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玉萍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城南学校 邮编:331500

摘要

在“双减”的背景下,老师们也在积极地回应着新的要求,努力地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围绕着学生进行。在新的形势下,只有针对“双减”的具体内容,灵活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适应新课,适应“双减”的需要。将“双减”政策的精神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创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双减政策;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贯彻落实了“双减”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究,以提升课堂的使用率和教学质量。所以,在“双减”的背景下,一个理想的小学阅读课应该是轻松、有趣、高效、开放性的,这样才能使孩子们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作为一位称职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上的经验,在“双减”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优秀技能,提高阅读水平是必须的

 

1.双减政策下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强行给他们增加了新的阅读内容,很有可能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他的课程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组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双减”的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加清晰,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课堂教学既要满足学生在知识储备问题上的需要,又要有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是,学习能力并不只是指知识的层面,它还包含了动手操作能力、审美素养等多种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对学生展开培训和引导。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好地利用阅读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培养出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质

 

2.“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2.1教学效果不明显

大多数的老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问题,那就是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会以多种的阅读方式来进行,例如:全班齐读、小组朗读等,看似多样化,其实其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们经常是一种消极阅读,无法完整地感受到文章的内容和情绪,这样的形式缺少了一些条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2.2课程设置的单一化

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所提供的阅读内容大多较为简单,因而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宽泛,也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缺少对各种事物的多角度思考,难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另外,目前的阅读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不能全方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3面向测验

“双减”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改革,给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想与途径。但是,在现实的阅读过程中,老师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了测试上,他们将重点放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教学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阅读问题上,用学生正确的问题准备率来测量他们的阅读成绩,忽略了他们的阅读情绪和兴趣,并根据老师的方式对文本中的关键字和句子进行了分析。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主旨不够重视。不能充分利用阅读的教学作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阅读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造成了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产生了很差的结果,很难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优化教学目标设置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其他方面则是第二位的。但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分数就成了衡量一个人好坏的唯一尺度。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的,把学生的全面素质放在发展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本中的文本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自主阅读,从而使教学更有条理,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比如,在《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的描述十分优美,可以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草原上的人物、事物,而且可以把作者的心境与草原的风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读完后,既可以对草原有一个宽广的想象,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草原人民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以物比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文本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绪,进而掌握文本的主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以图片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创造出一种情景,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可以在视觉上看到更多的风景,从而对这些美景产生一种想要从文字上去理解的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的阅读活动之中,从而为更好地达到他们的阅读目的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以此来为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奠定基础,从而达到让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持续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阅读的内容,创设合适的语言描述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兴冲冲地进行阅读,开启有效的阅读模式。

比如,在《走月亮》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作者小时候和母亲在月光下漫步的情景,利用录音、剪辑、播放等多媒体设备,创造出一种情景,让孩子们去欣赏,从而让孩子们在其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经验。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画面直观的时候,让他们进行联想,然后在进行到文字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在他们的大脑中所留下的直观情境画面,来产生联想,帮助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他们获得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如果要达到减负增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注重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阅读中,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为获得更理想的阅读效果做好充足的准备。

3.3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在准备课程之前,先要确定好阅读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在课堂上多提问,让学生展开思考,让他们在自己的疑惑中开启课本,从而达到阅读的效果,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其次,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知道他们对这课有什么感兴趣的地方,因此,要想把课研究好,就必须要有一个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让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要让老师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此外,在备课阶段,老师要对阅读文本的内涵和艺术感有充分的体会,要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受到熏陶,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展所学的句式和文字。最后,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不同的阅读方法,按照要阅读的具体内容,合理地选择分角色朗读,或者是学生表演,或者是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这种阅读学习的氛围中。

 

3.4创建特殊情境,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为了达到“双减”政策下的有效的阅读教学目的,老师们必须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态度,学习观念进行反思,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造独特的学习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这种特殊的教学情境中,小学生可以暂时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他们可以以朋友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将自己迷茫、困惑的地方清楚表达出来。在回应学生的反馈时,老师要积极地加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给孩子们讲解《纸的发明》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对造纸术历史、背景和经历都很少,所以他们很难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文章的细节。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法,为小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直观的阅读教学情境,并指导他们以自己所看到的内容为基础,在课堂上大胆地展开讨论。在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们会找到适当的机会,对他们展开引导,让他们慢慢地树立起自己在这节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阅读课堂上积极探究的成效得到提升。

 

3.5以“心”为导向,提高读写的技能

儿童普遍缺乏自主阅读的技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同学没有把握好阅读的方式,阅读时往往是一笔带过,既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也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注重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比如,刚上小学时,老师就不断地让孩子们去阅读。初学时,老师会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然后给每个字、每个词汇都打上记号,以便判断每个字的读音、意思。到了小学高段,由于他们已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很难有效率地阅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如果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升,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文章中那些生僻字词而影响到他们对文章的速度,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全面了解上。以《己亥杂诗其五》为例,出自龚自珍之手,一些同学因为对龚自珍不太了解,所以没有注意到诗歌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对诗歌的总体认识。所以,要求同学们先通读全篇,理解全篇,最后再通读全篇。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意,他虽伤心欲绝,却一心为国为民全篇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的抱负和自己的情感。当了解了诗歌的大致意思及意图后,您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诗歌的内容及相关的词汇及词组。

 

3.6在课内外融合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课内和课后的知识学习中,不管是在阅读和拓展学习上,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将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比如,在学了《杨氏之子》这篇课文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多找一些扩展的材料,比如《伊索寓言》和《世说新语》,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很容易对文章进行分类和筛选,并且将重要的部分划分出来,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中,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向学生推荐读物的时候,要事先制定好阅读的学习目标,并结合教学要求,强调阅读的要点。老师以此为依据,强化了对各种类型文章的甄别。当然,这一部分的阅读,并不是要让学生忽略掉某个段落,而是要让他们有选择性地去读。在课堂上的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注重区分出主要的阅读和探讨,然后在课外的阅读中,也可以得到一个强化逻辑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对课外阅读资料的拆分和学习,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关键段落进行分类,并在其中找出文章开头或者结局的总结性语言信息。在掌握了这个信息源后,并将其作为凝点,可以建立更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目标,并减轻阅读负担。

 

结语

总之,随着“双减”的实施,语文阅读课时的增加,阅读可以充实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智力,促进人的思想。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除了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将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到最大,还要在课余时间里发挥阅读的辅助的功能,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小英.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 2022, (17): 100-102.

[2]邱灿秀.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J].读好书,2021 (36) :21-22.

[3]王文华.双减下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1 (16) :29-30.

[4]陈红屋.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小学趣味性阅读的对策[J].趣味性阅读, 2020(113) :195-196.

[5]冯文娟.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 2022(21):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