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王红波

(烟台市牟平区整骨医院,山东 牟平 2641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在我院妇产科待产的80例高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可将产妇的姓名输入电脑,由系统自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分别在产妇产前和产后对其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分析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和精神状态。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掌握产妇作息情况和生活质量。还需向产妇发放医学研究常用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统计分析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EPDS和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EP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PSQI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PSQI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62.5%。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保证产妇的睡眠质量,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家庭协同护理;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生活质量

正文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在知识时代的推进中,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生育的观念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因国家展开的二胎政策,使高龄产妇出现大幅度的增加。高龄产妇的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上,其年龄较高,身体素质较差,极其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等等不良现象。产后抑郁属于女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因孕妇在产后的6周内受到生活、家庭、社会等不同程度的刺激所造成的,其将导致孕妇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自闭等现象,严重将出现自杀自残等精神障碍,大大降低其生存质量。产妇的不良情绪会使其中枢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出现混乱,对其产程、产后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示:高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病率高达39.6%,其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治疗,容易导致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不良、高血压、胃炎等并发症。产后抑郁不仅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还将影响患儿的生长生育。因此,正确对待该人群的心理问题,给予支持与安慰,有效疏导其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我国护理资源缺乏,传统的护理模式已难以达到产妇的需求,甚至产妇被动接受护理还将加重产妇的不满情绪。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通过培训家属参与陪护工作,帮助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1]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决定对此展开该实验,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20217月~20227月在我院妇产科待产的80例高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可将产妇的姓名输入电脑,由系统自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40例,平均年龄(39.74.2),孕周36.5~41.7岁,平均(38.43.1); 对照组产妇40例,平均年龄(39.54.0),孕周36.7~41.5岁,平均(38.23.3); 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性别、疾病、孕周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产妇入院时,持有详细的资料和病历信息,资料较为完善;②产妇妊娠期满37~42,年龄高于35岁;本研究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与产妇进行详细说明和讲解,在产妇的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①产妇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情绪不稳定,无法积极配合研究;②产妇病情较为严重,身体承受力较差;③产妇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或者并发症等等[2]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前后,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产妇的基本信息,遵照医嘱,对产妇进行药物护理。叮嘱产妇定时服用药物,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查房,查看产妇的治疗效果,询问产妇的治疗感受等等。向产妇传授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等等,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实验组产妇在分娩前后,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身体情况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产妇疾病症状和病情发展程度,与产妇和产妇家属共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首先,需要对产妇家属进行基础护理培训,提高其对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了解度,帮助其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不断的鼓励产妇学习如何护理新生儿,提高其自信心,同时也帮助产妇更好的进入妈妈角色。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与产妇家属进行产后抑郁健康宣教,可通过知识手册、讲座、影片等方式来提高其对疾病的重视性,使其掌握更多有关疾病的知识。在护理过程中,产妇若出现紧张、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时,家属以及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给予鼓励与支持。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倾听产妇的倾诉,尊重产妇的想法,耐心与其进行沟通,提高产妇的自信心[3]。护理过程中,家属需要积极陪护在产妇身边,给予其安全感。护理人员需为产妇营造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控制好室内温度,定时开窗通风,提高产妇的护理舒适度。定期打扫病房进行清洁,同时也要叮嘱产妇与家属多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可适当举行联谊等娱乐活动,使产妇与家属积极参与到其中,增加产妇与家属的相处时间,有利于帮助产妇来带积极情绪,提高产妇的身体免疫力。但是护理人员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强度,帮助产妇养成健康作息。每天应保证合理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护理人员可以组建护理指导群,每日定时在群中分享护理小知识等等。也可让宝妈们相互之间分享心得、感受等等[4]。产妇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巡问产妇的恢复情况,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并对其进行反馈与指导。

1.3观察指标

1)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并且分别在产妇产前和产后对其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评分测试结果,了解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和精神状态。在EPDS抑郁量表中,若产妇的的得分>13,便可诊断其存在产后抑郁。在SAS焦虑自评量表中,若产妇的的得分>50,便可诊断其存在焦虑[5]。(2)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产妇的护理情况,对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掌握产妇作息情况和生活质量。在PSQI睡眠质量量表中,若产妇的的得分<11,便可判定为产妇的睡眠状态良好。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中,若产妇的的得分>60,便可判定为产妇生活质量良好[6]。(3)护理人员可对产妇发放医学研究常用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产妇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感受等进行评分,可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部分。采取分数制,分数越高表示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EPDS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EPDS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EP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PSQI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PSQI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PSQI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62.5%。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国家二胎政策的开发,导致了高龄产妇的巨量增加。高龄产妇在临床上具有年龄较大,其身体素质较低,承受能力较弱等特点,与正常的产妇相比,其不良妊娠和孕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较高。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身体的影响,还将面临心理的变化。分娩过程中高度的紧张、以及产后家庭、生活等对其的影响,都将大大提高其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龄产妇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较为不同,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轻则会出现紧张、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重则会出现自杀自创等心理障碍[7]。该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将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女性在生育期间,是非常需要家人陪伴和朋友鼓励的,其在角色的转变、生活的改变以及社会工作的安排等等都会将对产妇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其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大大提高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降低其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传统的产后护理在临床上已经很难满足产妇的需求,其虽然可以帮助产妇有效进行分泌,却对于产妇情绪方面的护理关注点较少,无法及时发现到产妇的不良情绪。多数产妇在发生抑郁后不会主动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甚至无法得到家庭和理解和鼓励。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无法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但近几年来,高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家庭协同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家庭社会的陪伴与支持,帮助产妇更快的进入新角色,减少其不良情绪。其在临床措施上,通过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产妇与家属对疾病的重视性和了解度。在产妇出现不良情绪后,及时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为产妇带来积极情绪。同时,该护理措施不仅重视到产妇的心理情绪,还注重产妇的生理。护理人员需为产妇营造出舒适的护理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善产妇的生存质量[8]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采取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后,其EP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SQI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在高龄产妇的产后护理中,可明显降低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龄产妇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保证产妇的睡眠质量,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兰秀秀,陈小姣,石秀凤.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21,011(001):42-45.

[2]赵慧敏.品管圈活动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06(011):102-103.

[3]常红侠.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共情护理对产后抑郁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15(35):5

[4]马晓华.家庭产房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238,2020.

[5]全革玲.以促进角色适应为目标的全程协同护理管理对预防产后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2022,029(014):240.

[6]董洁.协同护理管理理念对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203,2020.

[7]梁文化,杜娟,徐来,.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 27(21):2.

[8]鲁国香,李月琴,赵春莲.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018-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