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解决与建设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新生;心理困惑;问卷调查
正文
中职新生班级心理建设,是中职新生班级能整体有效、有序、健康地开启中职学校生活的重要抓手。张乾英,罗成等人(2023)收集了某职校新入学的学生1356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的数据,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根据SDS结果分析,指出新入学的中职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63.50%,其中中度和重度抑郁情绪比例为26.04%,结论是中职新生抑郁情绪不容乐观。因此,关注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解决与建设探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中职新生班级问卷调研结果呈现
(一)中职新生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X班为2022年秋季新生班级,专业为计算机应用,全班人数为43人,班级性别比约为3:1,男生32人,女生12人,经集体学习、内宿生活各方面的磨合,X班内初步达到较为稳定和谐状态,形成多个正规与非正规的小集体。
(二)中职新生班级问卷数据呈现
整体回收问卷43份,去除7个无效数据(偏题、胡乱作答、请假未答),共收取数据36份。其中人际焦虑问题占8份,占整体数据的22%;学业压力问题占16份,占整体数据的45%;生活适应问题占7份,占整体数据的19%;最后有5份数据表示毫无压力,在学校生活感到舒适与愉悦,占整体数据的14%。
(三)中职新生班级调研结果整理
第一,人际焦虑问题明显,中职新生人际关系发生极大变化,社交圈从基本熟悉的初中圈到全新的中职环境,当中出现对于中职学生难以解决的矛盾时,容易产生孤独与抑郁情绪。典型现象为校内没有较为交心的好友,本班内与同学间发生争执,同宿舍间交谈中语言受到冲击后产生人际关系隔阂。
第二,学业压力问题突出,大部分中职生因中考失利而没有顺利进入高中,成绩差是他们每个人心中的伤口,对学习本身自然会有自卑感,抗拒感,甚至有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
第三,生活适应问题较新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较大的改观,但仍有一部分比例学生感到不适应。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的主要因素多重,但整体而言,生活适应问题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逐步在人际关系的紧密,与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有所改善(见图1)。
图1中职新生X班上下学期生活适应性问题数据对比
二、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分析
(一)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主要来源及显化现象
数据显示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主要来源来自于三项压力,分别是人际焦虑,学习压力与生活适应。
(二)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要素分析
第一,导致人际焦虑问题的要素分析:(1)中职新生十分在意人际关系,为了融入同龄人的圈子,可以展露出极大的服从性与集体意识。可中职生语言技巧与理解能力有限,最典型为夹带脏话、恶意揣测、容易争执中上升至人格攻击,进而导致中职生人际关系的恶化。(2)中职新生正处于探索自我,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中,无法从身边同龄人的圈子里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为维护其形象与自尊心,中职新生们会选择从众或无自觉的边缘化以求得“不出错”。不交心,即没有知心好友。(3)深圳的特殊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影响,使得同班间学生生源差异(家乡文化习俗、家庭经济情况等)较大,集体生活使得亲身之间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差异凸显,促使矛盾激化,学校心理适应问题的复杂性加剧新生所承担的心理压力。
第二,导致学业压力问题的要素分析:学业压力问题突出应分为两方面对待,(1)学业压力过大,学生会产生负面情绪与消极影响,加上很多家长对高职高考的形式不了解,对“终身学习”的概念不认可,认为学生三年内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机会只有一次,高考是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一旦落榜就人生彻底失败,给学生带来了较为偏颇的情绪负荷。(2)在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携手教育下,多数学生愿意“改头换面”,重新在学业上奋发努力,不再“躺平”、“摆烂”,因此动力与压力俱增。学习上的不适应,使得学习中容易产生消极态度。但是没有改变本质的方法,开始恶性循环。
第三,导致生活适应问题的要素分析:造成生活适应问题的要素较为多重,本质上是受外界环境影响(1)中职生通过网络联系或现实接触的手段,有较强烈的金钱欲望,想进入社会打工,实现经济独立。(2)中职生的年纪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时期,这一阶段人格渴求独立自主,但是思维简单逻辑散漫,自尊心强,导致家庭关系僵硬,极易发生矛盾,因此有较明显的叛逆心,希望摆脱束缚。(3)生活重心与学校教学内容不符,部分中职生极度关注外貌,并发展了恋爱对象,在此过程中,“成人化”的生活是他们生活的重点,因此他们觉得学校是无趣、死板与严苛。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
三、中职新生班级心理问题解决与建设策略——以德育为主要途径
(一)运用体验式教学助推中职新生班级人际焦虑问题改善
体验式教育,该词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原属于职场教育的一种,后因显示出突出的成绩,使得在大、中、小学也得到推广。
体验式教学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建设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新生班的心理建设过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实际运用为“换位思考”,“代入想象”等方法。例如在人际关系中,中职生的主要问题来源于双方表达技巧、倾听能力、理解逻辑的误差导致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即让双方重新代入对方的角色,更新其情绪情感体验,进而了解交流对象的真实含义。
