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AR沟通+思维导图模式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郭玉艳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思维导图模式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2021年9月的50个交接班次(对照组)及2021年10月~2022年3月50个交接班次(观察组)的交接班质量及同期分别50名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经验式交接,观察组实施ISBAR+思维导图模式的交接班,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价交接质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SBAR沟通结合思维导图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交接班中,可有效提高交接班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ISBAR沟通;思维导图模式;儿科;护理交接班

正文


护士交接班既是对本班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提供依据,使患者的治疗护理不间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1]临床护理中,护理交接班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护理质量,很多护理缺陷都是由于护理交接班不充分、不全面而引起[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ISBAR沟通+思维导图模式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儿科护理交接班质量提供一定参考,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214~2021950个交接班次(对照组)及202110~2022350个交接班次(观察组)的交接班质量及同期分别50名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本科室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设护理组长2名,均在儿科工作15年以上,N3护士。责任护士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儿科工作大于4年,N14名、N25名、N34名。本科室班次为白、夜两班制。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可胜任儿科护理工作;②积极主动参与ISBAR+思维导图模式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排除标准:不在责任护士岗位超过1w

患者纳入标准:①首次入住我科;②取得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治疗中途放弃自动出院、转科或死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交接班时采用常规经验式交接班的方法。观察组实施ISBAR+思维导图的护理交接班,护士长组织开展对全科护理人员关于ISBAR+思维导图的培训,就理论知识以及情景模拟演练等开展培训从而做到人人熟练新模式,实现护理交接班的统一化。对儿科交接班的重点内容,包括患儿的介绍(introduceI,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现状(situationS,包括主要诊断、主诉、现存主要问题)、背景(backgroundB,包括既往史、治疗经过、护理评估情况、治疗效果跟踪)、评估(assessmentA,包括交班前最后一次护理评估情况)、建议(recommendationA,包括交给下一班需注意的)等进行梳理[3]。根据ISBAR+思维导图模式列入交接班模式[]。根据ISBAR的模式设计思维导图,完成培训后对所有责任护士发放交接班思维导图的示意图,基于思维导图的指导开展交接班工作,交接班时根据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按照从大条的细节、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进行交接。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分,该量表从信息质量、互动和支持、效率三个维度共计13个条目评估,采用里克特7级评分法评估,总分97分,评分越高说明交接班质量越高[4]

观察两组患者/家长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满意度,总分100分,评分超过80分时为满意,70~79分为基本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的和。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比较两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分

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比较两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分,分

组别

n

信息质量

互动支持

效率

总分

观察组

50

32.38±1.35

19.57±1.22

17.78±1.22

70.85±2.30

对照组

50

26.44±1.28

17.73±1.36

15.64±1.40

62.27±2.61

t

-

39.106

12.335

12.589

30.207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 比较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比较两组满意度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4488.00

510.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50

4080.00

510.00

510.00

4590.00

t

-

-

-

-

65.948

P

-

-

-

-

0.001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强调连续性,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工作可评价、总结本班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及成效,还为下一班次的护理工作开展提供着依据,这对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交接班环节也是最为容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一旦交接班不全将容易造成下一班次的护理人员不能把握相关信息,这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医患的满意度。小儿发育不成熟,其在疾病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变化等方面均与成年人存在一定差异,儿科护士准确把握患儿的病情,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性,这对促进患儿的康复意义重大。

传统模式下的儿科护理交接班模式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思维逻辑不够严谨,交接班时存在对患者的重要信息“做减法”的情况,常见“我接班就是这样的”的情况,护理人员没有重视一些交接班的重要信息,这造成一些重要的交接班信息时常出现缺失的情况,这造成儿科护理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具体而言,传统护士交接班时存在的问题包括:(1)护理人员对自我介绍重视不足,没有对患儿家属说明来意;(2)传递信息时重点不突出,传递信息不全,下一班的护士不能通过护理交接班明确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3)交接形式以及内容不够一致;(4)护理人员仅陈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了解并分析患儿的病情,例如交接时仅表示夜间平稳,无病情变化等。

