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 莹

(伊犁师范大学835000)

摘要

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发展传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立足新时代,紧密结合地区特殊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红色基因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教育引导各族研究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红色文化,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青年。基于此,本文研究和阐释了红色基因融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并分析了目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优化了融入路径,力求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红色基因、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作者简介:张莹,1995年生,女,甘肃天水人,伊犁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思想政治教育科科员、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管理。(新疆 伊宁 8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编号:202302SZJYYB1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红色基因历经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浓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度融合。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发展传承,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为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研究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顶梁柱。新时代研究生的素质能力与思想意识严重影响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进程。边疆民族地区身处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为边疆各项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人力人才资源,红色基因所蕴含的丰富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与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戍守边疆时代新人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关键期,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更应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目的,旗帜鲜明地不断加强学校“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和职责使命不断探索从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引导广大研究生在力学深悟笃行中不断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血脉,不断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勇担时代使命,助力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

二、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对青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来传递理想信念火种,可以实现广大研究生优秀品质品德的内化,牢记“强国有我”,进一步体现红色基因价值所在,使广大研究生在党的旗帜下,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用力书写奉献青春的伟大时代篇章,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足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战略关键期,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始终扛起“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要始终牢记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教育正是适应时代之需,坚持将红色基因融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是广大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需要,也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命脉的基本保障,更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固后方

我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边疆民族地区陆地边界线约占全国的86.36%,而这86.36%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文化经济等交流交往交融的最前沿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依靠政治经济的繁荣强大,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公正有序,更要依靠各民族之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烈认同感。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是区域人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将红色基因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爱国报国强国之心,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固后方。

三、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机制体制不畅 缺乏统筹合力

边疆民族地区多处于教育落后地区,从纵向看,部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不健全,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转化还停滞在文件层面、在具体落实层面操作性不强、自上而下的协调联动机制体制还不够畅通;从横向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办学能力水平与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重视度不够,没有系统性、科学化地顶层规划设计红色基因如何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没有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二是因师资队伍紧张等因素,思政队伍配备不齐全,更无专职化的红色教育师资队伍,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让学校部分二级相关单位来指导开展该项工作,未明确职责分工,更未建立激励政策。三是对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资源力量整合不够,未有效协同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育人的合力。四是创新基层协同育人模式不成熟,未建立健全由基层学术组织成立的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群团组织。

(二)主体方式单一 内涵挖掘不够

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太过单一。一是部分高校未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红色基因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也未从内容资源、传播渠道、学习效果等方面深挖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与现实表达,未科学顶层设计多元化的红色基因融合教育载体。二是部分研究生导师融合思政教育与学术科研力度不够,难以全面而系统的掌握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实际运用。三是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解不深刻,挖掘不透彻,且对红色基因教育缺乏正确处理,在课堂教学时,不太关注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仍旧存在“满堂灌”等现象。四是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配备不完善以及主动研究思考不够,且自身学科背景与所带研究生的专业不匹配,加之其学术科研经验不足,缺乏在思政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认同感。

(三)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浓厚氛围

宣传是事件得到有效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当前,一是文化宣传部门和新媒体对大众传播规律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文化心理了解和把握不够,关于红色文化宣传存在落实不到位、红色氛围营造不足等现象。二是部分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重普适、轻特色”现象,对地区特色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没有将红色基因教育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营造不够,难以满足各民族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多元化发展需求。三是研究生对其认同感不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一方面,部分研究生认为红色文化历史年代久远,无法感同身受;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认为读研期间要专心科学研究,红色文化只是课外知识并不重要,且其现实第一需求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往往把包括红色基因在内的其他事物学习放在了次要位置。

四、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而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均与红色基因强调的价值目标追求一致。边疆民族地区应当结合新时代要求和区域特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不断加强“红色基因”融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着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富有边疆特色的红色基因育人体系,把红色基因教育有机融入到育人全过程,用红色基因滋养研究生心灵,融入研究生血脉,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培养其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深化思想认识,健全红色基因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必须不断深化对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认识。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学校应及时成立由校党委牵头的专项领导小组,总体把握目标方向,建立健全制度建设,统筹规范,组织协调形成各二级单位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构建红色基因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以“三全育人”为载体,搭乘改革创新之车,切实将红色基因植根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之中,将红色基因融入到研究生培养各方面。三是构建红色基因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育才体系,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基层群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研究生参加群团活动的积极性,教育引导研究生在日常实践中自觉践行红色文化的优良传统。四是提高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能力素养,并激发其将红色基因融入隐形教育的积极性。五是抓好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关于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直接融入研究生日常管理及带队实习实践过程的能力与水平。

(三)深挖地域特色,丰富“红色基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都具有较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应当将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融入其中。一是充分挖掘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以及其背后蕴藏的丰富育人导向和示范激励功能,活化地方红色资源,创新红色基因表达方式,系统整理并“生产再加工”红色资源,凝练出具有强大价值导向的红色精神,赋予红色基因新时代使命。二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将红色基因融入其中,比如在讲思政课时,教师要找到契合课程的红色文化实体,通过鲜活的照片、视频、事迹等传输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引起和培养研究生的兴趣,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三是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要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结合党中央最新讲话精神及号召,将“红色基因”引入课堂,利用动态教学的方式,给予研究生更生动、可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四是将红色基因融入研究生课余科研外生活,以“五四”青年节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打造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如将红色知识竞赛等各类比赛主题内容皆设定为红色题材,开展周末红色电影院等,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增强红色基因的影响力、感染力,让全校研究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建设。五是以自我教育为切入点,增强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结合研究生学术科研特点,将红色基因融入到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设立红色专项课题,积极激励研究生开展红色专题学术研究,增加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保证红色文化延绵不绝的内生动力。

(四)加强统筹合力,创新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实践

一是地方政府要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文物保护工作,加对红色资源保护力度;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主线将其打造成大众参观学习教育基地,为爱国文化教育提供鲜活资源二是高校要围绕红色物态文化,拓宽红色文化实践渠道。通过带领研究生前往红色阵地等,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接收红色文化洗礼,使红色基因深入人心。三是校园多开展与红色社团活动可组建各民族研究生共同参与的红色文化宣讲队,指导红色宣讲队进行长期化、系统化的宣讲实践活动,促进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文化常态化发展,力争做到研究生全覆盖。四是社会要拓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的教育措施尝试将展馆与科技结合,依托现代科技实现 VR 游览也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建立红色线上小程序或使用APP等推出师生讲红色故事”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度,红色文化更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冯广辉.“三全育人”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83-85.

[2]袁林静.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继续教育研究,2022(06):93-97.

[3]赵妍,王金梅.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74.

[4]于晓欢、张希中.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12):54-59.

[5]江国云.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2):82-83,89.

[6]胡杨峰.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19):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