例如:在宿舍关系中,一方为谋求个人的利益,往往表达的形式为“他人影响了自我的生活,要求他人退让”。如“你的脚很臭,你需要掉转头睡觉”。对于交流的对象而言,类似的发言即带有冒犯、讽刺、攻击倾向,为维护其自尊心,双方必然会脱离事件事实,远离需求本身而爆发冲突。
正确使用“体验式教学”的示范为:要求双方代入角色,想象“是否愿意成为脚臭的人”,进而思索真正含义“是否存在故意性脚臭熏人的行为”,到此为止,双方已然认可了“没有人愿意脚臭”,“没有人有故意性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解决了交流问题中第一道关卡,双方就“不愿意互相攻击”/“没有相互攻击的意愿”能坐下来和平谈话。
由此继续延伸,一方为谋求个人的利益,应当使用的表达的形式将会是什么?合理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考虑,“我因某种需求不能自我满足,必须让他人退让时,他人实际是被请求的一方,也是值得被感激的一方”。因此带领学生得出结论当宿舍/人际关系中的一方为谋求个人的利益,需要他人配合或退让时,应当从自我出发,呈现为——“我想(需求),希望你能(行为),对此表示感激(积极情绪)”。该语言模式用中性词汇与积极表达代替了否定式的发言,实质是通过“体验式教学”理解了交流双方的真实感受,因为读懂对方,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进而将有助于中职生新生班级中绝大多数的人际焦虑问题解决。
(二)应用集体教育主义消减中职新生班级学业压力负面影响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集体教育理论,其平行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集体,能有效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集体中以共同的目的为指引,通过集体中一致的行动、正确的集体舆论能培养集体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实现集体性的进步。
杨静(2023)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同伴关系标准化干预的个案研究”中指出与普通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群体组成较为复杂,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同伴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对帮助学生提高其同伴认知能力,保障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学业压力这一中职新生整体性问题,鉴于其对立统一的特征,可以尝试集体教育主义消减其负面影响。
以集体教育主义作为心理建设的指导理念,应关注班集体内部的影响,以较上进积极的班风,勤恳认真的学风,使得班集体内部的普遍同龄人圈子中认可学习的意义,教育的价值,以此让学生间相互产生带动作用。另外,班主任做好“领头羊”的任务,不断设定集体性活动中共有且值得追求的目标,进而让集体有前进的动力,凝聚的核心。例如在学业压力问题出现时,班主任一方面要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们有远大的抱负;一方面要做好目标规划的指引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计划是具体可落实的,并时刻提醒、督促其进度,正面鼓励学生们“可行”,将压力转换为积极动力。
(三)善用“三全育人”体系协助中职新生班级提升生活适应能力
“三全育人”具体指的是在校内,全员(教职工及各校内任职人员)育人、全程(教育各个过程中)育人、全方位(学生生活的全面性)育人。
对于职校而言,“三全育人”的体系涵盖的范围更大,涉及的主体更多,一般我们在校内外的教育主体为“家校”,而职校“企业/厂商”等社会性主体在学生成长培养中占据较大影响力。由此延伸出的“技能比赛”形式,“职业心理”教育与“实习机制”环节,将成为“职校三全育人”体系中独特性的内容,可以协助中职新生班级作为提升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职校中,可以提前引入职业精神、社会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适应的本质。当学生不适应于学校半军事化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们认识正式的职业人的工作作息与工作标准,进行“职业体验”,进而说明严格生活作息的意义在哪,统一管理的制度优越性是什么等。
例如,有学生吃不惯学校食堂,对学校禁止接收外卖的规章制度表示极大的不满。班主任老师即从“设计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一、全员育人,要求其采访校园保安,谈谈对于外卖进入校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观点;邀请其食堂工作人员,向学生集体展示每餐食物样品留存记录,后厨卫生环境与管理体系;联系个别家长,指出学生本人是否对部分食物有过敏现象,或肠胃道疾病等。最后带着学生们从管理制度出发,考虑在“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半封闭校园中,应当“统一管理”更合适,还是“打开缺口”更现实。二、全程育人,对学生提出的生活问题引起重视,看到学生问题发生的首尾,同样是食堂问题,学生是自入学开始就存在,还是新近问题;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等,通过追踪全程的方式协助学生增强对新生活的适应。三、全方位育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形成闭环,不光要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还应针对职校学生的特性对其社会认知、公共参与、健全人格等进行培养提升。食堂问题找谁谈,如何谈,应当确保的是满足生活需求,应当避免的是消极对待等。
结语: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中职新生班级心理建设,是中职新生能健康地开启学校生活的重要抓手。中职生受环境变化、生心理发展等影响,较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中职生自身能力不足,认识局限,往往会将小事化大,将心理问题导致的负面影响扩大化。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利用专业的教育学知识与心理学规律,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指导理念,以“三全育人”体系为保障,带领学生们顺利过渡心理难关,在新学段中找到发展的平台,成长的可能。
...