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问题;提升策略
正文
“双减”政策是在社会、家庭、个体对学校教育提出更多更高更新要求背景之下提出的教育指导意见,其根本是回应各主体的教育期待,满足不同主体的受教育需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减负,运用合适的策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效率,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教育回归本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对双减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落实减负的积极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突出学生主体
“双减”政策所指导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首要实现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的保证,不能空喊口号不行动,而应当真正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格局和理念,为学生全方位成长铺路搭桥。
(二)转换教学思路
转换教学思路主要是让教师改变经验为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特性,考虑到“双减”政策的实际需求,不断打磨教学语言、应用智慧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中的有效教学。
(三)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推陈出新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改革不是只存在本阶段的教学试探性行为,而是立足于长远的教学实验过程,教师应当以超越思想和长远眼光思考怎样进行教学融合,不断引入新知识新内容,应用新方法,在多与他人交流、多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中改革并提升个人教学行为。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让学生自察自探
让学生主动观察、自我探究是进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如教师利用每堂语文课前3~5分钟请学生分享最近自己有趣的生活经历,该部分环节的设计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观察生活,思考怎样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说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带着探寻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美,再将生活资源自动变为知识学习资源。
(二)让学生自由自信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发言、质疑和自我表达等不被重视,让学生逐渐觉得学习不够自由、心理不够自信,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其另一目标是让学生再一次“活”过来,能够自由互动、自由思考、互学互助,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满意自信。如教师在写作课上利用开放性写作主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写创造性更强的短文,学生有相对更丰富的自主创作权,可以写自编小故事,可以改写爱读的某篇小短文,可以进行凭空想象,也可以与小组伙伴共同思考、写连续文章,用开放和包容让学生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想象能力。在评价写作结果时教师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肢体动作。
(三)让学生能动生成
“双减”改革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另一目标还应当是让学生能够在能动学习意识、主动学习行为之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思考,可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最终生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重视起来。可是,依然有很多教师延续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着课堂并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学习知识,教师不能充分考量到所有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让很多学生都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如此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效率也不显著,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体现不出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也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当完成一节课程教学后,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可是很多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不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难度相对较高的学习内容,学生不能充分掌握,这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实现。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之后,学生可以在教学之前对文章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探究。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可以减少在课堂上对学生单独辅导的时间,将教学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教学中。这样的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以《父爱之舟》为例,教师在对这节内容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学生也能看懂文章的主体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寻找出来文章中每段的核心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核心段落。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节省引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可以将这部分时间应用在对文章核心内容深度讲解上,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语文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地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灵活多变的导学
在语文课堂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异彩纷呈的导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当设计灵活多变的导学。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设计,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视频导入法。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视频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写的壮观场面。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课文,领略诸葛亮足智多谋、镇定自若的特点。此外,为了提升课堂的效果,还应当引入问题导入法,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诸葛亮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在这个问题指引下,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此时教师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中,然后逐步分析课文主要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提升认知力,提升学习质量,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课堂质量。
(三)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提升高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这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影响因素之一。只有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因为学生们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者是课下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更加的轻松和顺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就要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四季之美》,教师在对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生活中的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将自己对不同季节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更完整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很会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四)巧妙运用好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不仅应回归教材,还应利用好教材,这样能得到灵活的效果。教师应学会使用文本,加强创新,学会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缩小、放大、重组、合并等,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学内容做出改进,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解惑者,教师应首先吃透教材,学会提炼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五)通过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优化语文教学模式
课后作业设计是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后作业占据了学生一部分的学习时间,通过作业优化设计,能够充分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代替一部分的纸面作业,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在《牛郎织女》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推动语文作业压力的降低,增加教学乐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情景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这个爱情故事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六)进行课外活动,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不是补课,不是提升作业的量,而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提升语文课的质量,教师应多注重学生的阅读,尽量减少书面作业量。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将会更开阔,长此以往,语文知识能力就会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放一个小书柜,让学生放入各种各样的书,每天为学生预留一些阅读时间,或让学生在课下自由阅读,并让学生坚持摘抄书中的一些优美好句,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有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寓言故事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面越来越广,可以让他们看一些中外历史名著,如《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名著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学生阅读完后,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就会提升。
(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语文属于综合性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工具,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听、读、说、写等语文能力。例如,在讲解《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文中形容人物心情的词语,田忌垂头丧气,齐威王得意洋洋,孙膑胸有成竹,从而通过文章掌握人物描写技巧。然后,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表示运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人物心理,能够快速吸引人进入文章情境,同时能够让语言表达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此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带动了起来。另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去领悟文章蕴含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感受语言和文字并获得心得体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我国正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小学学习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语文教师应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语文,为将来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文渊(中学版),2021(12):2135.
[2]孙玉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孩子,2021(14):71-73.
[3]廖勋勋.探索“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文渊(小学版),2021(7):1484.
[4]倪静.双减为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渊(中学版),2021(9):3210-3211,3357.
[5]杨国军.“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基础教育论坛,2022(7):57-58.
[6]郑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8(20):57.
[7]张云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6):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