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准、教学质量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还需要语文教师展开积极的探索和改进,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完美,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帮助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本质上是将教学理论认知和教学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合理运用。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突出教学成效。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在进行有效教学时,要对教学的时间进行控制,强调教学的时效性,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将其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实现持续稳定提升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它可以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概述
语文学科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价值、情感、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重要工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这不仅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认知、实践等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小学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持续地寻找突破与创新的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为小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平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并不了解,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教学更有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到切实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汲取到知识,有效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策略。然而,在当前的许多语文课堂中,我们会看到教师只顾着讲课,围绕着教科书中的知识展开讲解,还有一些教师还会根据自己在课前所制作的 PPT来教学,这是没有做到课堂有效性的表现。学生在小学时都是刚开始接触语文,并没有太大的能力差异,目前的差异是由于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对于知识有疑问,也不敢问教师。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当让学生们喜欢自己,从而更加喜欢学习语文。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根据班内同学的情况来进行课程的调整,鼓励班级中的每一名同学,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让学生们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小学生们更好地学会语文。
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1.改革落后教学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活动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对教育理念进行变革和创新,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要完全打破应试教育、师道尊严等陈旧思想的桎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崭新思想,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声与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指导,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减少学生的抗拒,积极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
比如,在《丁香结》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的情况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用对话的形式来理解同学们的想法,在与同学们交流的时候,要用一种亲切的语调,让同学们感觉到一种和谐的气氛。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如果是一篇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老师们可以安排学生们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并在课堂上表演,将文章中的内容转化为课堂上的情景,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看或者参加到表演中来,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是一些没有故事的文章,老师可以用“朗读接龙”的方式,要求每个同学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念出来,上一个学生读完一句下一个学生就接着读下一句,在念的时候,要注重语气,要有感情,要有眼神,要有肢体动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读出来。利用上述方法,将书本上的静止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有效地备课
备课的充分与否经常会影响到老师的授课质量和效率。要想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要在上课前,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有效的备课,主要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其全面性,即:教学目标应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满足学习者的知识和文化需求,而且要适合于教学流程和环境;第二,老师首先要把课本吃透。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保证老师将自己所学的所有知识都能百分百地教授给学生,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能完全掌握教材,老师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将会非常有限。而只有老师自己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对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把握,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带来正确的、有效的教材引导。第三,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在“吃透”课本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及其它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强调一篇课文中的某个关键句子,在讲授课文之前,就可以围绕着这个句子,设置一个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向下探索。
4.优化教育教学手段,革新知识呈现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属于创新性的手段,它可以对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直接的改变和优化,对学生的感觉和认知进行激发,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教学,实现教学手段和知识呈现形式的变革,使知识能够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创造出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优化,进而加速学生知识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时,老师可以首先向同学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藉由视频来讲述我们的地球所面对的各种挑战,展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中。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他们的发言中,老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老师再让他们翻开教科书,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对与地球环境有关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视觉化的展示,以便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创新了知识的表达方式。
5.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小组合作模式
以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了足够的交流与互动,使得课堂教学的结构处于单一、封闭的状态,使得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死气沉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革。首先,老师要对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根据科学的要求,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且要明确每个同学的责任和任务;其次,在任务的驱使下,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与交流,交流自己的经历与观点,形成开放式的课堂架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把同学们分为若干组,每组5人,然后按照课文的内容,给同学们安排了一个探究的任务,并利用这个任务来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讨论期间,老师会在各组内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6.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知识,又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获得很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经验。在《穷人》教学中,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嗄然而止,这句话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表现自己的个性。老师能带领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回顾,并依据渔夫与桑娜两人思维转变的历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猜想 “拉开帐”之后会有怎样的结果?老师要善于运用课本留下的自由选择空间,来激发他们的认知感情,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尽显其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了自主领悟,学习到了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7.开展问题教学,引发学生动脑思考
问题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用问题线索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技能,学会思考、学习和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运用问题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然而,一些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的时候,没有认真地选择问题,导致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设置问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惊弓之鸟》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读第五个自然段,再想想作者描写这一段表达了几层意思?。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了?这一句中出现了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在问题的解答中,学生们明白了“直”字的不同含义,逐渐明确了这一节的主旨,也对“惊弓之鸟”这个故事有了新的了解,明白了“惊弓之鸟”指的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可以引申为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的现象。运用“问题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入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只有在保证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教学资源的投入,才能真正地加强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需求充分地结合起来,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一种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兴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10):80-81.
[2]陶文义.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23.
[3]蔡凌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构建与运用[J].名师在线,2019(07):74-75.
[4]叶桂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1927-1930.
[5]张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学周刊,2020(27):121-122.
[6]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1):115-116.
[7]邹庆伟.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20(06).
[8]缪卫.教者有心,听者有意——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