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课后三点半田径训练的实施与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鹏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113006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学校开展的课后活动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体育教学就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开展好小学体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放松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田径一直是小学体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高质量小学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还要重视对他们的课后生活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课后生活热情,让他们通过课后生活丰富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实现“减负赋能”。结合“双减”政策,分析了学校课后运动的积极效应,结合实际的教育管理经验,为学校课后运动的开展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策略

正文


田径运动是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大力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时候,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田径运动的平台,成立课后的田径训练社团,开展田径训练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当前,许多学校出于各种理由,对课后田径训练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由于在建设中的投入不够,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课后田径训练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课后田径训练的执行效果不佳,学生参与课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教学管理经验,创新了一套课后田径训练的方式,采用了多种形式,确保了学生们能够在参与体育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课后田径训练成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一个平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的选择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等多种手段,对初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与研究。二是制定相关问卷,了解小学生及父母参加课后运动的意愿;三是在课后运动中,运用课堂运动的方法,通过对课堂运动方法的考察,提出有针对性的课堂运动方法及策略,反思课堂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运动方案

二、课后服务的生成

“课后服务”是破解“三点半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三点半”问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的课后服务教育还处在初级发展时期,校外教育的兴起是由“学生减负”和“社会发展失衡”等多种原因造成的。20世纪50年代,《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中提出了“改善学生课余生活质量”,是给学生减负的重要内容。许多具有直接或间接指导意义的政策先后出台,加快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脚步。大多数的减负措施都是以“减量减时间”为核心的,存在着学习内容不均衡和学习时间外溢等常见问题,导致“三点半放学”的减负效果不佳。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六十多年,但成效并不理想,出现了"学校内部减轻负担,学校外部增加负担"的现象。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课外活动出现了“空窗期”,“课后服务”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点半问题”的产生,与城乡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师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易变的格局。由于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且教育的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大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课后田径训练开展的积极意义

(一)这对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推动小学体育教育向学生“减负赋能”,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现实意义。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丰富小学生的业余运动项目,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进行课后田径训练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后训练活动为一个平台,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教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积极地参与田径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开展和发展课后田径训练也离不开师生的合作,只要有了一个很好的运动舞台,就能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课后时间里进行运动,从而在运动上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的课后运动来说,体育运动更加放松,更加令人愉快,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摆脱紧张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这也符合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

(二)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家倡导“五育并举”,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还要重视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以课后的田径为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升其竞赛能力。事实上,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级政府都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其中,运动比赛的特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体育竞赛中,要让同学们展现出他们所具有的顽强拼搏的斗志,这是他们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一所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质量。在学校开展课后运动锻炼,能够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从而保障学校体育课的质量。参与课后田径训练的学生,能够在田径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校争光,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学校在素质教育中所取得的成果。

、小学生课后田径训练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在训练和管理方面,教师采用的方式较为死板。在开展小学课后的田径训练中,许多教师所采用的训练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常常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导致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参与训练。有的体育老师有着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对田径的专门培训,只是依据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来教授田径运动,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关注。另外,对于课后田径训练的管理,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有的教师只重视对优秀的人才的引,而没有对不同水平和有兴趣参与田径训练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训,导致课后田径训练的开展面狭窄,单一,不利于学校的总体田径水平的提升。

(二)应试教育观念在我国小学德育中的功能。由于长期奉行的应试教育思想,家长和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只注重成绩,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发展需求。在开展和发展课后田径时,由于学校对课后田径的投入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课后田径的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另外,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做一个出色的学生,因此,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如何提高子女的身体素质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许多子女无法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来。由于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持,再加上长期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学校中,开展课后田径的实践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学生参与性不高

课后三点半服务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会在课后三点半服务期间进行多个社团的开展活动,其中包括了英语、计算机、体育等等不同类型的社团,田径社团是体育社团的一类,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但是在社团报名期间,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富有趣味的艺术类社团,对于田径社团不感兴趣。

 

、落实小学生课后田径训练的策略

(一)应加大对小学体育课教学力度,提升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教师在相关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尤其要注意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热情,让他们带着对田径运动的热情,主动参加田径运动的训练。这就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们具有更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小学体育的课堂上,可以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们的思考,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感受到田径运动的独特魅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意对体育技能的讲解,还要注意对体育文化的合理渗透,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田径等体育项目的由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历史。也可以通过创建翻转课堂,基于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田径项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课后的时候,让他们更多了解体育项目的特点,引发他们的深思。根据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得到的结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多优化,把课堂教学成为激发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加大对教育业的投入,为师资和场地提供更多支持。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在开展学校课后运动时,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要重视课后运动在学校文化中的作用,加大对课后运动的投资力度,如教师、场地等。这对推动学校课后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当与小学体育教师联系,为其配备一位专门的教师,确保课后田径训练的相关活动能够在教室以外开展,让教师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作用。另外,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针对教师在课后田径训练指导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育讲座,更好地满足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技能的发展需求,确保其能够胜任田径训练。在场地的修建方面,也要准备好与之相适应的资金,并且在听取了小学体育老师的建议之后,尽可能地将场地修建与养护工作做好,为日常的田径练习留出空间,避免在参与田径运动中出现意外。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制度,避免学校体育教育被挤占,自上而下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校体育的关注。

(三)改进田径训练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想在学校里更好地进行课后田径活动,除了要有良好的基础之外,还要有教师的科学指导。为此,教师应积极改革田径项目的培训方法,提高田径培训的整体成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田径培训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在开展田径训练时,可以考虑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平时的身体训练,从身体训练开始,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身体基础。在实现运动目标的前提下,为正式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培训时,教师也要注意创新,利用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认知特征,对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达到减轻其体育锻炼负担的目的。总结来说,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的运动基础,使他们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一直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并且要考虑到田径场的系统,以达到增强其体质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课后田径训练,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小学体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和热情,重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对课后田径的训练和管理进行有效变革,确保学生的课后生活丰富多彩,为他们“减负赋能”。

参考文献

[1]李国飞.浅谈体育游戏对提高小学生田径课兴趣的有效性[J]小学生下旬刊),2019,(5).

[2] 郑书源.趣味田径对小学生田径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小当代体育科技2018,(25).

[3] 黄小娟.探讨体育游成对提高小学生田径课兴趣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36).

[4] 骆永达.阳光体育兴趣为基一 提高小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7,(11).

[5] 郭冬梅.趣味田径对小学生田径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小当代体育科技2017,(14).

[6] 周大鹞.探究现代小学田径队训练现状及对策J|.读书文摘2014, (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