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重症监护室;生活质量;压力性损伤风险;满意度
正文
临床常见的一种压力性溃疡为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局部持续性缺氧缺血、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相关组织有溃烂、坏死等情况发生,最终形成压力性损伤,通常在骨隆突处发生,一般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多在长期卧床、年老体弱人群中发生,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日常生活[1]。研究表明,医院危重症患者集中场所为重症监护室(ICU),具有疾病进展快、难治愈及易复发特征,据统计,ICU人群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62%,影响治疗进展,故以预防压力性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早期给予预防对策有积极作用。周英[2]证实,传统护理体现于营养指导、体位更换及病房护理等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与预期疗效仍有距离,缺乏研究深度及广度,临床应用受限。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ICU患者为主体,分析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用于ICU患者中的作用,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前瞻性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ICU患者,预防组(35例):男女例数20:15,年龄65-84岁,均值(75.34±3.57)岁;ICU住院时间1-15d,均值(7.23±1.18)d;BMI值18-25kg/m2,均值(22.21±0.36)kg/m2;疾病类型:慢阻肺17例,脑卒中8例,呼吸衰竭6例,其他4例;传统组(35例):男女例数21:14,年龄66-85岁,均值(75.52±2.67)岁;ICU住院时间1-16d,均值(7.38±1.29)d;BMI值19-26kg/m2,均值(22.35±0.41)kg/m2;疾病类型:慢阻肺12例,脑卒中13例,呼吸衰竭5例,其他5例。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对“知情同意书”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为ICU患者;②ICU住院时间≥24h;③BArden评分表>2分;④年龄65-85岁;⑤有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②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③难以控制的呼吸衰竭;④支气管发育不全;⑤造血系统疾病;⑥正处怀孕或哺乳期;⑦药物不耐受、依从性较差;⑧精神障碍或认知异常;⑨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传统组(传统护理):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床单平整并干燥,间隔2h协助翻身,对平卧位、侧卧位交替变换,并对受压处皮肤按摩、改善血液循环,辅助气垫床、软枕及水垫等设施,对皮肤受压处起到减缓作用,辅助吸氧排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等疗法。
预防组(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患者入住ICU后2h,采用Barden评分量表对其皮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日操作并记录,具体措施如下:①预防措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对于出汗较多者,选择吸水性良好的棉质护理垫,定期更换,阴囊水肿者则选择自制阴囊托,避免互相摩擦阴囊、周围腹股沟部位皮肤,确保会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针对小便失禁者,做好导尿管留置,对于大便失禁者、便后及时清洗干净,在肛门周围皮肤使用保护膜或造口粉做好保护,针对水样便或稀便者,选择造口袋并及时更换;②局部缓冲减压:使用呼吸机者,适当将床头抬高,确保身体半卧角度≤30°,避免身体下滑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在呼吸机与皮肤接触部位,采取非自黏性泡沫敷料完成局部减压,利用透气棉垫放置于骨突部位起到预防作用,如:尾骶部、肩胛部、内外踝及髂部等,对骨突部位压力起到缓冲目的;③定期翻身: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对最佳翻身时间范围合理设置,最少间隔2h协助翻身1次,通过左右30°侧卧位交替翻身,平卧时将足跟悬空、膝关节处在功能位,侧卧位时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水垫,使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的体压降低,若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则采用温水擦拭并涂抹适量润肤霜,对被压迫处的皮肤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④营养指导: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常见原因是营养不良,故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制定饮食食谱,建议选高维生素、易消化、优质蛋白及高热量食物,保证均衡的摄入营养物质,遵守适时、适量及适度原则,结合患者胃肠道功能、合理喂食,喂食时及喂食后30min、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呛咳,对于贫血、低蛋白血症者,辅助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适当静脉滴注血浆、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⑤个体化管路护理: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痰液的颜色、黏稠度密切观察,对肺部感染情况密切关注,明确气道是否顺畅,若痰液黏稠难以排泄,则给予雾化吸入疗法,也可采用加热湿化水气对患者痰液进行稀释,促进痰液顺利排出、确保呼吸道畅通,对于气管切开者,患者的固定带及皮肤采用棉垫隔开,确保颈部皮肤颈、固定带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对于气管插管者,每日对固定部位更换,减缓压迫呼吸道内皮黏膜的程度,对于局部皮肤感染、红肿等现象及时处理;⑥情志调理:对于意识清晰、可交流沟通者,主动与其交谈,期间渗入语言接触、非语言接触等,确保全身放松,并综合评价患者心理情绪,给予眼神、微笑及鼓励等,缓解消极情绪,为压力性损伤预防奠定基础,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告知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获得家属配合。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参考“简明健康问卷简表[3](SF-36)”,有:生理职能、社会职能、物质生活及总体健康,各维度总分100分,得分愈高愈好。
压力性损伤风险:参考“Barden评分表”,有:身体情况、精神状态、活动力及移动力,各维度总分4分,得分愈高愈好。
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一期:局限性红斑压之不退,完好的皮肤,有硬肿、松软及疼痛等表现,温度异常;二期:创面呈表浅的开放粉红色,破溃的血清性水泡存在,表皮部分损伤;三期:全层皮肤损伤,但未暴露肌腱及骨骼,皮下脂肪有窦道或坏死组织;四期:全层皮肤严重损伤,已暴露肌腱及骨骼,有潜行或窦道[4]。
满意度:自制“满意调查问卷”,总分100分,满意≥90分,一般60-89分,差<60分,满意率=。
记录两组出现压力性损伤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护理前比较生活质量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传统组,预防组SF-36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 生理职能 | 社会职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
预防组(n=35) | 60.21±4.35 | 88.69±5.32*# | 24.518 | <0.05 | 62.34±4.28 | 90.53±5.27*# | 24.565 | <0.05 | |
传统组(n=35) | 60.34±4.47 | 82.54±5.29* | 18.964 | <0.05 | 62.47±4.36 | 84.15±5.16* | 18.986 | <0.05 | |
