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期刊: 生·育 DOI: PDF下载

李春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产科产房,710061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出生的160例新生儿,并分为常规组(n=80)和研究组(n=80),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为(1.55±0.53)d、住院时间为(6.01±0.89)d,常规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为(2.20±0.78)d、住院时间为(7.84±1.85)d,研究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3.75%,常规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8.75%,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8.75%,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8.7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常规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3h前血糖值为(3.20±0.49)mmol/L、3h后血糖值为(3.75±0.65)mmol/L,常规组新生儿出生3h前血糖值为(1.84±0.25)mmol/L、3h后血糖值为(2.01±0.40)mmol/L,研究组新生儿出生3h前后血糖值情况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率具有较为积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可以缩短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且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率

正文


在临床中,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病症,患有该疾病的新生儿具有反应低下、多汗、面色苍白、肌张力减退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会影响到新生儿大脑发育,还会给大脑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出现严重后遗症,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识别低血糖和危险因素,且及时给予监测、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研究显示,针对新生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加强对新生儿血糖监测力度具有不错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生。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1-20223月出生的160名新生儿,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1-20223月出生的160例新生儿,并分为常规组(n=80)和研究组(n=80)。在常规组中,有50例男新生儿,30例女新生儿,年龄段在0.2h-72h之间,其中有62例新生儿是自然分娩,18例新生儿是剖宫产。在研究组中,有49例男新生儿,31例女新生儿,年龄段在0.3h-71h之间,其中有63例新生儿是自然分娩,17例新生儿是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血糖监测干预,在新生儿出生后0.5h开始,利用末梢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糖水平进行监测。采血方法如下:利用无菌棉签对75%浓度酒精进行蘸取,对新生儿足根部皮肤进行消毒,利用测血糖针刺入足跟,从第一滴血液开始,对末梢血样本进行采集[2]。如果发现新生儿有低血糖情况,坚持每天4-8次频率,重复利用上述方法,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进行监测。

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其中包括对新生儿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且做好用药指导与干预等等。

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第一,在断脐后,把新生儿放置到辐射台上进行保温,迅速擦干保暖,进而减少散热发生。擦浴结束后,快速包裹新生儿,且严密监测新生儿体温,以防由于体温下降引起低血糖[3]。第二,结合新生儿情况,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针对巨大儿、早产儿,在其出生1h便可以喂奶,且每隔2h喂奶1次;必要时可以给予鼻饲或静脉滴注,进而保证新生儿内环境、体内营养处于平衡状态。与此同时,需要给予新生儿保暖干预,减少热量消耗。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新生儿血糖变化、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密切监测,以便于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和及时进行处理[4]。并且,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监测新生儿血糖,针对血糖水平较低的新生儿,应适当补充葡萄糖溶液,且观察其临床表现,尽早开奶。针对母亲妊高症的新生儿,也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直至其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出生0.5h-1h之间,给予新生儿喂奶,且定时补充葡萄糖溶液[5]。第三,在新生儿阶段,咽下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出生后在开奶前会有呕吐情况,吃奶后症状会加重,这主要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吞入了较多的羊水,或被胎粪污染,刺激到了新生儿胃黏膜,导致胃酸和黏液分泌增加,出现频繁呕吐情况[6]。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早清除吞入胃中的羊水,增加胃内ph值,中和多余胃酸,减少胃酸刺激粘胶,减少呕吐发生次数。此外,需要提升洗胃液温度,保证其处于37-38摄氏度,和体温相近,进而减少刺激新生儿胃黏膜[7]。可以给予新生儿补充葡萄糖溶液,保暖干预,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有效预防低血糖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出生3h前后血糖值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为(1.55±0.53d、住院时间为(6.01±0.89d,常规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为(2.20±0.78d、住院时间为(7.84±1.85d,研究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血糖稳定时间(d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80

1.55±0.53

6.01±0.89

常规组

80

2.20±0.78

7.84±1.85

T


3.669

3.759

P


0.05

0.05

2.2低血糖发生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3.75%,常规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8.75%,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低血糖发生率[n%]

