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阿尔祖古丽·阿卜杜塞麦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艾力西湖镇中心小学

摘要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理念深入落实的具体体现,在分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设计、目标制定以及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情、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等。分层教学也满足了同一课堂上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遵照同一的教学大纲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数学综合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核心,深入研究与落实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价值探究;实施路径

正文


一、引言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则是能够最大度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让他们获得更为多元的学习机会,借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会受到各种环境和条件影响。有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而有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并不牢固,甚至是很差。所以,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合理展开分层教学就很有必要。它能够让整个教学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凸显科学性和规律性,让整个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标准,借此实现科学化的教育教学。

、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使得他们所处的学习层次也存在不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也会不同。教师要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划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期望,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给予其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既能够让教师有更加明确的教学和指导方向,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减少负担,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有很大帮助。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中,要求教师要能够清楚地掌握教学目标中哪些需要分层,哪些属于共有目标,不需要分层,这样才能确保数学教学目标分层的合理性。例如:在进行元、角、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中,教师首先要从素质教育视角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及文化目标等,其中知识目标属于基础的共性目标,不需要分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点,而在能力目标和文化目标上可以进行分层设计。如针对元、角、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进行如下分层:(1)基础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元、角、分知识,能够准确地认、读、写元、角、分,并能掌握1=10角,1=10分的转化关系,能够准确地完成不同数值元角分之间的大小比较。(2)中间层教学目标:要求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基础层目标后,能够提升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际生活购物中能够正确读出商品的价格,并完成简单的购物交易。(3)提高层教学目标:这一层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方面比较强,完成前面两个层次的目标后,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或者自主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我国有关钱币的发展历史,积累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分层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过程采用的是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方法,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和学习需求的考虑,按照课件以及教材内容讲授数学知识,缺乏层次,重点不突出,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效率也相对较低。在分层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层次特点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分层处理,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分层教学方法:(1)任务分层: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形式,教师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通过设置分层学习任务实现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上的深入落实。例如:在进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有关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后,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探究任务:周末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要求每班做好学生电影喜好的调查,统计班级学生喜欢悬疑类、动画类、情感类、科幻类的电影的人数,并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给学校周末的集体观影活动提供建议。教师先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做好分组,然后再结合该项探究任务,进行任务的分层处理,可作如下安排:任务一,通过调查完成班级学生观影爱好的数据统计,采用画字的方式完成数据统计;任务二,根据统计好的数据,利用掌握的统计表制作方法,完成班级学生观影爱好统计表制作;任务三,根据做好的统计表绘制班级学生观影爱好统计图;任务四,结合统计图数据进行班级学生观影爱好的总结性表述,并给学校周末的观影活动提出建议。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完成任务的分配,实现了每一位成员在探究任务中都能有效参与。(2)问题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实现课堂上的互动以及促进学生思考,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分层,比如教师在随堂提问时,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选择基础薄弱的学生来回答,通常情况下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低,主要怕回答错误遭到同学的嘲笑,而且一旦学生回答错误也会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也能增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设计的中等偏难的问题就要选择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通过设计分层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互动中。

、作业设计分层

分层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设计分层作业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获得针对性训练,实现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稳定提升。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时不仅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也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学生作业兴趣需求。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1)基础层作业设计,扎实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完成基础题型的计算,如长方形的长6cm,宽3cm,该长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正方形的边长为4cm,该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2)中等层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完成相对复杂的数学题的计算,比如一块长方形的布,长7m,宽5m,要从这块布上剪下一个边长4m的正方形,剩下的布料面积是多少?3)提高层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卧室带窗的一面墙要贴壁纸,已知一卷壁纸长5m,宽1m,完成整面墙的粘贴至少要买几卷壁纸?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对应的训练和提升,比如基础层能够进一步巩固基础,中等层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提高层主要是训练学生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并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是让所有学生均能达到同一学习目标,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分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层次化处理,比如设计分层的学习任务、分层的问题等等,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因人而异,展开分层评价,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深入落实,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之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92

2]魏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020):36-38

3]孙治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82):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