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微课;应用策略
正文
科技发展带给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小学数学教学微课的运用对学生个体、数学学科、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意义,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学学科的崭新发展路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掌握微课技术的运用方式,需要秉承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教材内向生活拓展,使数学课程承载更多知识内容,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且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取其精华,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高效,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学习兴趣会非常浓厚,其学习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一、微课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深度整合衍生的独特教育方式。其主要形式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就是微课件,内容是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动画视频;其主要特点是“微量有效”,一个或几个知识单位量加起来时长在10分钟左右,但微量却也是有效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件中内容完整、知识紧凑、主题鲜明、环节到位,通常用来处理重难点知识。微课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将数学知识点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二、微课的意义
(一)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教学是封闭的,最多以校为单位,却很难打破校与校之间的壁垒。而微课教学的应用,以微量的课件为载体,却是在推动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微课资源,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上,促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教学联动。教师或者教育从业人员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力争制作出最优的微课件,对现有微课件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例如“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就是在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指导下创办的微课资源网站,上面也有全国优秀微课征集活动,如慕课平台、MOOC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教育资源网站,其中不乏名家教师的资源以及说课视频,有着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微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首先,微课的教学是多元的、生动的,和传统说课教学相比,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多元化思维,让思考和认知更加有效。其次,微课主要内容是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动画视频,教师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口若悬河地灌输,利用动画视频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化抽象为具体,对于抽象的数学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最后,微课是一种信息化的载体,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构建相对开放、方便的数学教学课堂,以微课为载体,不再需要大量的板书绘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低
现阶段,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接受了新课改的相关培训,了解了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弊端,难以满足新时期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若长期采取固定的教学“套路”、单一的教学方法,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会对数学产生排斥和厌倦心理。如果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待提高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总是缺乏兴趣。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有限,面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时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此外,一些学生已经习惯教师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当教师在教学中尝试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时,这些学生会不适应、不接受,影响学习效率。另外,有的学生只注重学习课本知识,而忽视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影响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联系生活,结合微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课堂联系生活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之一。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华罗庚曾说:“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由此可见,数字与图形在数学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相辅相成,其也是数学知识的主要组成元素。而其关键内涵,就是实现数字与图形的转换。这是一种数学理念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也是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图形进行联系的方式,这就凸显出数学知识的两面性。我们一直在强调数学素养的培养,其教学主旨就是让学生拥有灵活的解题思维。对数学概念、公式的使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一道习题的已知条件同样具备多种元素。如何发现这些元素,并进行合理的转化,正是考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教师需要将数形结合的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启示,发展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真正从数学角度去解析问题,一改以往单纯套公式、背理论的学习模式。数形结合其根本就是把数字变成图形,或者将图形变成数字。从字面上很好理解这一教学概念,但是如何转化,并非单纯地将数字用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的总体理念,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锻炼学生的思维。而数形结合的运用,就是要帮助学生以深度理解的方式进行概念学习,实现基础知识的累积。
第一,联系生活,加强认知。该环节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对负数进行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资源,让学生了解生活当中的负数元素。比如,用微课播放当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尝试读出不同城市的温度,上面的温度显示,都是从正数到负数的演变。如,零下10摄氏度,是“-10℃”,从这些生活元素中加强学生对生活中负数的认知。
第二,趣味融入,当堂练习。在结合第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趣味口令游戏。教师会随即指出微课画面当中的一个温度,然后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负数。如,教师指出画面中,齐齐哈尔的温度显示白天是+5℃,晚上是-5℃,那么其中的负数是哪一个?学生要快速说出这其中的负数,回答正确积一分,每一名学生要累积到10分才能获取奖励。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失误,教师则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这样学生能够从形的角度去思考负数,启发了新的学习思路。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图文展示功能,把图形与数字进行有效结合,并实现无缝转化。因为数形结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数学直观想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其实主要围绕教师的讲解展开,一字一句都根据教材的限定或者习题的内容进行传授。学生也完全基于教师的讲解思路去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学问题。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束缚。学生往往也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不会自己主动去拓展思维宽度,想象力也十分匮乏。一线教师应该采用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教学方法,将烦琐的数学题目或者概念以相对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入,结合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把相对困难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学习依赖性强的问题。这种方式也向学生展示出不同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路径。
(二)通过微课简化难点知识
六年级的数学已经开始接触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了,因此各类难点问题及重点问题较多,这些问题都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而在这些难点问题中融入微课概念,则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难点问题。尤其是数学学习是依靠思维展开所进行的,这种模式并不能依靠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只有学生真正地对知识点进行了理解才可以有效地对数学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分数时,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如果单纯依靠传递知识来进行理解十分晦涩,而这种知识也就成了一种难点问题。但是微课可以利用视频教学,用相关的模型直接演示相关知识,进而将知识点转换形成了动态动画,也就更加形象且生动,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得更加透彻,让数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寻找关于简化难点知识的相关微课视频,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课前推送,或者课中穿插,或者课后发送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难点知识进行拆分组合,让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对难点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因为小学六年级课程时间紧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难点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课推送,这也既可以让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再一次的重温和巩固,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提高教育的时效性;也可以在备课时,进行预判,提前将难点知识通过微课形式转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对知识有一个了解,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运用微课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英语、语文等语言学科而言,数学属于工具性学科,具有抽象、枯燥等特征。尤其随着小学生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深奥。与之相对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尚未建立起高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易陷入僵局,继而产生抗拒乃至厌学情绪。此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其探究欲望,已然成为信息化时代下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这一角度出发,微课凭借自身独具的直观展示优势,能够依托现代化智能设备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现实窘境,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举措。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求解方法时,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理论灌输为主,使得学生仅以掌握计算公式为学习目的,往往存在一题一学、难以灵活应用的学习弊端,难以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点和培养逻辑推导能力。而在微课加持下,教师可依托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形状与特征,使其直观体会到公式推导过程与基本计算法则。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在微课赋能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直观展示教学计算过程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理解、吸收水平,最大限度纾解其畏难厌学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是非常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手段或者说教学工具,是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和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其能够推动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将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抽象难懂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建亮.预习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1):90-92.
[2]周小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具体应用[J].学周刊,2022,26(26):94-96.
[3]刘彩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2(17):103-106.
[4]黄华.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分析[J].情感读本,2022(17):69-71.
[5]侯慧灵.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分析[J].科普童话·原创,2022(7):92-93.
[6]美多卓嘎.微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与写,2022(23):147-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