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考改革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提质增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玲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皂头中学334100

摘要

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完善课程设计、构建评价体系等,是我国中学体育改革的关键。随着我国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学生体质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在现今中考制度下,中考体育不仅要考察学生体质,还会考核其体育精神、体育意识等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从初中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如何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初中体育教学创新,则成了一个问题。


关键词

初中体育;中考改革;教学探究

正文


前言

新课改的实施、中考的改革,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中学体育考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考试的重点也更加科学。从中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成效来看,贯彻实施有关体育考试的有关规定,对于中学体育课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随着中考的临近,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身反而都越来越倾重于文化学科的提升导致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一、中考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首先,在体育考试制度改革以前,初中体育教学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然而,在新一轮新课改下,体育成绩在中学体育考试中所占比例较高,从而使其在中学体育学科的位置得到提高,使其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优化,从而使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从目前我国中学体育的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对中学体育课的关注不够,致使中学体育教学的成效不尽如人意。然而,随着我国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地位逐步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多数体育教师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工作积极性,教师们愿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最后,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各地对体育科目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体育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这也推动学校不断地优化、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可以说,中考体育教学改革对初中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课程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设施陈旧

目前,部分学校仍存在着体育训练资金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因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功能,再加上教育资金的短缺,再加上对体育的忽略,造成了目前中国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与发展速度都很慢。

事实上,中国的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拥有了比较完整的体育训练设备,但是因为资金的缺乏,导致了这些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不够及时,所以,中学的体育训练设备就显得有些破旧了,再加上这些设备的损坏,给中学生的体育课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大多数的中学生都不愿意使用这些设备,从而造成了这些设备的废弃。另外,在新课标视域下,部分学校引进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与活动,也要求学校购置新的运动器械以支持其发展。然而,因为自身的资金短缺,学校没有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为学生购置必要的器材,因此,诸多新式的运动方式的训练就没有办法进行,这也对体育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2师资薄弱,水平滞后

部分体育任课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了应有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实践中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对教育观念进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确切地说,其主要呈现为以下状态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对初中生的体育观念和对初中生的体育爱好的培养,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有关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觉得体育训练很枯燥,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第二,也有一些初中生对体育训练的理解不够透彻,他们认为体育训练并不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最后,部分体育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过分注重其体育技巧和体育动作规范这一方向,而忽略了其体质与身体机能综合提升,其忽略了学生须拥有有较好的体质、拥有较强的身体机能才能保障体育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

3个体差异,针对性弱

初中体育课程中,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对中学生的体质、竞技能力等都存在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一些运动项目的技术难度和要求更高,所以对于身体素质较低的中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运动。比说,如果一些学生体型较胖,那么他们就难以完成一些类似于跳高、跳远之类的训练,而一些学生个子、体能较弱,那么其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则难以发挥出应有效果

而在此时,教师若没有对初中生不同的体质状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迫使所有学生按照运动规则来做,很容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他们还会对自己不能胜任的运动项目感到厌恶,这也会对他们进行体育训练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他们不愿意参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体育训练的成效与质量。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任职教师要充分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实际情况,通过对体育训练项目的选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对中考体育制度改革进行正确理解

为了在新的中考制度改革下提高中学体育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认识中考改革的重要性和定位,以优化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训练来促进学生的体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运动意识。体育中考制度改革,不仅要让初中生具备基本的体育技能,更要在体育训练中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对体育锻炼的成败得失,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正确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因此,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应按照有关要求和改革的内容,科学地制订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以促进初中体育教育的高效推进

(二)教材的选用应与学生需要相适应

体育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要考虑到初中生的体质状况和长期发展目标。体育教材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等特点,使其能够适应初中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使教材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和对应性。教材的选用与使用,既要适应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出发。对其高中、大学、成年后的终生健身观念与习惯的养成,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具备较强连续性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形成有机整体,使其更为科学合理,从而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体育教材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它的建设和设计、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都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和参与。体育教育的系统性、复杂性、连续性等特点,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管理体系,把体育课程的设计与使用纳入到制度的管理之中,并把有关工作落实到人,并对已有的学情进行观察、调研、分析等工作,确定教材的科学、合理、高效。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教材选用、使用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都将影响到实际教学的成效。

(三)统抓与个体两相结合

根据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将体育教学分为若干层次。例如,“短跑训练”课程的教学阶段分为三个层次:入门阶段主要学习起跑要点,中间阶段要熟悉整个项目,最高层要在短跑阶段将运动要点应用到短距离中,提高其技术水平。

其次,根据学生运动成绩进行分组,为各队设置合格线、良好线、优秀线。由于课程设置的差异,学习的目的更容易达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能力水平进行组训,才能真正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完”的问题。但是,这样做可能也会让“差生”失去自信,甚至有反抗的倾向,导致他们越来越落伍,因此,教师应防止和纠正初中生这一阶层的精神偏差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层次结构。男女生生理结构差异较大,其生理发育程度差异较大,体育兴趣具有较大的性别倾向。然后,在项目开始前,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针对男女学生的培训指南和工作目标。

例如,在投篮训练”课程中,女孩的投篮位置更靠近篮筐。充分利用教师的亲自指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在老师完成示范和分组练习后,仍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所需的操作要旨。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缩短与同学的关系。当然,互帮互助也很重要,就像在开展“基本跑、基本动技能”时,一些有一定基本功、技能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采取一对一、一对一的“小老师”模式,既能增进感情,又能提高认同度。

(四)实现“教、练、赛”的统一

中考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训练、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实现“教、练、赛”相结合,从根本上促进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初中生在运动训练中增添一种趣味体验,这不仅仅是体力上的疲劳,更是心理上的安慰,使他们能够在艰苦的体育训练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按照中考改革的有关规定,选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感,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成绩,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体育中考改革中,把竞赛与体育竞赛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五)倡导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模式

在过去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很少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教师们把自己当成了教师,如果教师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导他们,对他们的体能和运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与新课标的目的相结合,提倡学生主动、探索性的学习。大单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运动欲望,使其在运动中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某些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把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体育训练和体能训练。教师可以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训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让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完成一项训练后,教师将进行第二次分组,这时,学生们将在小组中发挥两种不同的作用,并以互相协助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习合作、锻炼身体,并掌握课堂教学的要点和难点。针对某些学生很难掌握的技巧,教师应灵活地调整练习的次数和活动项目,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学生身心迅猛发展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更是重中之重。而在中考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从整体上强化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水平,坚持系统的理念,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以强化体育课程的提效,以此切实充实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并由此激发学生的体育自主性,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意识及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谭卓乐,谢汶伶.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广州市初中高效体育课堂构建的研究[J].体育师友,2022,45(2):60-62.

[2]朱正芳.中考体育制度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分析[J].文渊(高中版),2020(7):924.

[3]阮雅芳.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影响的研究——以福州市仓山区区属中学为例[J].灌篮,2021(9):49-51.

[4]晁小茹,张象.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发展效应的研究现状[J].灌篮,2021(24):56-57.

[5]安治民.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1(28):125-126.

[6]张海雁.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读与写,2020,17(9):2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