ISBAR沟通模式从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及建议五个方面进行护理交接,其应用可规范交接班的顺序及内容,能有效减少以往经验式交接存在的疏忽,可帮助下一个班次的护士形成对患儿病情的全面掌握,帮助其迅速明确后续治疗以及护理的重点,这有助于确保患儿的安全[5]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交接班,其特点在于条例清晰、无漏项,可提高交接班质量[6]。该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及护理人员对观察患儿病情的主动性,护理人员得以班班查看患儿,护理人员责任护士与家属的有效沟通,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率提高,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和隐患,护理质量明显提升[7]

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护理交接班中,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交接班流程的规范性得到提高,其实施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为患儿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思维导图以图像、文字的形式体现大脑中的想法,其按照领域内的知识元素的内在联系建立可视化的语义网络,其应用让人的隐性思维变得可视化、显性化,其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将原本较为枯燥的信息转变为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形,从而帮助人们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8]。例如,新生儿护理交接班时从患儿情况、交接班时间、病区情况以及护士长评价提问四个方面建立思维导图,患儿情况涵盖患儿的例数(总例数、入院例数、出院例数、病危病重例数、死亡例数)、腕带情况(腕带损坏情况、信息情况、佩戴腕带部位皮肤损伤情况)、用药情况(是否使用特殊药物、口服药执行情况)、检查情况(血气、血生化、血常规及其他检查)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其中病情监测可细分为疾病诊断、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哭声、意识、瞳孔、四肢肌张力、前卤)、消化系统(喂养情况、腹胀情况、胃肠减压情况)、大小便情况(颜色、性质、量及次数)及皮肤情况(是否存在溃烂、皮疹、硬种以及皮肤颜色情况等)等]、吸氧及心电监护情况、管路护理情况(包括管道标识情况、管道置入长度、管道通畅情况、管道固定情况、是否存在红肿渗血及渗液等)、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哪些措施已经完成、哪些措施尚未完成需要继续完成、检查结果、针对治疗及疗效等)等。交接班时间按照科室安排进行固定。病区情况从环境卫生情况、消毒隔离情况、仪器设备情况(定点放置情况、仪器设备的数量、消毒情况、电源是否充足、仪器设备损坏情况)、安全隐患(门窗是否损坏、门禁系统情况、水电及运转情况)、药品管理情况(备用药品情况、高危药品情况及急救药品情况)及文书记录情况(登记本损坏情况、登记本齐全情况、遗漏情况)等方面进行交接班[9]。思维导图的特点在于简单易懂、全貌概括、思维可视化、可精准传达信息、可方便与他人交流等,其应用于儿科护理交接班对提高交接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0]

本次研究在ISBAR沟通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体现ISBAR沟通模式,其应用将原本的放射性思考具体化,思维导图以图像视觉的形式呈现ISBAR沟通模式的概念、观点、想法以及内容之间的关联,其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获取患儿信息、存储信息及提取信息的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ISBAR沟通结合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后,观察组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评分中的信息质量、互动支持及效率、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ISBAR沟通结合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士交接班的质量,交接班时的信息更加全面,护士的互动支持更加充分,交接班质量更高。经干预后,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ISBAR沟通结合思维导图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交接班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家长感到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 ISBAR沟通结合思维导图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交接班中,可有效提高交接班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658-3661.

[2]黄梅,张莹,邓先锋.床边交接班思维导图对E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3):163-165.

[3]张欢,王新刚,丁玉燕.思维导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1,4(5):421-425,429.

[4]林燕平,邱金花,林宁,.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04-407.

[5]周润梅,张传来,郑秋兰.I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1):807-812.

[6]张晴,厉春林,胡娜,.基于SBAR交班模式的NICU护士交接班思维导图设计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50-53.

[7]张玉,袁娇,龙宝贵,.I-PASS交接班模式对急诊儿科交接班质量及护理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5):1037-1039.

[8]卓瑞燕,程奇,张亚需.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产房与新生儿科交接班记录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7):525-529.

[9]卢妙娟,石宏英,陈丽君.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165-166,3.

[10]付沫,唐霖,肖继荣,.提高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的规范化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3-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