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视域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双减政策;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双减政策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其学习质量。这便要求教师应正确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积极主动地推进该政策的实施,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从“双减”的观点出发,应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通过能动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尚且存在着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基于此,教师应从多个层面采取多种手段以适时地进行优化与调整。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从目前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双减”的提出是为了推进教育改革,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它的含义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适当地降低学生的功课,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实现他们多方面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在适当降低学生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贯彻“提高课堂质量”的思想,推动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
“减负”与“增效”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一对矛盾的对立面。但在新形势下,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在“减负”和“增效”之间实现平衡,使之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语文是一门基本的教育性科目,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所兼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则可很好的平衡“减负”与“增效”二者。而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对“双减”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既能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基于双减视域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
(一)全面调研个体,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活动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中的教学活动和课后的巩固工作都属于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而在双减视域下,部分教师习惯于将目光集中在“课中”知识难度的减负和课后作业量度的减负,其忽视了课前准备工作的环节,这也导致课堂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在课中、课后所得到的“减负增效”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对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了解,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深入研读教材,充分课前准备
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有足够的理解,对教学的重难点有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会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制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备课阶段,老师们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确定教材中的重难点,并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条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免因为盲目的教学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全面调研个体,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活动,既要兼顾教材内容的特点,还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最近发展。这要求教师们不但要“走进教材”,还应“走进学生”。当前很多教师习惯于“统筹式”的教育教学,其忽略了对不同学生的调研调查,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的参差不齐。双减视域下,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以及他们在生活上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因人而异的合理教育。在语文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相同知识点的掌握,在研究与分析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当时看起来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就会形成一道巨大的鸿沟。
如果在上课前,教师能够对班上的学生展开一次充分的调查,就能了解到哪些学生对哪一版块的知识点掌握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的讲解释义,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以,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循序渐进,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以人物描写练习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同学的性格特征来指导他们的写作。写作并不仅限于书写,也可以通过演说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这次习作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做出准确的评价,对问题突出的学生不能仅采用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而是要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他们的印象,让他们对未来的复习方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巩固效率
在“双减”的背景下,家庭作业的量与质最为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直接环节,同时也是关键环节。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一些老师的思想有一定的滞后,其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习惯于勒令学生死记硬背。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在探究教学内容内核中进行自主思考,造成其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要使“双减”工作得到切实的贯彻,教师应把作业设计做到“精炼”,既要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又要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首先,老师要把家庭作业的数目缩减。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重复和机械式的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更高质量的作业。
比如说,在过去的作业设计中,老师是针对一篇文章,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这样的形式存在着一定的机械性和重复性,也很难提升学习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针对每一篇的阅读内容,设置一到两道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其次,在作业的形式方面,以前的作业通常都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因此,老师们要根据这种情况,对作业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给学生们设置一些口语化的作业,或者是设置一些与实践相关的作业,这样可以减少作业的数量,增强作业的实用性,从而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给他们布置差异化的作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们很难将每一名学生都照顾到。因此,老师们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组,将他们作为一个小组来完成差异化的作业,这样就能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三)抓好课后服务,占据教育制高
根据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的特点,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业,阅读,体育,艺术,游戏,体育等等。课后服务作为“双减”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教师抢占教学阵地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项为家长解除忧虑,减轻家长焦虑的一项民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后服务的重点是“服务”,一是要明确其服务的宗旨,以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为首要任务;课后服务不仅不能使学生在正常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时间,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课后完成更多的作业,更多的是使他们在课后完成更多的自我学习。许多学校将课后服务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混为一谈,实际上是“增负”,而非“减负”。老师们在进行课后服务时,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优先为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专门的作业辅导,保证学生们能够在学校里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从而减少家长们的负担和精力。
其次,必须确保优质的服务。课后服务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作为一门基本课程的小学语文,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是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短板有更多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小学语文老师力求做到“吃好”、“吃饱”、“加餐”、“进补”,使课后作业在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双提质”。
四是在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广泛,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阅读、作文、朗读、背诵、说话等。老师们要大胆地在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设计出更多更丰富的活动:比如,通过朗读比赛,成立阅读社团,来指导孩子们的阅读;为使学生更多地阅读,可以带着他们做一些阅读卡片,让他们在学校里找到他们所知道的汉字等等。总而言之,老师们应该大胆地进行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认真地做好这些工作,让孩子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四)基于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双减要义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秀。个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专业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声课堂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之间的能力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无论学生的水平如何,教师对他们的认可与称赞都是他们所追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的“有声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不仅要给予他们赞美,还要给予他们新的期待。我们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而且他们也很喜欢这个过程。而在成绩一般的学生中,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胜欲和求得认可的期待,但却常常缺乏自信心。这时,身为教师,要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并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是,对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就会造成他们的自卑感和厌学。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吝使用有声评价,这将会给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无声作业评价
除了课堂有声评价之外,作业质量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作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在周记、作文等作业校阅中。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几句评语,它能帮助学生与教师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开诚布公、提出建议以及指出缺点。例如,有一次,当笔者给周记评分时,一位学生写到:“由于工作的缘故,父亲很少回家。母亲很辛苦,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我要更懂事一些。但是,让我感到苦恼的是:父亲不喜欢笑。他很少回来,可是每次回来,他都会对我提出这样那样的严格要求。怎么会这样?笔者在这一周记的末尾写下了一句话:孩子,你有一个严格的父亲和一个慈爱的母亲。父亲的严格,能够使你变得谦虚与沉稳;母亲的温柔,则可使你变得宽容与亲和。笔者将这份周记交予了他的父母,父母看后很是感动。这种无言的沟通,使其一家三口洋溢着温暖的亲情,也使笔者成为了学生最好的朋友。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而教师则应积极探究双减政策与语文阅读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以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是教育革新的要求,同样也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理应去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旺国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模式探究——以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9):83-84,87.
[2]郑淑娟.谈双减引导下小学语文趣味性阅读创新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2022(16):46-48.
[3]沈晓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试题命制微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4):49-53.
[4]张瑶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路径探究[J].科普童话·原创,2023(2):41-43.
[5]乔芳菲,申寅子."双减"背景下生命教育的回归——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2(4):19-23,31.
[6]胡乔春."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精准设计的探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23(6):7-11.
[7]魏惠惠.“双减”背景下巧用生活化实践作业促进小学语文学习[J].格言(校园版),2023(3):35-37.
[8]唐力挥.双减政策下优化低年段课堂作业设计与落实、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J].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3(3):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