研究组

80

33.75

常规组

80

1518.75

X2


4.322

P


0.05

2.3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8.75%,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3 两组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十分满意[n%]

一般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率[n%]

研究组

80

5062.50

2936.25

11.25

7998.75

常规组

80

3543.75

3645.00

911.25

7188.75

X2





4.589

P





0.05

2.4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4

4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震颤[n%]

呼吸不规则[n%]

抽搐[n%]

并发症发生率[n%]

研究组

80

00.00

11.25

00.00

11.25

常规组

80

22.50

45.00

22.50

810.00

X2





4.039

P





0.05

2.5出生3h前后血糖值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3h前血糖值为(3.20±0.49mmol/L3h后血糖值为(3.75±0.65mmol/L,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5

5 两组新生儿出生3h前后血糖值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3h前血糖值(mmol/L

3h后血糖值(mmol/L

研究组

80

3.20±0.49

3.75±0.65

常规组

80

1.84±0.25

2.01±0.40

T


5.636

7.069

P


0.05

0.05

3.结论

在临床中,新生儿低血糖是较为常见疾病,但是因为该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经常会被忽略。新生儿低血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暂时性低血糖,另一种是持续性低血糖。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较多,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容易出现低血糖可能和肝糖原储存不足相关,胎龄较小,糖原储存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高[8]。并且,如果新生儿处在低体温状态,或者是处于寒冷状态中,更加容易发生低血糖,这有可能和低体重儿的产热能力不能相关,低体重儿产生热量无法满足体温调节的需求。此外,在新生儿出现细菌感染时,机体需要额外能量进行免疫活动,致使糖代谢率增加,而在感染时新生儿摄入量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导致低血糖发生率增加。如果不及时给予新生儿早期干预,出现低血糖后容易给新生儿脑组织带来不可逆损伤,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生命安全。因此,针对新生儿,需要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加强血糖监测力度,进而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率。

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早期护理干预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母体血糖进行控制,因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原因。若可以有效控制孕期孕妇血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注重系统化管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注重孕期监测,且给予妊娠期治疗,其中涉及到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等,对体重增长进行控制,对血糖进行控制,进而有效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发生。与此同时,在产程中也需要注重血糖监测,如果孕妇是妊娠期饮食控制者,需要每2-4小时进行1次血糖检查,保证血糖在4.4-6.7mmol/L。第二,注意保暖。低温,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在新生儿娩出后需要立即擦干全身,尽可能减少散热。与此同时,娩出后可以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利用母婴皮肤接触、吸吮,给新生儿取暖,提升保温效果。第三,血糖监测。早期发现和确诊新生儿低血糖,是离不开血糖监测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注重血糖监测工作。一般情况下,针对高危新生儿,在其出生三十分钟内开展血糖筛查,采取新生儿足跟处血液。第四,病情观察。新生儿低血糖症状不容易识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新生儿,若其出现大汗、皮肤苍白、肌张力底下、呼吸不规则、喂养困难、低体温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有效干预。第五,合理喂养。早期喂养、哺乳,可以有效预防与纠正新生儿低血糖。不管是高危新生儿,还是正常儿,都建议在产后三十分钟内早吸吮、早哺乳、早喂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吸吮时间不能低于三十分钟。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监测中低血糖发生率,缩短新生儿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较高,并发症发生较少,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贾贤芬,李小燕.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出生24h内血糖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1,42(12):1428-1431.

[2]徐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5):158-159.

[3]麦玉娟,赵梅锋,廖小燕.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4):141-143.

[4]冉宪俊.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人人健康,2020(06):196-197.

[5]陈娜珠,李绮婷,区少心.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2h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4):85-87.

[6]刘启英,赵钿,张宏伟,杨艳.300例高危新生儿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1):198-199.

[7]向佳.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6):133.

[8]路蔚红,胡群.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6):229-2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