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陈静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感到更加满意,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介入栓塞;脑动脉瘤;综合护理;并发症;心理护理

正文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体会,为提高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质量提供一定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02~20222月期间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43~75岁、平均年龄(54.48±8.30)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45~75岁、平均年龄(54.2±8.9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具备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征,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时,对患者采取积极控制血压、充分休息、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及平和的心态、预防并治疗脑血管痉挛,教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的方法从而减少腹部压力增加,维持大便通畅[1-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碘过敏史进行询问,术前使用阿托品及苯巴比妥等药物;对患者的输血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足背动脉以及右股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检查,常规备皮;指导患者开展在保持右下肢制动的平卧位下进行排尿的训练从而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术后排尿[3]。术后维持右侧髋关节伸直,右下肢制动休息24h;拔鞘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同时采用沙袋进行加压包扎;对穿刺部位的渗血及渗液情况进行观察,保持穿刺部位的敷料干燥、清洁;对患者的右下肢足背动脉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右下肢皮肤的色泽以及温度,监测D二聚体水平,采取抗凝药物、梯度弹力袜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教导患者的增加饮水量从而加快造影剂的排出[4-5]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术前护理:(1)术前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过程、术中配合要点以及成功案例等,从而促使患者形成对疾病以及治疗的基本认识,打消其恐惧及紧张等心理,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手术的风险,从而促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手术,积极配合进行治疗;(2)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术前遵医嘱给尼莫同微量注射泵泵入[6];(3)预防动脉瘤破裂:腹部压力的增加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为了避免由于腹部压力增加造成动脉瘤破裂,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指导,教导患者重视预防感冒从而避免打喷嚏以及用力咳嗽的发生;饮水以及进食时控制速度从而避免由于呛咳引起腹部压力增加;教导患者在排便时切勿突然用力;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术前遵医嘱给予患者缓泻剂[7]。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需求进行了解,了解患者存在的不适症状并及时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来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而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遵医嘱补液,教导患者大量饮水从而减少造影剂引起的副作用;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存在少尿或者血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干预;术后鼓励患者早期饮食,可在术后4h进食,适当给予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低、低盐且富有营养的饮食,饮食中应当还有纤维素从而预防便秘的发生;当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时,术后重视对压疮的预防,时常按摩受压部位,确保穿刺点持续加压;加强对患者眼球运动以及视力状况的观察,当发现存在眼球震颤、视物旋转、眼前发黑等症状时考虑到椎动脉痉挛的风险并及时干预[8]。(2)防治并发症:脑梗死:术后加强对脑梗死症状的观察,当发现患者存在一侧肢体无力时就要考虑到脑梗死的可能,进行CT检查,当完善检查后确诊为脑梗死后遵医嘱进行扩容以及抗凝等治疗,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动脉瘤破裂出血:该并发症是介入栓塞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术后加强对患者血压的观测,规避一切可能造成患者的血压突然变化的因素;采取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及时发现瘤体破裂的先兆,配合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脑血管痉挛的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栓塞材料以及导管长时间停留在血管内有关,该并发症多见于术后12~24h,患者可见肌力下降、意识障碍、呕吐、头晕及头痛等表现,护理人员加强对这些症状的观察,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及缺氧而造成的损伤[9]。(3)早期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后尽快进行功能锻炼,当经过干预后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尽快开展语言功能锻炼、偏瘫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感觉功能锻炼以及作业治疗等,通过尽快开展功能锻炼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4)出院指导:出院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应当在3~4w内限制体力劳动,杜绝任何可能造成弹簧圈移动位置的因素。遵照医嘱使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定期进行全脑DSA的复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血压进行控制,减少劳累以及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同时告知患者应当限制脂肪以及盐的摄入,戒烟酒,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用于评估中,SAS临界值50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SDS临界值53分,评分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出院时的GCS评分,GCS从肢体运动、睁眼及语言三个方面评估,总分3~15分,评分越低说明昏迷越严重。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出院时为患者或家属发放问卷调查满意度,总分100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总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率与一般率的和。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SASSDSGCS评分变化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比较两组SASSDSGCS评分变化 [(±s)分]

组别

n

SAS

SDS

GCS

观察组(n=40

干预前

59.98±4.65

52.83±5.13

9.30±1.57

干预后

41.13±5.20

37.44±4.82

13.84±1.31

对照组(n=40

干预前

60.15±4.93

53.36±4.98

9.33±1.50

干预后

46.67±5.88

42.77±6.40

11.12±1.34

t1/P1

-

0.159/0.874

0.469/0.641

0.087/0.931

t2/P2

-

4.464/0.001

4.207/0.001

9.180/0.001

t3/P3

-

18.129/0.001

13.416/0.001

14.043/0.001

t4/P4

-

12.228/0.001

9.510/0.001

5.629/0.001

注:t1/P1: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两组干预后比较;t3/P3:观察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比较;t4/P4: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比较。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见表2

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n

动脉瘤破裂

脑梗死

脑血管痉挛

合计

观察组

40

12.50

25.00

12.50

410.00

对照组

40

25.00

12.50

37.50

615.00

P

-

-

-

-

0.05

2.3 比较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比较两组满意度 [n(%)]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2665.00

133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335.50

1947.50

820.00

3280.00

c2

-

-

-

-

6.135

P

-

-

-

-

0.013

3讨论

介入栓塞应用于脑动脉瘤的治疗中,其优势在于可以对弹簧圈的释放进行自由控制,当弹簧圈的位置满意后才释放,这能有效杜绝再次破裂的发生,可避免开颅手术的应用,其应用安全性良好。护理人员在对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做好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在术前结合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瞳孔以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强化巡视,积极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并积极降压,这有助于避免由术后颅内压突然增高而造成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护理人员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部位出血情况,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控制,这为穿刺点尽快止血以及患者的尽快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提供了依据。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这为患者的手术安全进行提供了保障,也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治疗效果,这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明显,其实施可有效提高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证实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可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其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感到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感到更加满意,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晗妮,邵婷婷.基于LACE风险模型的早期预见性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准备度、再入院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2):304-305.

[2]梁凯玲,李冬芬,姚砚灿,.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99-1902.

[3]范羽娇,孙香君,董海静.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4):526-529.

[4]尹璐,黄姝,许峰,.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9):1728-1732.

[5]陈德勋.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1):3650-3652.

[6]温碧愉.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8):3195-3197.

[7]霍艳艳,刘青.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29-3130.

[8]贾丽娜,张海珍,白爱香.基于NIHSS评分的分组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0):1667-1669.

[9]叶国玲,毛媛媛,罗惠,.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11):1873-1874.

[10]汤丽丽,杨文梓,孙亮.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重症监护患者相关护理结局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4):445-447,4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