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果的影响探究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郭庆红

费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水平、妊娠结果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依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命名,接受常规妊娠期糖尿病指导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强化护理干预的47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妊娠期体重增长情况、产后体质量指数、羊水指数、不良妊娠结局结发生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组(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期体重增涨、羊水指数、产后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在分娩方式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4)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妊娠期体重增涨水平、有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血糖;妊娠结果

正文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而且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的糖尿病[1-2]。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家庭对孕妇的重视度日益提升,加上人们对妊娠期“进补越多越好”错误认知,使得孕妇在妊娠期间营养物质摄入过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相应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3-4]。妊娠期糖尿病可引发羊水过多或酮症酸中毒、妊高症等并发症发生,甚至可导致流产等严重不良结局[5];还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并发症,给母婴身体健康均造成较大影响[6]。可见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通过饮食及运动干预后多数患者的血糖值均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或家属对此病认知度不够,重视度不足,使得其控制血糖的自主行为能力较差,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7]。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其依从性对改善母婴结局均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则抽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检并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了分组对比研究,目的即在于进一步观察对此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水平及妊娠结果等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纳入病例数量:94例,均为此时间范围内在我院接受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接受常规妊娠期糖尿病指导的患者为对照组(n=47),接受强化护理干预的患者为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31.59±3.29)岁,孕次1-3次,平均(2.02±0.23)次,体质量指数20-24kg/m2,平均(22.16±0.76)kg/m2;研究组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31.76±3.34)岁,孕次1-4次,平均(2.09±0.26)次,体质量指数20-244kg/m2,平均(22.25±0.6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8]②单胎妊娠;③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均正常;④自愿入组,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确诊时已合并其他并发症者;②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③精神异常者;④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此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妊娠期糖尿病指导,即告知患者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若有必要需遵从医嘱使用降糖药。研究组患者接受强化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孕妇在妊娠期间情绪本就不够平稳,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后由于对自身及胎儿健康等方面的担忧导致其更易产生焦虑或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以纠正其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导致此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以及对胎儿的影响等知识,使其正对确的看待此病,同时提高依从性;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良情绪对其血糖以及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孕周、体重以及胎儿发育所需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制定饮食方案的原则在控制每日总摄入热量的前提下保障营养均衡,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以保障母婴正常正理需求。尤其对于轻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通过饮食控制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降糖效果3)运动护理,结合患者的孕周、体重以及身体综合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①应选择安全的运动方式,以不引起子宫收缩或不引起胎儿痛苦为宜,上肢运动不会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因此可适当增加上肢运运,下肢运动会增加子宫收缩的几率,因此需适当减少下肢运动,比如做上肢体操或慢走等;②运动强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主要有2种评估方法,一种是最大耗氧量减半法,另一种是靶心率法,前者算法如下:让患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症状限制性实验,然后以其50%作为目标运动量,每间隔1个月重复进行一次实验以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后者算法为(220-当下年龄)×70%=靶心率[12]。依据测定结果将为患者制定每次运动强度目标,以保障有足够的热量消耗的同时不会增加患者运动风险;③运动时间的控制 ,若采取功率自行车运动可将运动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分3组进行,每组15min,中间需休息5min并在此时间内进行胎心监护,每周3次,若采取上肢功率计算运动量则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即可,同时在运动中对胎心、患者心率以及子宫活动情况进行监护,每周3次。

1.3观察指标

1)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指标对比。此次研究主要对比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妊娠期体重增涨情况、羊水指数、产后体质量指数。(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此次研究主要记录酮症酸中毒、妊高症、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巨大儿、产后出血以及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情况。(3)分娩方式对比。此次研究主要记录患者自然分娩、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情况。(4)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此次研究主要记录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窘迫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指标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两项血糖检测结果均更低,且该组患者妊娠期体质量增涨、羊水指数、产后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指标对比(±s)

分组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妊娠期体重增涨(kg)

羊水指数(mm)

产后体质量指数(kg/m2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7

7.62±0.24

5.86±0.35

12.43±0.43

10.32±0.75

20.21±3.23

125.31±20.45

24.75±1.33

研究组

47

7.71±0.25

4.49±0.56

12.56±0.39

9.26±0.44

14.89±2.76

111.87±19.12

20.94±1.21

t


1.780

14.222

1.535

8.357

8.584

3.291

14.526

P


0.078

0.001

0.128

0.001

0.001

0.001

0.001

注:△为本组内干预后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n%)

分组

n

酮症酸中毒

妊高症

胎膜早破

胎儿窘迫

巨大儿

产后出血

继发性感染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对照组

47

1(2.13)

2(4.26)

3(6.38)

3(6.38)

5(10.64)

2(4.26)

1(2.13)

17(36.17)

研究组

47

0(0.00)

1(2.13)

1(2.13)

1(2.13)

2(4.26)

1(2.13)

0(0.00)

6(12.77)

χ2









5.756

P









0.016

2.3分娩方式对比。

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分娩方式对比(n%)

 

分组

n

自然分娩

剖宫产

产钳助产

对照组

47

27(57.45)

16(34.04)

4(8.51)

研究组

47

29(61.70)

18(38.30)

0(0.00)

χ2


0.044

0.046

2.350

P


0.833

0.830

0.125

2.4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n

新生儿低血糖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7

3(6.38)

3(6.38)

2(4.26)

1(2.13)

1(2.13)

10(21.28)

研究组

47

1(2.13)

1(2.13)

0(0.00)

0(0.00)

0(0.00)

2(4.26)

χ2







4.680

P







0.030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部分患者血糖值可在分娩后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然后即便如此,此病患者5-10年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较高[9-10]。妊娠期糖尿病对患者本人以及胎儿的健康均会造成较大影响,但相比较而言胎儿的健康受到的影响更大,可增加胎儿出生缺陷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5-16]。此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够理想,该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说明了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间具有密切关联。研究组患者在开展强化护理干预后其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了护理干预对此病的有效性。分析其优点: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对自身及胎儿健康的担忧导致其不良情绪比健康孕妇明显加重,通过心理干预可使其正确看待此病并提高依从性;②饮食干预是控制血糖最为基础且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通过科学的饮食指导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增涨、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风险;③运动是消耗机体多余热量、降低血糖的有效方法之一,运动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血糖,还可有效的保障母婴的安全,避免盲目、过量运动引发的母婴安全问题

综上可见,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控制妊娠期体重增涨、改善母婴结局,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云梅. 整体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3):519-521.

[2]吴艳艳, 张成成. 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价值体会[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2):1849.

[3]周荣娟. 饮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对母婴结局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 2019, 48(S02):201-203.

[4]刘燕. 饮食干预联合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 37(1):133-136.

[6]袁静. 健康促进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2):294-296.

[7]李郦.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血糖控制情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产后转内科情况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21):3689-3691.

[8]王燕, 陶俊贞, 胡金美,等.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0):2594-2597.

[9]樊慧妮, 许莹. 强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 2020, 44(1):161-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