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脑溢血后遗症的中西医疗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中西医疗法都具备了新的认识,面对同样的疾病,中西医治疗的不同治疗方法都能对患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对于各类难以治疗的疾病,中医与西医都有较好的方法对症下药。尤其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脑溢血后遗症患者,中西医疗法的疗效都相对较好。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脑溢血后遗症的中西医疗法。
1.脑溢血患者的中医治疗
1.1中药方剂治疗
如果脑溢血后遗症患者偏瘫兼有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肢体麻木,可使用黄芪100克、地龙30克、桃仁20克、当归、红花、牛膝各15克、川芎25克、赤芍、柴胡各10克、桂枝15克。对于伴有语言不利者,加菖蒲20克、远志15克、郁金10g,做成药饮服用。
如果脑溢血后遗症患者偏瘫兼有头痛头晕,口苦耳鸣,则用生龙骨、生牡蛎、川芎各20克、生龟板15克、怀牛膝40克、天竺黄、胆南星各10克、玄参、天冬、川楝子各15克、甘草10克做成药饮服用。
1.2针灸疗法
对于偏瘫为主的脑溢血患者,可选用肩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穴进行针灸,每次选6—8个穴位,日针一次,用平补平泻法,十五次为一疗程。伴有语言不利者,配通里、廉泉、哑门、风池穴,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1.3艾灸疗法
如果患者有肢体麻木,怕凉等症状,适用于艾灸疗法,但要注意的是,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容易出现感觉和运动的障碍,特别是感觉的障碍,如果在没有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很容易造成患者皮肤的损伤或烫伤,所以艾灸一定要注意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脑溢血患者的西医治疗
2.1药物疗法
注意合理用药。由于脑溢血后遗症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病或多种症状,由于医生开给的药物已有多种,患者不宜再自行增加药物种类,使用药物过多过乱对胃、肝、肾或造血系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复,反而可引出其他问题。此时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及脑代谢的药物,在神经内科医师指导下服用。根据脑溢血后遗症患者病情的需要主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另外,护肝药物如肌苷为细胞激活剂,在体内提内atp的水平,转变为多种核苷酸,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同时需要使用药物控制高血压,降低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
2.2康复疗法
为防止脑溢血复发,康复疗法也很有意义。因为脑滴血可能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每次的后遗症加起来,预后效果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幅度提升。为了防止复发,脑溢血后遗症患者应注意血压平稳,食入量适宜,心脏、肺部有无合并症等。脑溢血后遗症病人应注意对患肢进行康复疗法,关节每天被动活动至少两次。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坐位、立位、行走及强化上肢伸展运动,增加运动量,持之以恒。
3.脑溢血后遗症患者其他注意事项与日常护理
3.1其他注意事项
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绝对不要吸烟,烟草中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增加血液黏稠度,有可能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其次是绝对不要饮酒,尤其是不能醉酒。最后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进食各种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尽量以凉拌、清炖、水煮为宜,避免油炸、油煎,避免烧烤类食物。同时在日常饮食中应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也需要适当进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2日常护理
保持患者的心态平和,为患者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解除患者各种顾虑和精神负担,避免情感刺激。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因脑溢血后遗症的患者常表现出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经鼻管饲给。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脑溢血后遗症的患者的主要表现一般是肢体瘫痪、语言和智能障碍,因此应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防止病人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语言和智能的训练也一样。注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褥疮、尿路感染、肺炎、肢体畸形、皮肤烫伤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脑溢血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之路较为复杂,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康复训练与日常护理也不可或缺。脑溢血后遗症患者家属一定要有耐心,在治疗的同时做好日常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