t | 0.123 | 4.850 | -- | -- | 0.126 | 5.118 | -- | -- | |
p | 0.902 | <0.05 | -- | -- | 0.900 | <0.05 | -- | -- | |
组别 | 物质生活 | 总体健康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
预防组(n=35) | 64.38±4.32 | 92.62±5.17*# | 24.798 | <0.05 | 61.17±4.28 | 89.53±5.12*# | 25.142 | <0.05 | |
传统组(n=35) | 64.29±4.27 | 86.15±5.14* | 19.354 | <0.05 | 61.15±4.23 | 83.16±5.28* | 19.247 | <0.05 | |
t | 0.088 | 5.250 | -- | -- | 0.020 | 5.124 | -- | -- | |
-- | 0.930 | <0.05 | -- | -- | 0.984 | <0.05 | -- | -- |
2.2 压力性损伤风险
护理前比较压力性损伤风险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传统组,预防组Barden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压力性损伤风险比较(±s,分)
组别 | 身体情况 | 精神状态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
预防组(n=35) | 2.14±0.53 | 3.62±0.27*# | 14.720 | <0.05 | 2.35±0.41 | 3.54±0.35*# | 13.060 | <0.05 | |
传统组(n=35) | 2.18±0.59 | 2.54±0.32* | 3.173 | <0.05 | 2.32±0.39 | 2.69±0.42* | 3.819 | <0.05 | |
t | 0.298 | 15.260 | -- | -- | 0.314 | 9.198 | -- | -- | |
p | 0.766 | <0.05 | -- | -- | 0.755 | <0.05 | -- | -- | |
组别 | 活动力 | 移动力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
预防组(n=35) | 2.29±0.42 | 3.41±0.32*# | 12.549 | <0.05 | 2.22±0.36 | 3.32±0.28*# | 14.269 | <0.05 | |
传统组(n=35) | 2.27±0.35 | 2.45±0.29* | 2.343 | <0.05 | 2.29±0.35 | 2.51±0.24* | 3.067 | <0.05 | |
t | 0.216 | 13.151 | -- | -- | 0.825 | 12.994 | -- | -- | |
-- | 0.829 | <0.05 | -- | -- | 0.412 | <0.05 | -- | -- |
2.3 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
相较传统组,预防组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更低(P<0.05),见表3。
表3 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比较[(n),%]
组别 | 一期 | 二期 | 三期 | 四期 |
预防组(n=35) | 24(68.57) | 8(22.86) | 3(8.57) | 0(0.00) |
传统组(n=35) | 15(42.86) | 10(28.57) | 7(20.00) | 3(8.57) |
x2 | 4.629 | |||
p | 0.031 |
2.4 满意度、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较传统组,预防组满意率更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满意度、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满意 | 一般 | 差 | 满意率 |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预防组(n=35) | 21(60.00) | 13(37.14) | 1(2.86) | 34(97.14%) | 2(5.71%) |
传统组(n=35) | 19(54.29) | 10(28.57) | 6(17.14) | 29(82.86%) | 8(22.86%) |
x2 | -- | -- | -- | 3.968 | 4.200 |
p | -- | -- | -- | 0.046 | 0.040 |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5],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用于ICU患者中可行,分析:①综合评价患者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后,给予对症预防措施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减少阴囊、周围腹股沟部位皮肤的摩擦感,利于减缓局部不适感,并做好导尿管留置、肛门周围皮肤保护及造口袋更换等措施,均可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
②完善局部缓冲减压措施,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身体下滑、对骶尾部剪切力起到减缓作用,完成局部减压、合理放置透气棉垫等,利于缓冲骨突部位压力,且间隔2h协助翻身、按摩肢体受压部位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温水擦拭局部受压组织、利于改善被压迫处的皮肤微环境;
③加强营养指导可满足机体营养,增强体质并提高抵抗力,并加强管路护理可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稀释痰液、促进痰液顺利排出,利于呼吸道畅通,辅助心理疏导可减缓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心理应激性,可获得配合度、提高主观能动性。
本研究示:①预防组SF-36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分析:患者长期卧床静养、被动接受专科护理,影响生活质量,故预防护理可减缓病情,促进其早期回到日常生活;②预防组Barden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分析:压力性损伤则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治疗进展、增加医疗费用,故预防护理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改善预后;
③预防组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低于传统组(P<0.05),分析: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则影响治疗进展、导致疾病恢复效果欠佳,故预防护理可减缓压力性损伤程度、稳定疾病;④预防组满意率较传统组更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传统组更低(P<0.05),说明本文与张园园[6]文献相似,故预防护理可在护患间建立信赖度、信任度,避免压力性损伤发生影响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ICU患者行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可改善生活质量、减缓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优势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丹,黄晓明,叶桂芳.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中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5):836-838.
[2]周英.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146-147.
[3]刘霁钰,王婷.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预见性压疮干预对压疮发生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363-366.
[4]张迎亚.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4(12):185-186.
[5]李东林.探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18(5):593-593.
[6]张园园,高慧,晏菁.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8):187-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