌体现的是最广大民众的心声。然后,学生通过学唱感受《多彩的民歌》中的几首歌曲的旋律,他们会发现南方民歌具有婉约优美的风格,而西北民歌的风格更加高亢嘹亮,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因而在内容上、节奏上和风格上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人民性。通过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多元融合的灿烂文化,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世间最动听的声音,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在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具备音乐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荣琴.让跳动的音符演绎活跃的师生课堂——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高效化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21(15):114-115.                                  

[2]李洁.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24):215-217.

[3]浦宇.基于游戏视角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20(13):6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