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摘要
关键词
医院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医院感染管理;应用价值;满意度
正文
医院感染的发病人群是院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是威胁院内人员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类型。控制医院感染和医院的良好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的感染情况较以往有所改善,但是时常还是会出现感染防控不及时、效果不佳等问题[1]。在医院管理中,感染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做好院感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感染管理没有达到相关要求,患者在医院内的健康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推迟康复时间,还会对医院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利影响[2]。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可以明确医护责任,提升医护人员的执行力和依从性,通过制定科学的院感管理方案,确保管理措施的顺利实行,从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促进患者的满意度提升[3]。对此,本文对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地研究分析,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该管理模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的研究对象从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80例,按照计算机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40例,另一组为常规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1岁,平均(46.57±4.86)岁;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平均(48.64±3.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研究情况;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住院时间≤2小时;患者有精神类疾病;患者有多种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防控模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重点监测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症处理、用药指导、生命体征观测等基础管理措施,给患者讲解与身心健康、病症情况有关的知识,尽量消除患者疑虑,悉心指导患者日常用药和护理方式。实验组实施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
1.2.1成立医护工作小组
医院成立医护工作小组,由6名责任护士、1名主管医生和1名护士长组成,组长由感染管理医疗组和护理组组长担任,对小组成员加强培训学习,巩固相关知识内容。有患者入院后,管理小组成员首先要全面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探讨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潜在的危险,然后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症状、治疗方法、感染因素、防控措施等,制定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
1.2.2医护全员查房制度
实施医护全员查房制度,增加查房次数,早班晚班轮番进行,制定详细的查房规划表。查房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手术切口等情况,认真检查并询问患者身体情况、大便情况等,详细记录查房结果和病人恢复情况。将每天的查房记录汇总上报给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再通过认真查看查房记录,分析患者是否有伤口感染的风险,并针对感染情况、感染原因和感染程度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1.2.3加强感防考核培训
培训机制是院感管理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对大多数医护人员来说,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是比较陌生的一种模式,所以需要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定期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专业度。通过邀请院感防控专家进行定期培训,为医院的消毒杀菌、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队伍管理等工作提供专业化指导,提升医院的业务操作水平和感染管理知识储备,加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意识,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设立考核晋升制度,考核通过给予医护人员一定的奖励。制定合理的奖罚机制,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奖励与处罚,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4完善医护职责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全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做好检查、落实和监督。选举1名骨干负责上报、分析院感资料,以及多重耐药管理工作。医护每月轮流进行科室质量管控工作,形成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科学化管理模式。病人案例管理科要严格审核患者出院病历,检查是否符合出院条件,是否有漏报、瞒报院感病历等情况,将检查结果进行每周一次的通报,及时整改不合理、不合规现象,避免出现因患者过早出院而导致的伤口感染现象。还要不定时检查环境卫生、工具消毒等情况,定期监测细菌滋生情况等。
1.2.5完善感染防控措施
要想做好院感管理防控工作,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保持周遭环境和治疗器具的干净整洁。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换药之前,要将使用的医疗器械、治疗工具等进行严格、规范的消毒杀菌,保障治疗过程中不会发生感染的风险。使用完毕后也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杀菌,再将医疗器械摆放到指定位置,确保使用前后都是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还要告诉患者多开窗通风,尽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定期对室内进行清洁和消毒,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
手术之后是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最羸弱的阶段,最容易造成伤口和呼吸道的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恢复时间。因此,医护人员要充分配合患者的术后治疗和护理,时刻监护并记录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给患者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健康护理知识,让患者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促进患者康复。还要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手术切口、创面与外界的接触,做好吸痰和口腔护理,严格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如果患者是气管插管,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尽快移除气管插管,避免感染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实施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的实验组和实施常规医院感染防控模式的常规组之间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主要感染症状是手术切口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给我院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从操作技能、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四方面进行评估,每项0-2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管理效果越满意,观察两组的评价分数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中没有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5%,总发生率为2.5%;常规组中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5%,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7.5%,总发生率为20%。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n,%)
分组 | 例数 | 手术切口感染率 | 下呼吸道感染率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 | 40 | 0(0.0) | 1(2.5) | 1(2.5) |
常规组 | 40 | 1(2.5) | 7(17.5) | 8(20.0) |
χ2 | - | - | - | 6.135 |
P | - | - | - | <0.05 |
2.2 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操作技能评分为(23.44±1.54)分,安全管理为(23.19±1.68)分,责任意识为(23.37±1.48)分,服务态度为(23.25±1.56)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s)分]
分组 | 例数 | 操作技能 | 安全管理 | 责任意识 | 服务态度 |
实验组 | 40 | 23.44±1.54 | 23.19±1.68 | 23.37±1.48 | 23.25±1.56 |
常规组 | 40 | 19.21±1.93 | 19.23±1.97 | 18.35±1.46 | 18.17±1.84 |
t | - | 7.851 | 7.009 | 11.065 | 9.650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医院感染关乎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更关乎着医院内的每一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4]。如果不能有效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那么患者在医院内就会缺少安全保障,而住院患者的身体机能、各项指标都不够良好,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极其容易受到感染,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会加剧患者的病情,导致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5]。因此,医院不但应该重视院感防控管理工作,还应该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研究新型管理模式改变医院感染现状。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组建医护小组,研究患者病情和其他危险因素,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管理方案,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做到医疗与服务无缝衔接,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对各项医疗管理的满意度[6]。
医护人员要坚决树立医院感染工作无小事的强烈意识,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7],给予充分的重视,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善院感管理小组和工作小组,清晰划分任务职责,切实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在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做好院感知识培训[8]。医院感染管理对新老员工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领域,需要相关医护人员认真接受知识技能培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落实到实处[9]。还要随时进行感染新要求的强化培训,让医护人员真正意识到医院感染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预防医院内感染情况发生[10]。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实施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和下呼吸道感染率均大幅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管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发生,并且患者的管理满意度有明显升高,患者能够更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加快病症痊愈,因此这一模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顾霄燕.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191-192.
[2]毕海燕.医护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管理,2020(35):271.
[3]鱼凤花.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J].特别健康,2021(31):138.
[4]崔善.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2):267,269.
[5]黄海霞,田娟.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20(41):213.
[6]唐静.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3):74-77.
[7]顾翠红,李艳梅,庄同宾.区域院感防控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0):186-187.
[8]单晓媛.分析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之友,2020(19):289.
[9]杨秀菊.分析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9,40(3):677-678.
[10]孙婷婷.区域院感防控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6):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