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相较于传统物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下的学习内容具有更高难度,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物理核心素养,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相关知识,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后,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科目的深入研究也有重要作用,进而生成自主探究意识,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物理教学中,经过教师的指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其自主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内容顺利解决,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此外,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到物理课堂活动中,遵循深度学习理念挖掘相关问题,在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二、适当放手,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教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能力,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获得物理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适当放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学习能力,教师应注重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寻找物理知识与自由讨论的契机,选择恰当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围绕该知识点进行思考或讨论,发散学生物理思维。其次,在学生自由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自由并不等于放任,教师应有效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针对一些偏题或没有思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有效指导,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或指出讨论方向,及时为学生提供思路,但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掌握好度。例如在教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该部分内容在整个电学部分处于重要地位,为后面电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在该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如电压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电源、若干导线、开关等。然后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演示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引发学生思考: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认真观察并进行合理猜想,有的学生可能猜想电压相等,有的学生可能猜想电压不相等,那么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观参与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操作时间,让学生通过操作不断提高对串联电路电压的认识,还要有效指导学生科学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运用表格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并分析数据后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式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问题设计,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物理知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类通过对具体现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并结合实验操作之后得出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家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并提出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行假设分析,通过实验探寻最佳解决方案,进而形成物理学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是硬性要求学生背诵重点知识和已经得出结论的现象,学生并不理解知识内涵,便无法保证学习效率,也不能形成完整的物理推理逻辑,导致学习浮于表面。基于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重视课堂互动环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展开研究,分析问题的本质内涵。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主动与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根本上理解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而掌握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部分教师在对该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认知,简单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流于形式,教师一般把物理探究问题直接给到学生,并且有时候可能直接为学生演示操作,忽略了学生的体验。因此,应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科学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并积极求证,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学生的主观学习感受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出最后结论。
四、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物理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也应不断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视野。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不论是常规的基础知识传授课程,还是物理实验课程,或者习题训练课程,教师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在备课过程中设想一下该部分内容需要哪些学生掌握,哪些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提升,哪些学生需要夯实基础,逐步提升,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最后,教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理教学规范性,或者采取多种演示方式,让学生观看,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掌握物理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光在一些物体表面能够发生反射,并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尤其是掌握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重点内容,如果仅靠教师口述,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想象与理解一些反射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理解光的反射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使用平面镜、白色硬纸板、白纸与激光笔等实验器材做物理实验,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口述的讲解与指导,可能无法有效地让学生全面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双师课堂,在课前充分地为学生准备教学课件,使学生在遇到不会的实验操作步骤或难题时可以反复播放课件,视频中操作人员的演示与讲解,可能会促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完成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五、完善教学评价,提高物理综合素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及时完善教学评价环节,优化传统的评价方法,调整评价的主体和内容,如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每节课的具体表现、作业完成度、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总结,建立完整的学习框架,并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在自评与他评中积累学习经验,使所有学生均能取得进步。可见,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日后的学习计划和方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发现他人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在未来的学习中形成互补,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外,教师也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出教学的不足,及时完善接下来的课堂安排,实现自身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的共同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核心素养。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评和互评时间,让其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在点评他人时,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全面且客观的评价中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形成清晰的认知,这样能够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葛寒兵.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0):86-88.
[2]高锋.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0):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