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ICU护理中的价值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张静华,彭学凤

吴忠市盐池县人民医院,宁夏吴忠751500

摘要

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ICU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之前我院收治的心梗支架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ICU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住院情况、慢性健康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实验组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ICU护理中的作用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缩短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增加改善慢性健康状况,降低护理期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心梗支架术后;ICU护理

正文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心肌细胞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或动脉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1,2]。急性发作的心肌梗死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3]。并且,在临床上,心肌梗死常使用心梗支架术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但是由于患者发病时出现的濒死感,再加上ICU监护病房的环境,患者往往会因为病情原因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以及恢复都具有严重影响[4]。因此在临床上,为增加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通常需要使用适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5]。一般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危重,对护理的要求更高,因此常规护理往往难以起到理想的护理效果[6]。有研究表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ICU的护理中对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因此,我院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ICU护理中的价值研究,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3月之前我院收治的心梗支架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61±6.1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60±6.19)岁。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和影像学中心梗支架术后的诊断标准;(2)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精神异常的患者:(2)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3)无妨正常沟通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包括将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调整到舒适的范围,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对患者开展饮食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给予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进行用药指导,仔细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并在药品盒上进行标注,按时提醒患者用药。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1)在患者入院以后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包括病情、病历、心理状态、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有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2)由于心梗支架术后的起病较快,病情严重,对突然发生的疾病以及陌生环境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并且ICU监护病房内的仪器以及氛围给人的感觉较为压抑,因此患者还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增加恢复的时间。因此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沟通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具体因素进行总结分析。(3)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疾病相关知识错误了解而引起的不良情绪的患者,可在交流中使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原理进行讲述和分析,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健康知识教育,如将视频与面对面讲解相结合,帮助患者理解,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同时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该认真解答,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让患者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在心理护理是,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开展心理疏导,如播放喜欢的视频和轻松愉快的音乐,减少仪器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ICU监护室的氛围,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家庭的关怀是心理疏导的重要因素,家属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鼓励和陪伴,发挥家庭温暖的作用,使患者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价,最高100分,小于50分为正常、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和大于70分为重度。使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最高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住院情况根据观察并记录的两组患者ICU监护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使用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分值越低,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越好。对两组患者住院护理期间出现的切口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SF-36

实验组

39

40.26±4.71

39.16±4.53

83.44±5.73

对照组

39

46.28±4.26

45.34±4.41

75.14±5.42

t

-

5.920

6.105

6.572

P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住院情况以及慢性健康状况比较

实验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以及慢性健康状况比较

组别

例数

ICU监护时间

住院时间

APACHEⅡ

实验组

39

3.49±1.84

10.28±2.21

15.49±2.13

对照组

39

4.72±1.61

13.79±2.54

19.57±1.96

t

-

3.142

6.455

8.803

P

-

0.002

0.001

0.00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压疮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

实验组

39

0

2

0

5.13%

对照组

39

1

4

3

20.51%

χ2

-

1.013

0.772

3.120

4.129

P

-

0.314

0.395

0.077

0.042

3讨论

心梗支架术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起病急,病情较重,患者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并且在患者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处于ICU的病房中,心理上可产生巨大的压力,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烦躁、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心梗支架术后的临床护理中,除了对患者进行生理上的护理以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8]。严重的不良情绪会使患者对治疗以及生活失去信心,导致对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并且在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对治疗的反抗性还会加剧,使对治疗的依从性再次降低,形成一种不良循环[9]。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的开展能够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效果。而常规护理方式往往会疏忽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心梗支架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达不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实验组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的护理中具有显著作用,分析原因在于,心理护理是在患者入院以后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的心理护理方案,因此在护理开展以后,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情况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方式,因此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因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的特点,使护理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患者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有显著的下降。在患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从而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促进身体的恢复,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同时由于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自身疾病的情况好转,能够促进心理护理的效果,从而打破心理护理和治疗效果中的恶性循环的状态。心理状态能够影响机体内分泌,内分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能够得到改善。最后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依从性增加,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也会减少。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梗支架术后ICU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缩短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岩.心理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4):131+161.

[2]韩春艳.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急性心梗患者不良情绪和PCI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9):1563-1564.

[3]李枝云,何惠娥,李艺娜,.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2):73-74.

[4]苏妮,姜闻文.分析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22):126-127.

[5]高明霞.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分析[J].智慧健康,2020,(3):101-102.

[6]梁欢,李炜,李凤,等.保护性约束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17):93-95.

[7]邱琳琳.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6):744-745.

[8]王海鸥,李国宏.赋能心理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医学,2021,49(10):1251-1254.

[9]阎翔宇.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8):187-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