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
正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为防止病情的发展对其正常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除了需要及早的接受治疗,还需搭配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提高预后的效果[1]。现以我院收录的102例患儿进行研究,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患儿102例为案例,日龄2~27d,以随机数分组法分作两组,详见表1,资料经SPSS中证实(P>0.05)。
表1 一般资料(,%)
组别 | 例数 | 日龄(d) | 男性[例(%)] | 女性[例(%)] |
观察组 | 51 | 14.37±1.63 | 28(54.90) | 23(45.10) |
对照组 | 51 | 14.45±1.56 | 27(52.94) | 24(47.06) |
t/x2 | 0.253 | 0.040 | 0.040 | |
p | 0.801 | 0.843 | 0.843 |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皆符合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指征;家属皆配合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日龄皆<28d。
排除标准:排除有精神隐疾的;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的;排除先天性肝、脾、肺功能障碍的;排除合并严重感染的;排除半途转院的。
1.3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在患儿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依照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原则,实现常规的干预工作,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体征,做好体温等的监测,并保证按时按量的用药,一旦有异常出现需及时的处理。
观察组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①干预计划。为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增强,让其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疾病理论于护理操作,同时定期举办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能够从更加精细的完成护理工作,在患儿入院后与其家属保持联系,并了解患儿的基本信息,包括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过敏史等,再结合检查数据,根据黄疸类型、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案等,设计出精细化的干预计划。②健康宣教。为了让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应事先评估其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以恰当的沟通方式,将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原理为其详尽的讲解,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能够知晓患儿的现状,并重视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让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充满信心。③环境护理。在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室内环境的管理,做好定期的消毒杀菌,并降低周遭的噪音污染,让患儿获得良好的睡眠环境。④游泳护理。在指导患儿进行游泳治疗时,护理人员需事前将水温保持为37℃左右,由而室温保持为26℃左右,并视情况来设定游泳强度,控制在10~20min/次,期间加强脐部的保护,后续做好消毒,以免发生感染情况。⑤光疗护理。在为患儿实施光疗过程中,应对光疗箱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其分别保持在32℃和55%左右,同时实时监控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对于各种异常反应应引起重视,及时做好对应的干预,同时注意为患儿补水。⑥抚触护理。抚触患儿前,护理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配合无刺激的护肤乳,在双手搓热后,为患儿进行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到背部的顺序,保持15min/次,2次/d。⑦喂养护理。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告知其家属做好患儿的喂养,在条件允许下最后通过母乳喂养,并以少量多次的原则,做好对患儿的营养支撑,帮助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促进身体恢复。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干预后新生儿黄疸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有效:干预后新生儿黄疸症状明显好转,体征得到缓解;无效:干预后新生儿黄疸症状仍然存在,体征未改善。
(2)比较生活质量(肢体功能、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睡眠质量评分)。
(3)比较黄疸指标(血清胆红素以及黄疸指数)。
(4)比较临床指标(胎便初排时长、胎便转黄时长以及黄疸消退时长)。
(5)比较并发症情况(腹泻、皮疹、呕吐以及皮肤破损)。
(6)比较护理满意度(以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5统计学计算
使用SPSS23.0分析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s)与(%),检验方法采用t与x2,整理数据用EXCEL2016,以P<0.05表示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8.04%)高于对照组(86.27%),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观察组 | 51 | 28 | 22 | 1 | 50(98.04%) |
对照组 | 51 | 23 | 21 | 7 | 44(86.27%) |
x2 | 4.883 | ||||
P | 0.027 |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s)分]
组别 | 例数 | 肢体功能 | 身体状况 | 精神状态 | 睡眠质量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1 | 56.61±4.13 | 70.74±3.28 | 54.15±4.22 | 70.09±3.38 | 54.89±4.21 | 70.25±3.32 | 55.26±4.27 | 70.81±3.35 |
对照组 | 51 | 56.68±4.27 | 65.37±3.39 | 54.24±4.34 | 64.24±3.45 | 54.94±4.35 | 64.63±3.51 | 55.33±4.38 | 65.40±3.42 |
t | 0.084 | 8.130 | 0.106 | 8.650 | 0.059 | 8.307 | 0.082 | 8.070 | |
P | 0.933 | 0.000 | 0.916 | 0.000 | 0.953 | 0.000 | 0.935 | 0.000 |
2.3黄疸指标
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4。
表4 黄疸指标(±s)
组别 | 例数 | 血清胆红素(μmol/L) | 黄疸指数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1 | 224.31±22.45 | 104.65±10.83 | 24.49±4.24 | 9.31±1.26 |
对照组 | 51 | 224.19±22.62 | 176.82±17.74 | 24.42±4.40 | 13.68±2.12 |
t | 0.027 | 24.797 | 0.082 | 12.655 | |
P | 0.979 | 0.000 | 0.936 | 0.000 |
2.4临床指标
观察组的胎便初排时长、胎便转黄时长以及黄疸消退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5。
表5临床指标()
组别 | 例数 | 胎便初排时长(h) | 胎便转黄时长(d) | 黄疸消退时长(d) |
观察组 | 51 | 6.13±1.35 | 1.53±0.36 | 5.79±1.07 |
对照组 | 51 | 8.48±1.57 | 2.40±0.48 | 7.86±1.43 |
t | 8.105 | 10.355 | 8.277 | |
P | 0.000 | 0.000 | 0.000 |
2.5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6。
表6并发症情况(n,%)
组别 | 例数 | 腹泻 | 皮疹 | 呕吐 | 皮肤破损 | 发生率[例(%)] |
观察组 | 51 | 0 | 1 | 0 | 1 | 2(3.92%) |
对照组 | 51 | 1 | 3 | 2 | 3 | 9(17.65%) |
x2 | 4.993 | |||||
P | 0.025 |
2.6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4%)高于对照组(88.24%),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7。
表7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例(%)] |
观察组 | 51 | 29 | 21 | 1 | 50(97.73%) |
对照组 | 51 | 24 | 21 | 6 | 45(86.36%) |
x2 | 3.880 | ||||
P | 0.049 |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新生儿的血里面胆红素水平过高,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一旦发生新生儿黄疸,容易引起出现肝功损伤、肺炎、神经系统异常等,甚至会对患儿的听力造成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黄疸,需要明确其黄疸类型,根据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光照治疗、药物治疗等,做好营养支持,预防并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出现[7]。而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为保证整体的疗效,还需搭配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儿的预后[8-10]。精细化护理干预针对新生儿黄疸的特点,加强其家属的专业水平,并在游泳、光疗、抚触以及喂养方面提高干预,以精细化的原则,对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从而促进其身体的恢复[11-12]。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调节生活质量,改善血清胆红素及黄疸指数,加快症状恢复,减少并发症,增加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红玲.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6):84-85.
[2]杨小莉.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27):147.
[3]张明娟,张明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9):294-295.
[4]胡利萍.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3):206.
[5]吴敏英.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9):114-117.
[6]彭丹,吴茜,岑杨柳,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0):125-126.
[7]李静.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238,246.
[8]杨宝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5):18,20.
[9]石红艳.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6):760-762.
[10]刘娟,姚淑文.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9):1294-1296.
[11]成彩丽.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4):121-122.
[11]杨志敏.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8):1021-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