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强化对学生计算部分的教育指导,以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依据,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练习,并对各类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们的数学计算积极性得到提升,引导学生们对各种数学算理知识进行学习与理解,从而让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还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他们的身体、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的发育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小学生的性格、情感等各方面都还不是很稳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感知不正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出错、思维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都会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困难,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数学是一门具有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也是一门伴随着人的成长而终生学习的学科。在小学的启蒙时期,若不能很好地指导、启发学生,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日后对数学的兴趣,妨碍学生的成长。
2、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大多数地区的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和改变。许多老师在计算教学中依然过于死板或是急于求成,对于答案过于强调单一与标准,没有从现实的角度来判断问题的正确性,这就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的教学手段也太单一,课堂教学太过枯燥乏味。在没有把计算的基本法则中蕴含的深刻原理向学生们解释清楚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就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计算法则,学生们的演练被大量的理论教学所替代,导致了很多学生只记住了公式,却不会使用,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更容易出现错误。更重要的是,这会使学生们形成一种僵化、机械的思维,这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数学越来越难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原则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制定小学数学计算技能训练方案时,应根据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来进行。举个例子,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先要让小学生学会20以内的加减,再逐步增加难度。在计算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计算时对实物的依赖程度。
(二)严格数学计算逻辑
在对小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采用分层的方法。在数字教学方面,老师只要确保学生在目前这个阶段所能使用到的数字量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纠结“学生必须能从多少数到多少”这样的问题,这也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面是数字符号,例如“加减乘除”,要让同学们理解数字符号的含义,培养同学们的运算能力,才能确保同学们的计算准确率;第三层,就是一些运算公式,学生不仅要看懂,而且要记住。
(三)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题目含义的了解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了解了题意,学生才能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在进行数学基本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思考的训练,以及对运算敏锐程度的培养。要使小学生在看到题目的一刹那,就能领会到真正的题意,理解到这道题所包含的数学概念,计算目标,以及题目的性质。比如,如果小明以每秒1.5米的速度奔跑,小刚以每秒1米的速度行走,如果小刚比小明先走一分钟,小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小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题意理解错了,计算顺序再正确,也得不到正确答案。这还只是低年级的内容,高年级考试的内容就更加复杂了,必须要仔细谨慎。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思考
1.立足教材,夯实学生计算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问题的解法都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在做一些相关的算术题时,必须先对计算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有较深的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应从课本出发,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刻剖析,并结合班上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在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学阶段,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比如,90+8(2+0.5)一题中,要解出这一道四则运算题,需要熟悉有关的基本知识,要解出这一题所涉及到的问题,需要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等都有一定的认识,才能保证解答问题的正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不断更新,难度会不断上升,基础的知识会逐渐增多,此时,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追求成绩,因此,进行口算的训练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训练学生口算的过程中,还训练了他们用计算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计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计算教学计划中的一项关键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们真正地热爱学习,从而让他们拥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挖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改掉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减少解题中出错的几率,这对于深化他们对题目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说,计算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石,那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在给它添砖加瓦,只有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巩固基础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视角入手,引领学生建立起一个生活与数学相融合的学习体系,通过观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边边角角,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角线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而在平时的购物过程中,也能够让同学对货币单位,重量单位等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有创意地将实际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所学的问题相结合,例如,在让学生了解到余数除法的教学含义时,可以通过“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租船,将租船转化为跳绳的分配,三人跳绳需要3个人一组一起参与合作,那13人可以分配为几组?”这一比喻,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心理、年龄开始着手,要擅长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将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上。
3.开展练习,强化学生计算思维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避免由于某些细节而导致的计算失误,这也是目前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规范,这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才能更清楚、更直观地对解题步骤有所了解,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并与教学进度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在放松之余,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看到,许多小学生的计算错误,并不是由于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深入,而是由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他们在计算中出现了“审题不认真”“验算不积极”“计算步骤不标准”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可以认真听课,积极探索,自主思考,独立计算。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不应该急于去问别人,而是要在反复推敲、验算中,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学习“百分数(二)”时,老师就可以在小学生开始计算练习之前,用问题来督促他们进行标准、严谨的计算。比如,老师提问:“在计算之前要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先审题,后分析”,然后老师提问:“在计算之后要做什么?”,学生回答:“验算”。这样的良好互动,可以促使学生按照规范的运算,在老师的“提点”下,强化自我约束,从而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好的运算习惯。
5.注意口算能力的培养
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老师应当加大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指导和训练,《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单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一部分”,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口算能力,学生的笔算的速度和精度才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计算的效率。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教学活动、教学视频、游戏等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口算水平。在 “数与代数”这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算数接龙”小游戏,在老师提问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比如,在老师提问之后,第一名小学生要先口算出正确答案,然后为后面的同学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们的口算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
6.丰富计算教学的方式
(1)游戏教学法
游戏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数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把各种游戏融入到计算教学中,丰富计算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此外,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教学中,可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拘束感和紧张感,使其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比如,在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六个人一组,之后再将大组细分成三个小组,让第一组中的两个人各自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一个任意的两位数,不限制加减法,再把这两张小纸条传给第二组,让他们进行计算,在计算完之后,再传给第三组,让他们进行检查。如果计算是对的,你就给它打个勾,如果计算是错的,你就给它打个叉,并且还要重新计算,直到答对。每个大组必须在限定的时间里,做完10次这种运算,计算得又快又准确的小组获胜。
(2)比赛教学法
采用比赛教学法,将比赛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比赛中认识自己,主动查缺补漏,使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比如,在学完“分数乘法”之后,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老师们就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来取代以往的习题,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加同学们的参与性。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设定一定的奖赏,例如,比如第一名的同学对课后作业进行自由选择。老师可以针对所学的知识,出几道分数连乘的算术题,让学生自己去做,评委由剩下的学生担任,看谁做得更快更好。在这种比赛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度。
结语
总之,不管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利用到一些数学的计算来处理现实问题,这说明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和重视小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更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教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2020(9):105.
[2]余夕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学院学报(教育科研),2019(7):127-128.
[3]邵晓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2020(7):14-17.
[4]陈洪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9(07).
[5]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20(05).
[6]侯恩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讨[J].吉林教育,2019(21).
[7]金如.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S1).
[8]李基法.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艺术, 2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