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整合高中历史资源
摘要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资源
正文
一、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整合高中历史资源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知识体系。通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培养批判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历史认知和思考能力: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通过整合高中历史资源,学生可以获取多样化的历史信息和材料,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变迁的认知。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跨时空的历史思考能力。
促进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形成:历史学科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培养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思维,并学会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如文献分析、资料比对、时期比较等。
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整合高中历史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之外,了解其他学科与历史的交叉点,并将其整合应用。历史与文学、艺术、科学、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和知识,学生可以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拓展视野,促进综合性学习。
培养历史文化素养: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通过整合高中历史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培养尊重多元文化、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高中历史资源的使用现状
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资源,通常由教育出版社编写,并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更新。教辅资料如题目解析、历史文献选读和复习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学校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图书馆常常提供丰富的历史书籍、期刊和参考资料,学生可以借阅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此外,互联网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高质量历史资源,包括在线数据库、学术论文、历史文献和博物馆数字化收藏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教育软件和互动式教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部分学校会组织历史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实物,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理解。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也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这可能涉及阅读学术期刊、参与研究项目、使用历史档案和数据库等,以扩展学生的研究视野和深度。
三、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整合高中历史资源的实际策略
(一)整合资源
整合高中历史教材、教辅资料、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渠道,拓宽他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的教学活动示例,可以将不同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题展示和讨论: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主题,比如某个历史时期、重要事件或历史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教辅资料和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通过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呈现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素材,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受历史。
研究性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课题,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进行调查和研究。学生可以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作为基础,扩展阅读图书馆书籍、期刊文章和在线资源,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观点。最后学生通过书面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视听实践活动:结合多媒体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址和文物的存在。
数字化工具的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进行历史资料和文献的搜索和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可靠的学术数据库、在线博物馆和档案馆的网站,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历史资源,并学会评估资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学术辩论和小组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辩论和小组研究活动,提供不同观点和资源的整合。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分别调研和阐述相关历史课题,通过整合教材、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料等展开讨论,锻炼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通过整合不同的历史资源,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多角度的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历史资料的价值。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
给学生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主动使用和整合历史资源。例如,分组研究某个历史时期或主题,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实地考察等资源,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展示研究成果。
(三)进行扩展阅读
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是拓宽知识面和深入了解特定时代、地区或主题的重要途径。选择权威的历史著作、专题研究或传记,可以获得更多详细和多样的信息。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或在线书店借阅或购买历史书籍。订阅或阅读专题杂志、历史杂志是追踪最新历史研究的好方法。这些杂志通常包含专题文章、评论、采访和书评,为学生提供历史研究各领域更广泛的方向。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源,包括在线博物馆、数字档案、历史博客和个人网站。一些知名的历史博物馆和机构提供在线展览和历史文物的数字化收藏,这是学习特定时期和事件的极好途径。历史纪录片、历史频道、在线视频平台(如YouTube)和播客等视听资源可以提供动态和多媒体的历史学习体验。通过观看和听取专家的讲解和描述,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获得更深入和全面的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历史研讨会、讲座和参观历史遗址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制作时间轴和概念地图可以帮助整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系,并帮助建立知识框架。这些可视化工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重要的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解决疑惑和问题。与历史学科的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向老师请教问题,寻求辅导和建议。与同学互相学习和分享资源,共同提高历史知识和理解。
(四)实地考察和博物馆参观
组织实地考察和博物馆参观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址和文物,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地考察目的地或博物馆的背景信息,包括历史事件、文物收藏、展览主题等并提出问题。学生在实地考察或博物馆参观时,使用笔记本、摄影设备或电子工具观察记录:听到的信息、展品名称、特点、位置等,之后整理所见所闻。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关键细节,例如历史建筑的结构、文物的材料和用途、展示方式等。
学生回到学校后,组织小组之间或全班的交流讨论观察到的事物,了解到的背景信息、展品的特点等。利用电视节目、纪录片、历史影片和音频资料等多媒体资源来丰富学习体验。这些资源可以提供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和可感知。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笔记、照片或其他资料,并将其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文物背后的故事、展品的表达方式等。教师提供相关资料、文章、书籍或在线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展品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目标,选择一个或几个展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学生可以进行个人研究、小组研究或展开讨论,探索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制作工艺等。他们可以使用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和其他参考资料。学生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览、演示文稿(如图片、文本、图表)等其他形式,向全班或其他同学分享研究发现和亮点成果。教师组织同学之间的问答、评论和反馈,激发学生间的讨论和学习交流。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博物馆参观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历史遗址和文物,加深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还能培养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后续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理解,将实地考察和博物馆参观的经历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五)学术研究和写作
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历史研究的主题或范围,例如某个历史时期、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历史课题。学生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档案馆等资源进行阅读和调研。他们可以查阅学术书籍、期刊文章、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了解该历史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相关观点。学生根据课题的范围和研究目的,制定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例如,采用文献分析、档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学生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采用系统的方法整理、分类、分析和解读。他们可以利用图表、统计数据、引用文献等方式展示研究结果。学生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学术写作。他们可以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综述或其他形式的文本(包括引言、研究方法、分析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学术辩论,让学生展示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讨论和问答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方法和发现。学生可以利用海报、展板、演示文稿、数字媒体等形式,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整理成展示材料,向同学、教师和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导师的角色,提供研究的方法培训、调研指导、学术写作的指导和评估。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评价和相互反馈,以促进学生对历史课题的深入了解和批判性思考。
通过学术研究和写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课题的了解,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历史领域或其他学科中进一步深造和发展。
(六)合作学习和讨论
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和整合各自的历史资源。通过合作和互动,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学习,拓宽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研究项目,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整合不同的历史资源,共同研究一个历史课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每位成员负责搜集和整理某一方面的资源,并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合作,互相补充、评估和提出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根据所提供的历史资源,主动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解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促使学生思考不同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教师在整合高中历史资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不同资源,培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提供必要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
结束语
高中历史资源的使用情况会受到学校条件、教师指导以及学生主动性的影响。有些学校资源丰富,能提供多样化的历史资源,而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学生可能面临使用历史资源的挑战。此外,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能力也会对历史资源的运用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相信未来高中历史资源的使用会更加丰富和创新。以上策略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资源条件进行灵活调整。重要的是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角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整合高中历史资源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结构化历史课堂[A]. 霍成丽.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2023
[2] 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A]. 叶芳.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研讨会,2022
[3] 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策略[A]. 王乘鹏.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2023
[4] 论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共情能力的培养[A]. 姚君怡.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