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宋媛

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2022年2月,2年内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为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急救护理),2021年3月-2022年2月为研究组(47例,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结果:研究组入院等待时间、诊断时间、溶栓开始时间、死亡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自残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关键词

程序化急救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成功率

正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动脉血管突然堵塞或缺血,导致对应区域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出现坏死变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引起偏瘫、视觉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患者还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严重的后遗症[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除了会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还会造成一侧肢体偏瘫,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主要与原位性脑缺血发作和心脏病变有关。患者自身脑血管动脉硬化狭窄,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导致狭窄部位出现紧急闭塞或形成血栓,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2]。脑血管病变和心脏病变有密切关系,心脏病便出现血栓会随着血液循环运行到脑血管,就会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人全部动力的核心,人的一切感觉和行为都有大脑控制,一旦脑部发生病变,将会对全身产生巨大影响[3]。脑部缺血会引起多种功能障碍,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残疾、死亡的风险非常大。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颅内出血性病变,观察脑部血液循环,制定溶栓治疗方案,尽快实现脑部血管复通。程序化急救护理以标准化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急救服务,让患者可以尽早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即分析了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2022年2月,2年内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2)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2h;(3)患者及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严重颅脑外伤者;(3)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者;(4)免疫功能缺陷或严重感染者;(5)入院时已经昏迷;(6)精神疾病者。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为对照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7.62±4.76岁),2021年3月-2022年2月为研究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65±4.78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监测病情,根据病情开展检查和护理,确诊后联系对应科室收治。

研究组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如下:

(1)制定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特点和急救需要制定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涉及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全面掌握左右急救技能。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病情危重的患者执行最高标准的急救护理,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护理保障。

(2)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患者入院走绿色通道,无需挂号、分诊,可以直接进入急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尽量维持固定体位,避免过度的活动,保持侧卧位以防患者一旦发生抽搐或者无意识情况下,异物进入气道导致窒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救护理是要建立在正确、合理的判断诊断基础上,患者入院前通知到急救室,相关的医护人员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患者到达后立即接受检查,诊断的同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患者被确诊,即刻开始治疗。患者入院途中会将基本信息、病情传递给医院,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制定救治方案并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到达后只要被确诊即可接受治疗,过程中不会浪费时间,避免延误病情。

3)患者转送。确诊后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将患者转送至急救室,医生已经做好救治准备,患者进去急救室就能进行治疗。转送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尤其注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保护好患者的肢体、脊椎、头颅等重要部位,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发生呕吐物引起窒息。移动患者时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颠簸加重病情,患者安全到达急救室立即开始治疗。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的入院等待时间、诊断时间、溶栓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入院等待时间、诊断时间、溶栓开始时间的对比

研究组入院等待时间、诊断时间、溶栓开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 两组入院等待时间、诊断时间、溶栓开始时间的对比[(±s)min]

组别

例数

入院等待时间

诊断时间

溶栓开始时间

研究组

47

11.04±2.12

14.64±3.02

19.67±2.61

对照组

47

23.87±4.32

25.29±5.04

33.94±6.71

t

-

18.278

12.427

13.588

P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致残率的对比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 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致残率的对比 [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

致残率

研究组

47

4187.23%

612.77%

36.38%

对照组

47

3063.83%

1736.17%

1225.53%

χ2

-

6.965

6.425

P

-

0.008

0.01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n(%)]

组别

例数

坠积性肺炎(例)

尿路感染(例)

认知功能障碍(例)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47

12.13%

12.13%

12.13%

36.38%

对照组

47

510.64%

36.38%

24.26%

1021.28%

χ2

-

2.849

1.044

0.344

4.374

P

-

0.091

0.307

0.557

0.036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起病急,病情严重,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可能发现永久性的脑组织损伤,遗留多种功能障碍[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损害脑部健康,尤其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除了会直接损伤大脑,还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等并发症。脑部动脉血管突然出现异常,引起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没有供血、供氧不足,脑细胞出现坏死,将会导致身体活动功能、记忆功能、语言功能等出现障碍[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容易产生局限性的神经性功能障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缓解症状,不容易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但未得到有效治疗,短暂性的功能障碍就会发展成永久性的。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很大程度与发病后的救治时机有密切关系。

常规急救护理适用于一般性的疾病,并未考虑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特征,患者入院后采用一般急诊护理模式,接受治疗前需要按照传统流程办理各项手续,待医生诊断后再准备治疗。患者发病后不能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复杂的流程耗费了大量时间,患者等待治疗的过程中病情随时可能发生病变,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6]。要提高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成功率,一定要抓紧时间,患者发病后耽误的时间越长,脑部损伤越严重,身体机能受到的影响越大,治疗难度也会明显增加。程序化急救护理完全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制定,相关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可以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查和诊断,提前做好急救准备,患者可以尽早得到治疗[7]。所有的医护人员在开展医疗服务是都是以患者的健康为第一要务,最大程度精简急救流程,患者入院后的时间主要耗费在病情诊断,一旦确诊后立即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的专业治疗[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导致肢体出现残疾,甚至会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通过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及时开始溶栓治疗,尽早实现脑部血管复通,减轻脑组织损伤,更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9]。尽早得到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的治疗时间会明显缩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还能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患者身体各项功能都能尽快恢复,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避免长期需要照护带来的不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自残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章春红,罗燕华,王晓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术中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中外医疗,2022,41(07):132-135.

[2]张娟娟,胡昕瑶.系统性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甘肃科技,2021,37(21):176-178.

[3]丛娜.传统急救护理与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运用价值的比较[J].江西医药,2021,56(10):1745-1747.

[4]丁秋宁.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价值及对抢救率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1):32-34.

[5]田二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1,42(02):118-119.

[6]李玉春,尹敏,黎肖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8):19-21.

[7]吕敏,许玉平.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43.

[8]陈胜棣,王敏芳.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4):228-231+234.

[9]陈长乐,梁远红.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预后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4):152-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